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梅抱着被褥离开后,新房里只剩下林逍和沈歌两人。窗外的月光透过糊着窗纸的木窗,在红褥子上投下细碎的光影,院角的踏雪偶尔打个响鼻,远处传来几声夜虫的低鸣,倒让这新房更显静谧。林逍给沈歌倒了杯温水,递到她手里:“今天忙了一天,渴了吧?慢点喝。”
沈歌接过搪瓷杯,指尖碰到杯壁的温热,心里也跟着暖烘烘的。她小口喝着水,抬眼看向林逍,月光下他的侧脸轮廓分明,藏青中山装还没换下,领口的小红花却已有些蔫了。“逍哥,今天的婚礼,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沈歌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尤其是你骑着踏雪来接我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林逍坐在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她的手有些凉,他便用自己的掌心捂着:“傻丫头,这只是开始。以后我会让你每天都这么幸福。”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炕上铺着的虎皮上,“去年老孟叔送的这张虎皮,铺在炕上刚好,专门留着咱们结婚用,够暖和吧?”沈歌摸了摸身下厚实的虎皮,绒毛柔软顺滑,心里暖烘烘的:“暖和,这虎皮真好看,老孟叔太有心了。养殖场的事,我也能帮忙,我跟着你学喂狍子,学记账,肯定不会拖你后腿。”林逍低头看她,月光照在她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我知道你能干,但也不用太累,家里的事有我和妈呢。”
沈歌靠在他肩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我不要大瓦房,只要能跟你在一起就好。养殖场的事,我也能帮忙,我跟着你学喂狍子,学记账,肯定不会拖你后腿。”林逍低头看她,月光照在她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我知道你能干,但也不用太累,家里的事有我和妈呢。”
两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第一次在农场相遇,到一起去镇上赶集,再到决定结婚的点点滴滴。林逍说起第一次给她买冰糖葫芦的事,沈歌忍不住笑出声:“那时候你脸都红了,还说顺道买的,谁信啊。”林逍也笑,挠了挠头:“那不是紧张嘛,怕你不收。”
夜渐渐深了,林逍起身给炕边的煤炉添了块煤,火光映得房间暖融融的。他走到床边,帮沈歌铺好被褥:“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去看养殖场的规划。”沈歌点点头,却没有动,只是看着他。林逍读懂了她眼里的羞涩,走过去轻轻揽住她的肩,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吻。
红烛渐渐燃尽,月光悄悄隐入云层。新房里的暖意越来越浓,身下老孟叔送的虎皮透着扎实的温热,两人依偎在炕边,呼吸渐渐交缠。没有太多热烈的言语,只有掌心传来的温度和彼此间心照不宣的温情,就像农场里静静流淌的溪水,平淡却绵长,在这新婚之夜,勾勒出最动人的模样。
天刚蒙蒙亮,沈歌就醒了。身边的林逍还在熟睡,眉头微微蹙着,许是还在想着养殖场的事。她轻轻起身,叠好被褥,看着炕上铺着的虎皮,想起昨天婚礼的热闹,嘴角忍不住上扬。刚走到桌边拿起梳子,就听见门外传来林母的声音:“沈歌,醒了吗?妈给你们熬了小米粥。”
“妈,我醒了。”沈歌连忙应声,快步走到门口开门。林母端着个托盘站在门外,上面放着两碗小米粥,还有一碟咸菜和两个煮鸡蛋。“快趁热吃,昨天忙了一天,吃完了好好歇着。”林母笑着走进来,把托盘放在桌上,目光扫过炕边的虎皮,“老孟叔这虎皮送得真及时,铺着结婚正合适,也暖和。”
“妈,我不累。”沈歌给林母搬了把椅子,“逍哥说今天要跟老周叔他们去看养殖场规划,我在家给你们做饭,顺便收拾收拾屋子,让他安心去商量。”正说着,林逍醒了,揉着眼睛坐起来:“妈来了?”林母笑着点头:“快起来洗漱吃饭,你爸在堂屋等着呢,说等下跟你一起去场地看看。”
两人匆匆洗漱完毕,来到堂屋。林父正坐在桌边抽旱烟,看到他们进来,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粥还热着。”林逍拉着沈歌坐下,林父抿了口旱烟说:“沈歌,昨天累坏了,今天就在家歇着,养殖场的事我们去忙活就行。”沈歌笑着摇头:“爸,我没事,在家能干点活,不碍事。”
林父点点头,看向林逍:“今天跟老周他们商量,重点把保暖和通风弄好,咱们没那些花哨设备,把基础弄扎实最要紧。”林逍应道:“知道了爸,我记着了。”沈歌给林逍夹了个鸡蛋:“逍哥,路上慢着点,有啥情况中午回来再说。”
早饭吃得很温馨,林母不停给沈歌夹菜,叮嘱她多吃点。刚放下碗筷,就听见院门口传来老周的声音:“林逍,在家吗?去养殖场咯!”林逍连忙应声:“来了!”跟沈歌和爸妈说了声,就往外走。沈歌送到门口,又叮嘱了一句:“注意安全!”
