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十二章 暗流涌动

第二天一早,秦墨准时出现在常委会会议室。他像往常一样,与各位常委打招呼寒暄,看不出任何异样。但当他的目光与常务副县长赵建国相遇时,敏锐地捕捉到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不自然。

人都到齐了,咱们开会。秦墨开门见山,今天主要研究三项重点工作:农村公路建设、医疗卫生改善和茶产业发展。

他详细介绍了这三个方案的初步设想,讲得条理清晰、数据详实。这些都是他经过深入调研后精心准备的,针对性很强。

秦书记的设想很好,但我担心的是资金问题。赵建国率先发言,县里财政紧张,这么大的投入,钱从哪里来?

赵县长说得对,资金确实是最大的难题。秦墨点点头,我初步测算了一下,这三项工作启动资金大约需要五千万。我准备近期去省里一趟,争取一些专项资金。同时,我们也要想办法自筹一部分。

会场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这时,纪委书记郑军接过了话头:我觉得秦书记提出的这三个方向很符合昌平的实际。特别是修路问题,很多偏远村庄因为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去,生产资料运不进来,这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

我同意郑书记的看法。组织部长周明表态支持,但我觉得要分步实施,先易后难,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最终达成了共识:先启动农村公路建设,其他两项工作前期准备同步进行。

散会后,赵建国特意走到秦墨身边:秦书记,中午有没有安排?要不一起吃个便饭?

秦墨笑着婉拒:谢谢赵县长,中午我约了人谈事,改天吧。

看着赵建国离去的背影,秦墨若有所思。根据他了解到的情况,赵建国与古林镇镇长王有福关系密切,两人是同乡,据说还有远房亲戚关系。

回到办公室,秦墨给郑军发了一条短信:情况如何?

很快,郑军回复:已安排可靠人员秘密核查,有进展立即汇报。

中午,秦墨在县委食堂简单吃了午饭。他特意选择在大厅就餐,与几个普通干部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了解基层情况。这是他到昌平后养成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听到不少正式场合听不到的声音。

下午,秦墨安排去县医院调研。在医院,他看得特别仔细,特别是对医疗设备、药品采购、收费标准等情况问得很详细。院长张伟一直陪着,回答得滴水不漏,但秦墨还是从一些细节中发现了问题。

张院长,这台ct机是什么时候购进的?价格多少?秦墨指着一台看起来相当新的设备问道。

哦,这是去年省里配发的,没花钱。张伟回答得很快。

但秦墨注意到设备上的品牌型号很陌生,不像是正规大厂产品。他不动声色地记下了型号,准备回去查一下。

调研结束回到办公室,秦墨立即让办公室工作人员查询该型号ct机的市场价格。反馈结果让他吃惊:同型号设备市场价格只有县医院申报价格的三分之一!

更可疑的是,省卫健委确认去年并没有向昌平县配发过ct设备。这意味着,县医院在设备采购上可能存在严重问题。

秦墨立即将这一情况通报给了郑军。郑军表示,这与他们正在核查的另一个线索对上了:有举报称县医院在医疗设备采购中吃回扣,而中间人疑似与王有福有关。

案件线索开始交织,一张腐败网络若隐若现。秦墨感到,昌平的问题可能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晚上,秦墨独自在办公室思考下一步行动。他意识到,自己面对的很可能是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贸然出击可能会陷入被动。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明面上大力推进三大民生工程,暗中加紧腐败问题调查。这样既可以麻痹对手,又能为调查创造有利条件。

就在这时,秦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省政策研究室的,说是有重要情况要向他通报,约他明天中午在省城见面。

秦墨警觉起来。这个电话来得太蹊跷,对方是如何得知他明天要去省里争取项目资金的?这件事他只与极少数人说过。

好的,明天见。秦墨不动声色地答应下来。他决定将计就计,看看对方到底想干什么。

这一夜,秦墨睡得不太踏实。他梦见了举报材料上那些残疾儿童的眼睛,梦见了古林镇坑洼不平的道路,也梦见了王有福那虚伪的笑脸。

第二天清晨,秦墨早早起床。站在窗前,他看着这个刚刚苏醒的小城,心中充满了责任感。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要还昌平百姓一个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