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 > 第309章 刘秀铁腕镇压造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时刘秀方知这各郡上报的竟然多有不实,恰逢李通身体好转,刘秀命李通负责彻查。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冬。

经过李通几个月的核实,竟有半数以上的郡守有所谎报,刘秀下令诛杀情节较为严重的十余名太守。

新任大司徒欧阳歙,曾为汝南太守、扬州牧,也因前番瞒报,被刘秀打入大牢。

欧阳歙在扬州多年,门生故吏遍天下,得知欧阳歙入狱,纷纷入京面圣为欧阳歙求情,人数之多,竟达千人。

千人联名写下一封求情表:

恩师大司徒欧阳歙,为当世儒宗,文学泰斗,触犯了国法,罪无可恕。可欧阳歙仅有一子,其年尚幼,并未得恩师全部真传。若陛下杀了恩师,那恩师一生所学便无法传世,这是我大汉的损失。

臣等千人,皆愿带师受过,只愿换回恩师一命。

欧阳歙在狱中得知自己的弟子竟然为了救自己,堵在皇宫前面请命,对王常说:“如一人为我请命,或许无用。如十人为我请命,我或可活。可如今千人为我请命,我必死。”

欧阳歙说完,撞墙而死。

刘秀看到如此多人为欧阳歙请命,就算刘秀再仁德,也难免心中不悦,可他还没来及做出决定,便知道了欧阳歙在狱中自尽的消息。

为了平息此事,刘秀只得为欧阳歙赐棺椁,并赐欧阳歙家属三千匹锦帛。

虽然欧阳歙一事了结,可随着度田令深入且公正的实施,各地豪强的田产都清晰的浮出了水面。

田产透明了,那就意味着大户们都要交更多的税。

那些有几千亩良田的富户还好,虽然多交税,可和他们家业比,多交税也还能忍受,毕竟多交点税无非就少娶两房小妾,少吃两顿花酒,可要是真的和朝廷对抗,丢了小命可就万事皆休。

但那些拥有几万亩,几十万亩的大豪强可就难受了,多一亩地,差不多一年就要多缴纳五六十钱的税。虽然五六十钱不多,可架不住地多啊,原来瞒报一些,还没那么疼,可如今自己的家产被查的清清楚楚,一年下来要多交几十万钱,甚至百万钱,大豪族们就坐不住了。

那些家族中有人在朝中为官的豪族还有所收敛,一些无人从仕的,或者家族弟子官职较低的豪强,不约而同的拥兵抗旨,试图使用武力让官府妥协。

一些不明所以的贫民,也在豪强的裹挟、诱惑之下,纷纷拿起农具做武器,加入了和朝廷的对抗之中。

一时间全国烽烟四起,以青州(今山东省境内)、徐州(今江苏省境内)、幽州(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北部、辽宁省及朝鲜国大部)、冀州(今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为最。

若是放在太平盛世,或者当政的是个孱弱之君,面对全国豪强的压力,或许真的就妥协了。可刘秀是谁,那是从寒门一路杀成九五至尊之人,死在他手中之人何止百万,岂会向这些恶势力低头?

刘秀令耿弇率部北上幽州平叛,令任光、丕彤清剿冀州叛军,令陈俊清剿青州叛军,令贾复发兵徐州平叛。

四路大军,浩浩荡荡,所到之处,摧枯拉朽。

各地豪强一看,好家伙,这正规军是厉害,于是纷纷逃入山中躲避。

由于叛军并非只有一支,往往一郡之地就有数支叛军,发展到后来,汉军打到哪里,那里的叛军就分散躲避,待到汉军攻打别处,之前的叛军又聚集起来。

纵是刘秀这种千年一遇的战术大师,面对这种规模小,但数量多的叛军,也十分头疼,于是找来邓禹问计。

邓禹说:“其实这些造反的豪族们,现在也一定后悔了。”

刘秀说:“嗯,这点朕也知道,毕竟老老实实的,也就多交税,这一反,可就一点收入都没了。再说他们应该也看清现实了,原先觉得能闹出点动静的,现在也死心了。可是都说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怎么才能让他们回头呢?传檄天下,说朕既往不咎,只怕是有些人不相信啊。”

邓禹说:“不如让他们互相攻伐?”

刘秀一听,来了兴趣,问道:“你说说看,怎么个互相攻伐?”

邓禹说:“陛下可传檄天下,告诉那些跟着造反的贫民,只要老老实实回家种地,那就既往不咎。再告诉那些造反的豪族,若能主动绑了族长来降,则免全族之罪。并且一郡之内若有多家造反,只要几家联合杀了另一家族长,那么共同参与的几个家族全部免罪。”

刘秀问道:“可行?朕直接赦免他们,朕还害怕他们不降,这让他们互相攻伐,他们就能同意?”

邓禹说:“臣到街上,寻一陌生之人,给他一锭黄金,这个人不一定会接受。因为他没有付出任何努力就收获一锭黄金,他会觉得其中有诈。可臣如果寻一陌生之人,让他帮臣把一车粮食扛到大司马家,报酬是一锭黄金,那么会有无数人愿意去做。同样是一锭黄金,为何先前之人会犹豫不决,而后来之人却争先恐后,就是因为大家相信天上不会平白无故掉馅饼,而搬运粮食所获得的却是合法的酬劳。”

刘秀点了点头说:“所以朕直接赦免他们,就如同天上掉馅饼一般,会让他们心生疑虑。但是如果让他们互相攻伐,却是做事给的酬劳,是吗?”

邓禹回答说:“陛下圣明。”

刘秀按照邓禹的建议,传檄天下:“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共罪。”

果然犹如邓禹所设想的一般,豪强们相互猜忌、相互攻打,很快就平息了战事。

皇四子东海公刘阳,聪慧异常,为众皇子之最,十岁之时便能背诵《春秋》,刘秀对他宠爱有加。随着刘阳年龄越来越大,刘秀便常把他带在身边,有时就连国事都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刘秀视其为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