院门口,老周、张教授和李技术员已经等着了,李技术员手里还拿着一卷图纸。“新婚快乐啊!”老周笑着拍了拍林逍的肩膀,“昨天的喜酒喝得痛快,你小子有福气。”林逍脸一红,挠了挠头。张教授连忙打圆场:“好了老周,咱们赶紧去场地,趁着早上凉快好商量。”
几人朝着农场东边的新场地走去,刚走没多远,老周就摆了摆手:“你们先去,我去狍子棚看看老伙计,顺便跟你二姐交代两句喂食的事。”林逍笑着点头:“行,老周,我们在场地等你。”
老周独自朝着狍子棚走去,刚到门口,就看见林二姐正给狍子添草料。“二姐,忙着呢!”老周笑着打招呼。林二姐直起腰:“老周来了,快进来瞧,狍子最近长得可壮实了,大小加起来有六十多只呢。”
走进狍子棚,六十多只大小不一的狍子正在围栏里悠闲地吃着草料,成年狍子膘肥体壮,幼狍子活泼好动,皮毛都油亮顺滑。老周走到围栏边,拿起一把草料递过去,一只成年狍子凑过来,小心翼翼地吃着。“这狍子长得不错啊,比上次我来的时候壮实多了,幼狍子也养得挺好。”老周摸着下巴笑,眼里满是欢喜。
林二姐递过来一个账本:“老周,这是最近的喂食记录和体重登记,您看看。”老周接过账本翻了翻,看到每只狍子的体重都在稳步增长,幼狍子存活率也高,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二姐你照看得到位。等这批成年狍子出栏,肯定能赚一笔!”他又跟林二姐聊了几句喂食和防疫的事,尤其叮嘱了幼狍子的保暖问题,才慢悠悠地朝着新场地走去。
另一边,林逍带着张教授和李技术员已经到了新场地。新场地就在狍子棚旁边,约莫有两亩地大,周围已经用木桩围起了一圈围挡。张教授走到围挡边,用手敲了敲木桩:“这木桩打得挺结实,能防住野兽了。”林逍笑着说:“这都是虎子和村里几个年轻伙计帮忙打的,埋在地下有一米深呢。”
走到场地边缘,张教授突然停下脚步,眼睛盯着围栏外的一排植物看。那是林逍特意种的花椒树和黄刺玫,长得枝繁叶茂,密密麻麻地连成一片。“林逍,这是你种的?”张教授蹲下身,仔细看着植物的根系,眼里满是惊喜。
“是啊,张教授。”林逍点点头,“我想着光有木桩围挡不够安全,就种了这些花椒树和黄刺玫。花椒树有刺,黄刺玫的刺更密,野兽根本钻不进来。而且花椒成熟了还能卖钱,黄刺玫开花的时候还好看,一举两得。”
