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官场,不小心就升官了 > 第61章 夜幕下的举报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十一章 夜幕下的举报信

十一月的昌平县,寒风已经开始刺骨。秦墨站在县委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上任不到一个月,他已经跑遍了全县十四个乡镇,所见所闻让他心情沉重。

这个位于三省交界的贫困县,贫困程度远超他想象。许多村子还不通公路,孩子们要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不少群众小病拖成大病;产业发展更是滞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

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秦墨在心里暗下决心。他回到办公桌前,继续研究即将在第二天常委会上讨论的三大民生工程方案——修路、医疗改善、发展高山茶产业。这些都是他经过深入调研后确定的重点工作。

墙上的时钟指向晚上七点。秦墨收拾好文件,准备回招待所。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门开了,办公室副主任小李探进头来:秦书记,您还没走啊?刚才门卫说有人给您留了封信。

秦墨有些诧异,接过小李递来的牛皮纸信封。信封很普通,没有署名,但捏在手里感觉有些厚度。

送信的人呢?

门卫说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农,放下信就走了,说是务必亲自交到您手上。

秦墨点点头,让小李先下班。他重新坐回办公桌后,拆开了信封。里面是厚厚一沓材料,有手写的举报信,也有复印的单据和照片。

随着阅读的深入,秦墨的脸色越来越凝重。举报信详细反映了古林镇镇长王有福的贪腐问题:虚报项目套取国家扶贫资金、克扣村民低保金、在扶贫工程中收受回扣...每一笔都有具体时间、金额和证据。

最让秦墨震怒的是其中一项:王有福挪用残疾人补助资金,导致镇里三名残疾儿童无法及时救治而落下终身残疾。附带的照片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像一把刀子,狠狠扎进秦墨心里。

秦墨的拳头重重砸在桌子上,茶杯都震得跳了起来。昌平县这么穷了,还要贪!这是想要老百姓的命啊!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句话。

在官场多年,秦墨见过不少腐败现象,但在这公贫困的地方,还有人如此肆无忌惮地侵吞群众的救命钱,这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愤怒。

他继续翻阅材料,发现更让人心惊的是举报信中提到的保护伞问题。信中直指县里某些领导与王有福官官相护,多次压下了对王的举报。这也是为什么王有福能在古林镇为所欲为多年的原因。

秦墨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窗外,昌平县的夜景尽收眼底。稀疏的灯火诉说着这个贫困县的艰难,而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还有人如此贪婪地吮吸着群众本就稀少的血液。

他想起上周去古林镇调研时的情景。王有福热情地接待了他,一路介绍镇里的发展成果,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现在回想起来,那副嘴脸何其虚伪!

秦墨拿起电话,想拨给纪委书记,但犹豫了一下又放下了。举报信内容虽然具体,但真伪还需要核实。而且如果信中提到的保护伞真的存在,贸然行动可能会打草惊蛇。

他重新坐回椅子上,开始仔细研究举报材料。材料很详细,包括时间、地点、金额、经手人等信息都很完整,看起来不像凭空捏造。而且从材料的组织方式看,举报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对情况十分了解。

墙上的时钟指向九点。秦墨拨通了县纪委书记郑军的电话:老郑,休息了吗?有点事想和你聊聊。

半小时后,郑军匆匆赶到秦墨的办公室。看完举报材料,这位老纪检干部也皱紧了眉头:秦书记,这个问题很严重啊。王有福这个人,我之前也听到过一些反映,但没想到这么恶劣。

你怎么看?秦墨问道。

郑军沉吟片刻:从材料看,举报内容很具体,可查性很强。但问题是,王有福在古林镇经营多年,关系网复杂。我们要动他,恐怕会遇到不小阻力。

再大的阻力也要查!秦墨语气坚定,老百姓的血汗钱,不能就这么被蛀虫吞掉!

两人商议后决定,由郑军秘密组织可靠人手,先从外围入手核实举报内容,同时严格保密,避免走漏风声。

送走郑军,秦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站在窗前,望着夜色中沉睡的小城,思绪万千。上任之初,他一心想着如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没想到首先面对的却是反腐这场硬仗。

但秦墨清楚,如果不铲除这些腐败分子,再好的政策也难以真正惠及群众,再多的投入也可能被中途截留。反腐和发展,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一夜,秦墨办公室的灯光很晚才熄灭。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廉洁是底线,民生是根本。在昌平这片土地上,绝不允许蛀虫啃食群众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