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换江山 > 第218章 躲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是什么?”林述之问。

“既不插手又尽量从重审理宋远,此案有庞大人就够了。”宋清说。

“你要如何做?”

“向庞大人投诚啊,”宋清微微一笑,“到时候你帮我转告庞大人,我这里有个人证,想见见他。”

林述之这下呆住了,震惊地道:“姜府旧案的人证?”

“对。”

“你,何时又何处……”林述之甚至结巴起来,不知该从何问起。

“等此案结了,我再细细说给你听,”宋清颇是自得地笑着夸赞自己,“我这么配合,以庞大人的性情,说不准还会替我说话的吧?”

“嗯,不无可能。”

林述之心情复杂地饮尽手中茶。

宋清拿过桌上剩下的册子,断了这个话题问:“这些是什么?”

“刑部能找到的和姜府旧案有关的卷宗,还有重论官员与官员子弟犯罪的拟律,我想着先拿过来让你看看。”

“哦,”宋清把下面的拟律快速看了一遍,翻到最后两页后停了下来,细细看了会儿道,“这后面厘清父罪牵连家人轻重的部分,不会是你临时加上的吧?”

“不完全是,”林述之老老实实地回答,“也有一部分是庞大人觉得现在的律法不够细致补充上去的。”

宋清不由得多看了林述之几眼。

她当初提出父子罪责牵连一事,本就有想在日后处理宋远时尽量撇清自己的缘由在,若是改律时不曾提及,商讨定下此事的时候她也会主动提出来的。

却没想到刑部在庞英和林述之的行事风格带领下,做事情本就精益求精。

实在是……

好用。

宋清将手上的册子放到桌上,表情松快了许多:“挺好的,呈上去吧,上巳后我就先不去上朝了。”

“嗯?”林述之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她是要避避风头,“称病告假?”

宋清笑眯眯地道:“不,我要下江南。”

“偏偏这个时候?会不会太刻意了?”

“那能拿我怎样?”宋清一副霸道的样子。

林述之无奈:“也是,不能怎么样。”

宋清笑了笑,又认真地解释道:“恩科将近,江南贡院我要亲自去查,这是一早就定下的,改个时间罢了,宁安侯既恰巧出了事,我躲躲也无妨。”

恩科宣布得急,许多读书人来不及赶往京城,北方又已乱。

朝廷合计之后,决定设京城与南方霈州洺城两处考场,划定区域使学子就近赶考,虽说安排起来比较复杂,但到了实际考试的时候,却比全由京城负责要轻松些。

林述之自是知道此事的,略带担忧地问:“你如今离京可不是小事,就不怕京城这边出乱子吗?”

宋清一笑,眼中闪过几分狡黠:“我倒怕不乱。”

都说斩草需得除根,可也得让“草”能长出来不是?

“你……”

林述之一脸难以言喻的表情,他当真是不知道面前此人到底算计谋划了多少东西。

都不会累的吗?

他看了宋清一会儿,放弃思量这种事情,露出笑容调侃道:“好,知道了,宁安侯那边若非要有什么牵扯,我会替你说话,把你摘出去的。”

“这算包庇吗?”宋清问。

“那能拿我怎么样?”林述之有样学样。

“啧,聪明人学坏就是快。”

事情解决了,林述之心下也轻松了许多。

他帮着宋清理了一遍去南方要带的东西,入夜后才又带着新的担忧离开。

正如二人所料,上巳之后,刑部将宁安侯贪墨诬陷朝臣一案提到了朝堂之上,众人瞅了一圈,发现最想看的那个对此事反应的人根本不在。

“宋大人不是得了风声故意躲出去的吧?”堂上有人说道。

“不得胡言,”秦泽皱眉道,“宋卿是亲自往江南监管江南贡院去了。”

众人都没想到当今圣上会如此护着宋清,殿上立刻安静下来。

庞英亦冷哼一声道:“事关生父,宋大人即便是避一避也是应当的,况且这是二十多年前的旧案,还能让他一个奶娃娃做帮凶吗?”

……

话糙理不糙。

秦泽咳了一声,皱眉道:“可宁安侯如今尚在北境,北方又乱,此事……不若暂时搁置。”

“此案既由刑部查出,便由刑部暂查,待宁安侯可回京时,再做审问就是。”庞英显然不想拖着。

毕竟席瀚已经以此为他自己又争了一段寿命了,再拖下去,让他在牢里养老算了。

林述之听到这话放下心来,收回要踏出去的脚,默默立在了原地。

自是不能拖的,若拖下去,那宋清不是白躲避风头了吗。

秦泽还是怕庞英的,闻言点了点头:“好,由庞尚书做主,但切不可扰乱北方战事。”

“臣遵旨。”庞英立刻应了下来。

宋清仓促地收拾了行李,队伍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

毕竟是公事,除了家中府兵仆役,随行的还有两队上京卫。

萧胜得了令听说是她要用,亲自挑了半百人数,说什么“你要是出了事,还不是要我背锅”。

宋清想自己在朝堂上当的又不是什么清廉低调的角色,排场大便大些了,安全就行。

且因着恩科的发布,她的名声也好了不少。

从谄媚势利的天子宠臣变成了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

本是读书人嗤之以鼻的人,如今倒常有人上门投拜帖来了。

如今离京不受帖,也有人夸她是为了不结党营私。

变化如此之大,宋清却不以为然,只觉大晟读书的风气还是太差了。

今日做了有利于他们的事情被夸上天,明日做了不合他们心意的事情就又会变成地下泥。

人云亦云,何必书生。

洺城不算远,但快马来回也需半个多月,宋清在洺城待几天再回京城,刚好能赶上恩科开考。

山路上,宋清坐在车里琢磨着林述之让她路上解闷用的棋谱,一抬眼发现折月正盯着她蹙眉沉思。

“怎么了,看什么呢?”宋清问道。

折月直起身,又离得远些将宋清看了一遍,终于确定地开口道:“公子,你今年的气色好像真是比往年好上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