张教授站起身,拍着林逍的肩膀赞叹:“好小子,真有想法!这植物围墙比砖墙还实用,既环保又省钱,还能产生额外的收益。我之前在其他养殖场考察,他们都是用砖墙或者铁丝网,成本高还不美观,你这办法好啊!”李技术员也凑过来说:“林逍哥,你这想法太妙了,我得在图纸上记下来,以后可以推广。”
沈歌站在旁边,看着林逍被夸赞,脸上满是自豪。她走到植物围墙边,摘下一片花椒叶闻了闻:“这花椒叶还挺香,等成熟了,咱们可以晒干了送给亲戚朋友。”林逍笑着点头:“好啊,到时候让你给大家包花椒酱。”
李技术员铺开图纸,放在地上的一块石板上:“张教授,林逍哥,咱们先规划育雏棚的位置。我觉得育雏棚紧挨着狍子棚比较好,狍子棚冬天烧煤取暖,温度高,育雏棚挨着能借上暖,省不少事,保暖效果也有保障。咱们没那些精密设备,把保暖和通风做好最关键。”
张教授蹲下身,指着图纸上的位置:“我也是这么想的。育雏棚一百平米足够,分成三个区域,雏鸟区、中鸟区和工具区。雏鸟区要靠里,远离门口,用厚帆布挂着当隔断,晚上拉上能挡风保暖。”他从包里拿出一支铅笔,在图纸上画着:“屋顶留些可活动的木窗,冬天关严实保暖,夏天推开通风,墙角再留两个透气孔,用铁丝网蒙着,防止野兽钻进来还能通风。”
林逍凑过去看:“张教授,冬天育雏棚温度得多少才合适?咱们就靠借狍子棚的暖气,够不够啊?”李技术员连忙解释:“雏鸟最娇贵,得保持在25到30度,咱们除了借暖,还能在育雏区搭几个火墙,不用烧太旺,辅助升温就行,肯定能达到要求。”
“那就好。”林逍点点头,“那躲雨棚呢?种鸡和成年鸡需要躲雨的地方吧?”张教授指着图纸上另一块区域:“躲雨棚建在场地的南边,那里阳光充足,而且地势高,不容易积水。躲雨棚不用太复杂,用杉木搭个架子,上面盖石棉瓦就行,四周用铁丝网围起来,通风又安全。”
李技术员补充道:“躲雨棚的面积要大一点,两百平米左右,分成四个小隔间,分别放种鸡、成年母鸡、成年公鸡和病鸡,这样方便管理。每个隔间都要装饮水器和食槽,饮水器要放在高处,防止鸡粪掉进去污染水源。”
正说着,老周慢悠悠地走过来,脸上满是笑容:“狍子长得真不错,六十多只大小齐全,二姐照看得到位!”林逍笑着说:“老周,您来得正好,张教授正给我们规划育雏棚和躲雨棚呢,重点说保暖和通风的法子。”
老周凑到图纸前,听张教授和李技术员讲了一会儿,点点头:“这个规划实在,就咱们这条件,把保暖和通风弄好最关键。育雏棚挨着狍子棚借暖,这个法子省劲还管用。躲雨棚建在南边也合适,阳光足还不积水。”他拍了拍林逍的肩膀,“虎子和村里伙计肯帮忙干活,能省不少人工成本,好好干!”
