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鲁智深现代行侠记 > 第233章 终身教职抉择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由灯塔基金会”的轰然倒塌,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马克·雷诺兹的名字彻底沦为国际笑柄,托马斯·韦恩人间蒸发,基金会金主纷纷撤资,这座曾经在反华舆论场呼风唤雨的“灯塔”,在鲁智深精准的“时间管理”炮轰和程小雨那支“口红录音笔”的核爆下,化为一片断壁残垣的废墟。国际舆论场风向骤变,“一带一路”倡议在劳工权益保障和透明度层面的努力,因“智深模式”的标杆效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正面关注。鲁智深的名字,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成为某种象征——草根的崛起、良心的坚守、以及对不公的悍然亮剑。

然而,风暴中心的程小雨,却迎来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

一封来自波士顿的邮件,静静地躺在她的邮箱里。发件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办公室。主题:终身教职聘任邀请函(tenure-track offer)。附件是一份长达三十页的pdF文件,封面上烫金的哈佛盾徽,在屏幕光线下闪烁着令人眩晕的威严光芒。

程小雨点开文件。措辞庄重、严谨、充满学术殿堂特有的矜持与荣耀。

“……鉴于程小雨博士在跨国劳工权益、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创新性公共传播领域的杰出贡献与开创性研究(尤其以‘智深建筑’案例为核心的系列成果)……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荣幸地邀请您加入本院,担任公共政策与企业管理终身教职(Associate professor with tenure)……”

“……您将获得独立的学术研究空间、充足的启动资金、指导博士生的资格、以及参与全球顶级政策对话的平台……”

“……我们相信,您的加入将为肯尼迪学院带来独特的‘实践智慧’与‘东方视角’,丰富我们对新兴经济体治理模式的理解……”

荣誉!顶尖学府的终身教职!学术生涯的巅峰!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金字塔尖!

程小雨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她仿佛能看到自己在哈佛明亮的阶梯教室里授课,在古老的图书馆里着书立说,在日内瓦、在纽约、在达沃斯,以学者的身份参与塑造全球议程……那是她曾经仰望的星空,是象牙塔最纯净的象牙尖。

然而,她的目光,最终定格在聘任条款的最后一页,那一行用加粗字体标注的、冰冷如铁的条款:

“受聘人接受此职位,即承诺在聘任期内(五年)及取得终身教职后,不得以任何形式直接参与或受雇于任何商业实体(包括但不限于担任顾问、董事、股东或全职雇员),以确保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五年!不得参与任何商业活动!

如同一条无形的锁链!瞬间勒紧了程小雨的呼吸!

“智深建筑”!蜂窝联盟!工人之家!柬埔寨项目!巴基斯坦工程!还有……鲁智深那双燃烧着火焰的豹眼!张黑子憨厚的笑容!李水根焦急的汇报!桑坤女儿索菲亚在书桌前挺直的背影!铁砧子镇工业园里机器的轰鸣!那棵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光芒的“账本树”!

这一切!都将被隔绝在哈佛的象牙塔外!成为她学术论文里冰冷的案例!成为她课堂上遥远的故事!成为……她必须保持“客观距离”的研究对象!

“独立性与客观性?”程小雨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弧度。哈佛的殿堂,需要的是抽离的观察者,冷静的分析师。而她,早已不是旁观者。她是“智深”风暴的亲历者!是“蜂窝”生长的浇灌者!是“工人之家”灯火的设计者!她的血,她的汗,她的泪,早已和那片充满机油味、泥土味和汗味的土地融为一体!她的“研究”,不是冰冷的理论推演,是滚烫的生命实践!她的“客观”,早已被鲁智深那句“骨头硬!良心正!”淬炼成了无法剥离的信仰!

手机震动。是鲁智深发来的信息,只有一张图片。拍摄于柬埔寨“阳光新城”工地。夕阳下,桑坤和一群工人,正围在那张标志性的可升降书桌前,教几个孩子写汉字。孩子们认真的小脸,在金色的余晖中,如同绽放的花朵。图片下方,鲁智深手写的一行字,力透纸背:

“小雨!新学校地基打好了!等你来画图纸!”

泪水,毫无征兆地涌上眼眶。程小雨猛地合上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哈佛聘书瞬间被黑暗吞噬。她抓起外套,冲出办公室。夜色深沉,寒风刺骨。她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竟走到了查尔斯河边。

哈佛校园。夜深人静。查尔斯河在月光下静静流淌,倒映着岸边古老建筑的点点灯火,如同散落的星辰。河对岸,就是肯尼迪政府学院那栋庄严肃穆的玻璃幕墙大楼。那里,是她学术梦想的应许之地。

程小雨站在冰冷的河岸边,手里紧紧攥着那份打印出来的、沉甸甸的哈佛聘书。纸张的边缘,硌得她掌心生疼。她看着河水中摇曳的灯火,看着对岸那象征着学术圣殿的轮廓,眼神复杂,挣扎,痛苦,最终……归于一种近乎悲壮的平静。

她低下头,手指颤抖着,开始折叠那份聘书。动作缓慢,却异常坚定。她没有将它撕碎,没有将它丢弃。她将它……折成了一只小小的纸船。棱角分明,带着哈佛盾徽的印记,在月光下泛着冷白的光。

她蹲下身,将纸船轻轻放在冰冷的河面上。河水微凉,纸船晃了晃,随即被水流温柔地托起,缓缓地、无声地……漂向河心。

“去吧……”程小雨低声呢喃,声音消散在夜风中,“带着你的独立……你的客观……你的……高高在上……”

纸船在河水中打着旋,渐行渐远。月光下,那烫金的盾徽,如同一个遥远而模糊的梦,最终消失在黑暗的河流深处。

程小雨站起身,望着纸船消失的方向,脸上没有泪水,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决然。她掏出手机,对着空荡荡的河面,拍了一张照片。然后,她打开邮箱,找到那封哈佛的邀请函,点击回复。

正文,只有一行字:

“感谢厚爱。象牙塔虽高,不及人间烟火暖。我的研究,在工地,在车间,在工人兄弟的汗水里。此身已许‘智深’,无憾无悔。程小雨。”

发送。

她收起手机,最后看了一眼查尔斯河对岸那片辉煌的灯火,转身,大步离去。夜风吹起她的长发,衣袂翻飞。她的背影,在月光下,挺拔如松,坚定如山。走向的,不是象牙塔的阶梯,而是铁砧子镇机器的轰鸣,是柬埔寨工地的尘土,是鲁智深那双燃烧着火焰的豹眼,是……属于她的,滚烫的人间。

河面上,那只小小的纸船,载着哈佛的荣耀与枷锁,在查尔斯河冰冷的流水中,无声沉没。而岸上,那个决绝的背影,已踏上了另一条路——一条通往泥土深处、却通向星辰大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