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后一直在种田 > 第80章 槐树下的铁盒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入夏的雨总来得急,刚还敞着的窗棂被豆大的雨点砸得噼啪响。

陆清远正趴在案头抄《论语》,墨迹被风卷进来的雨丝洇成了墨团。他抬头时,瞥见院角的老槐树在风雨里摇晃,树洞里似乎卡着个黑黢黢的东西,像只蜷着的小兽。

“哥哥快看!树洞里有亮闪闪的!”陆清瑶举着油纸伞冲进院,双丫髻被风吹得散开,发梢滴着水。

她踩着青石上的水洼蹦跳,指着树洞的手被雨打红了。

陆清远把书箧往桌上一扣,抓起墙角的竹竿就往树下跑。

雨幕里,那东西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是个巴掌大的铁盒,锁扣上缠着圈生锈的铜丝,盒身被雨水冲刷得发亮,隐约能看见刻着的“丙”字。

“小心点。”杨明汐撑着伞站在廊下,看着儿子踮脚够铁盒,竹梢一晃,铁盒“咚”地砸进水洼,溅了陆清远满身泥点。

他顾不上擦,捡起铁盒就往正厅跑,陆清瑶举着伞追在后面,裙角扫过积水,拖出条蜿蜒的水痕。

铜丝一扯就断了。

铁盒里铺着层褪色的棉纸,裹着半块玉佩,断口处还沾着暗红的印记,像干涸的血迹。

玉佩上刻着只展翅的鹤,翅膀的纹路里嵌着几粒极小的珍珠,被雨打湿后泛着冷光。

“这是……鹤形佩?”杨明汐的指尖刚触到玉佩,突然猛地缩回手,脸色白得像窗纸。

她记得陆老太的梳妆匣里有本旧画册,其中一页画着一模一样的玉佩,旁注小字写着“亲军都尉府特制”——那是锦衣卫的旧称。

陆锦棠从皇宫回来时,雨刚歇。他脱下被淋湿的官服,接过杨明汐递来的热茶,目光落在桌上的铁盒上,喉结动了动:“这东西哪来的?”

“老槐树洞里。”陆清远指着窗外,树影在暮色里张牙舞爪,“爹,这玉佩上的血……”

“小孩子家别乱猜。”陆锦棠打断他,抓起玉佩往袖袋里塞,指尖却在颤抖。

他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夜,祖父被押走前攥着他的手,指缝里漏出半句话:“槐树下的铁盒,能护陆家……”当时他只当是老人的胡话,此刻那半块玉佩硌在袖袋里,像块烧红的烙铁。

夜里,陆清远被尿意憋醒,路过父母的卧房时,听见里面传来低低的争执。

“明日我就把它埋回去!”是杨明汐的声音,带着哭腔,“当年祖父就是因为查亲军都尉府的旧案,才被构陷流放的!”

“埋回去就有用了?”陆锦棠的声音发沉,“那铁盒上的‘丙’字,是当年火药坊的编号,老匠头的儿子说过,丙字号的图纸关系着三十七条人命。”

陆清远踮着脚往窗里看,月光从窗缝钻进去,照见父亲正用小刀刮玉佩上的暗红印记,刮着刮着,露出底下刻着的小字——“北邙山第三峰”。

次日天刚亮,陆府的护院老秦就不见了。他住的耳房里,被褥叠得整整齐齐,床头的铜盆里还泡着没洗的皂角,只是墙上那柄用了三年的朴刀,凭空消失了。

“许是家里有急事,没来得及打招呼。”陆忠捧着账本,手指在“护院月钱”那页顿了顿。他眼角的皱纹里藏着不安,老秦是三个月前从乡下找来的,力气大得能扛起院里的石碾,却总在没人时对着北邙山的方向发呆。

陆清远蹲在耳房的门槛上,看着地上的泥脚印。

脚印从床前延伸到窗下,鞋印边缘有个极浅的缺口——这是老秦那双补丁鞋的特征,他昨日还见老秦用麻绳捆鞋帮,说要再穿半年。

可脚印到窗下就断了,像是被什么东西凭空抹去。

“哥哥,你看这个!”陆清瑶举着个纸团跑进来,是从床底摸出来的,纸上用炭笔写着歪歪扭扭的字:“鹤佩合,则图现。”

纸角还沾着点银粉,在阳光下闪了闪。

陆清远突然想起父亲袖袋里的半块玉佩。

他拽着妹妹往正厅跑,刚到廊下,就见陆锦棠正把个布包递给杨明汐,布包里露出半截玉佩,竟和他们找到的那半块一模一样!

“我去趟北邙山,”陆锦棠的声音压得很低,“老秦是火药坊的后人,他昨夜托人送了信,说找到另一半鹤佩了。”

“我跟你去!”杨明汐把布包往腰间一塞,鬓边的银簪子晃了晃,“外祖父当年留下本《北邙山志》,说第三峰有处天然溶洞,能藏下百十人。”

陆清远突然扯住父亲的衣角:“爹,老秦的脚印到窗下就没了,像是被人用扫帚扫过。还有纸上的银粉,跟去年匠人补咱家铜炉用的一样。”

陆锦棠的脚步顿了顿。

他想起老秦前日帮陆清宇修木鸢时,手指被木刺扎破,血珠滴在木鸢翅膀上,当时没在意,此刻才觉出不对——那滴血珠的形状,竟和鹤佩上的暗红印记分毫不差。

“你们在家待着,”陆锦棠摸了摸儿子的头,指尖带着凉意,“陆忠,把后院的马牵出来,备足三天的干粮。”

马蹄声哒哒远去时,陆清远爬上院墙的老槐树。他看见父亲的马车刚拐过街角,就有个穿青布衫的人影从茶馆后巷闪出来,远远跟着马车——那人走路时左肩微沉,像极了老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