林逍点点头:“是啊,多亏了虎子他们帮忙。之前准备的资金够了,材料也基本备齐了,就差石棉瓦没买,今天下午去镇上买了就能开工。”张教授也点点头:“资金够用就好,咱们先把基础棚子建起来,后续再慢慢完善。”
几人又围着图纸讨论了起来,李技术员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改着图纸上的尺寸和位置。沈歌虽然不太懂养殖技术,但也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给他们递瓶水。太阳渐渐升高,老周擦了擦额头的汗:“行了,图纸差不多定下来了,李技术员明天出份详细的施工图纸,咱们后天就开工。”
“好!”林逍点点头,心里满是激动。他看着眼前的场地,仿佛已经看到了一排排整齐的棚子,棚子里种鸡悠闲地踱步,狍子在围栏里吃草,养殖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沈歌走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逍哥,我相信咱们的养殖场一定会办得很成功。”
几人正准备回去,就看见虎子带着几个村里的年轻伙计扛着工具走过来:“哥,老周,张教授,我们来看看场地,准备明天就开始清理地基。”林逍笑着点头:“太好了,李技术员明天会把施工图纸拿过来,到时候咱们再详细安排。”
虎子放下工具,走到林逍身边,压低声音说:“哥,昨天宴席上的熊掌太好吃了,老孟叔的手艺真绝了。下次有机会,咱们再请老孟叔露一手。”林逍笑着点头:“行,等养殖场开工,咱们请老孟叔来喝庆功酒,让他再做熊掌。”
回去的路上,老周跟林逍聊起了种禽的事:“环颈雉种禽我已经跟省农科院联系好了,都是健康的成年种禽,抗病能力强,产蛋率也高。等棚子建好了,种禽就能运过来了。”林逍连忙道谢:“老周,真是太谢谢你了,没有你,我这养殖场也办不起来。”
张教授也笑着说:“我把饲料配方和防疫手册整理好了,等开工后,我给你和虎子他们做个培训,教你们怎么配饲料,怎么预防鸡瘟。”林逍点点头:“太好了,张教授,辛苦您了。”
回到农场,林母已经做好了午饭。饭桌上,林逍把养殖场的规划跟林父林母说了一遍,林父点点头:“规划得不错,做事就要这样,有计划有安排。材料都备齐了?不够我去镇上再买。”林逍连忙说:“爸,材料够了,就差石棉瓦,下午已经买好了,明天就能送货。”
下午,林逍去镇上买建棚子需要的石棉瓦,其他材料之前已经备得差不多了。刚到镇上,就碰到了老张,老张笑着说:“林逍,新婚快乐啊!听说你要建养殖场,是不是来买石棉瓦?我跟供销社的人熟,给你算便宜点。”林逍连忙道谢:“张哥,真是太巧了,我正来买这个,麻烦你了。”
在老张的帮忙下,林逍买好了石棉瓦,供销社还答应明天送货上门。买完材料,林逍想起沈歌说爸妈辛苦,就绕到布店,挑了两块厚实的棉布,一块藏青色给林父,一块深蓝色给林母。刚走出布店,就看见小雅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个野果:“舅舅,你去哪了?舅妈说你去买东西了。”
两人挑了两块厚实的棉布,一块藏青色给林父,一块深蓝色给林母。刚走出布店,就看见小雅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个野果:“舅舅,舅妈,你们去哪了?我找你们好久了。”沈歌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我们去买建养殖场的材料了,给你买了块糖。”说着,从兜里掏出块水果糖递给她。
小雅接过糖,剥开塞进嘴里,甜得眯起了眼睛:“舅舅,养殖场建好了,我能去看小鸡吗?”林逍笑着点头:“当然可以,到时候让你当‘小鸡管理员’,帮舅舅喂小鸡。”小雅高兴得跳起来:“太好了!我要当管理员!”
回到农场,虎子和几个村里的年轻伙计正在清理场地的地基,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林逍连忙走过去帮忙,拿起锄头跟大家一起挖地基。沈歌在家做好了水,用木桶拎到场地给大家解渴。夕阳西下,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场地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晚上,林母做了丰盛的晚饭,庆祝养殖场规划完成。饭桌上,老周举起酒杯:“我敬大家一杯,祝咱们的养殖场开工顺利,财源广进!”众人纷纷举杯,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响亮。林逍看着眼前的亲朋好友,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有这么多人支持他,他的养殖场一定能办得红红火火,他和沈歌的日子也一定会越过越幸福。
饭后,沈歌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天上的星星。林逍走过来,坐在她身边,轻轻揽住她的肩:“在想什么?”沈歌靠在他怀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他的袖口:“我在想,等养殖场办起来,咱们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到时候,给爸妈添点新家具,让小雅也能经常吃到糖。”林逍点点头,握紧她的手:“会的,这一切都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