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所谓潜规则,指的是不成文,但实际存在并影响社会运行的隐性规则。

可以做,却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巫马过往彪悍的战绩,让他成为这个时代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

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还就罢了,偏偏还被烧得通红,谁想拿捏都得做好被烫伤的准备。

就这么个官场鬼见愁,又不是什么核心利益,哪个领导干部想不开拿资历卡他?

总之一句话,一切按明面上的规矩来,不管是奖是罚,都得做到有理有据。

数据不会骗人,不管科里哪个电工不服,司马兴就指着巫马的生产量说话,底气也足的很。

电力下乡从53年宣传到现在,不算电网升级,京城附近没拉线的地方多了去了,不服气的,明年也去野外布两个月线去,他保证明年班组推荐人选有他。

话都说这份上了,那些老资历的电工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他们以前布线都是木质杆,还有好多临工帮忙才勉强撑半个月,俩月,开什么玩笑。

“是就这么定了,下周一局里会召开群众评选大会,这段时间你们也想想要把票投给谁。”把人怼的哑口无言口后,司马兴拿起文件,“班组长把人安排一下,干活去吧。”

“巫马,你跟我去趟办公室。”

巫马推开朝他挤眉弄眼的刘蓦然,跟在司马兴身后走出休息室。

他这会也懵着呢,跟踩高跷似的忽高忽低没个准头,谁能想到一个刚入职一年的职工,当年就拿了个劳模评选的名额?

换到工厂,人都还没过学徒期呢。

不过,既然科里都推荐了,他也不会装模作样说自己德不配位,把荣誉让出去。

工人说到底还是凭本事吃饭,反正他这辈子也进不了体系,谦逊、识大体的名头对他来说没多大用处。

办公室,司马兴刚端起茶缸,掀开盖吹了吹沫子,看着办公桌前规规矩矩站着的巫马,斟酌着心里的语言。

李书记跟龚局长知道巫马以前一直在乡下种地,怕他不了解劳模评选的流程,特地嘱咐司马兴跟他说明白,免得到时候得票不高,没评上劳模又闹腾出什么事。

事实上他们也并不看好巫马本次评选,入职时间不长始终是巫马的硬伤,跟那些老人相比,他连单位同事都认不全,能有几个会把票投给他?

“你这两天写一份事迹材料,写得仔细点。”司马兴酌字酌句的说道:“巫马,今年科里的评选名额是你应得的,不过这只是评选名额。”

“下周一群众评选大会,局里的同事会根据你的这份材料,进行不记名投票,获得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且得票高的,才是咱们局里今年的劳模,你明白么。”

巫马理解的点头回应,“我明白,科长,能有推荐名额,我已经很满足了,其他的,看运气呗。”

劳模评选早在建国前,在解放区的时候就已经施行,最开始评选的还是农民哩。

1934年,苏区颁布人民生产奖励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明确奖励标准,对春耕运动中开荒面积达标、耕作效率突出的农民授予‘春耕模范’称号,并给予种子、农具等物质奖励。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步骤大差不差,大抵可以分为三步。

班组推荐或自荐;召开群众评选大会,由候选人自述或由单位讲事迹,并进行不记名投票;初步名单在宣传栏公示3天,接受群众异议,并由评审委员会核查政治背景。

流程走完,不出什么差错的话,再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十二月下旬就可以参加表彰大会。

当然,这只是单位级别的劳模评选,在往上就是各单位劳模争夺,评选,从区到市,从省到全国,一级级往上报送评选,最后经过两审三公示,经过全民监督才能评上全国劳模。

全程跨度甚至有超过九年的。

嗯,也是农民。

少数特例也都是做出重大贡献,比如鞍钢工人王师傅,因为创造万能工具胎,提升十倍工作效率,当年就被省级破格直推,当年就被评选全国劳模。

巫马对本次劳模评选并没有特别看重,光提名也是一份荣誉,足够减少一些考工级需要的工作年限。

他期望的,是明年,F型号机械脚扣推广后,全国或京城技术标兵的评选,那才是大头。

“你明白就好。”喝了口茶,司马兴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他,“还有,部里已经决定,这周就把脚扣纳入‘电力行业工具标准目录’,你跟刘海中同志提前做好准备,过几天会有报纸过来采访。”

“这么快?”巫马不敢置信的睁大眼,“科长,上周才提这事,这周就搞完了?”

现在干部办事效率这么快的么?

“凑巧,东北那边比咱们这还冷,线路跟电线杆覆冰情况严重,脚扣的性能数据已经有了,部里大领导决定早点投入使用。”司马兴叹了口气,“毕竟是工业重点区域,早一天推广,早一天收益。”

“你也别光惊讶,跟刘海中同志回去好好准备一下采访的事。”司马兴嘱咐道:“这是在全国人民露脸的事,别给咱们供电局丢人。”

“报纸采访,您放心吧,科长,这我太熟了。”巫马兴奋的比个手势,“妥妥的,绝不给您丢人。”

看他高兴这样,司马兴哑然失笑,摆摆手,“其他没什么了,去干活吧。”

“是,科长!”

毕竟还是个孩子啊~

冬天和夏天永远是电动最讨厌的季节,单论北方来说,冬天尤为如此。

因为技术和材料的缘故,这时候的输电线路大多采用裸导线,冷就算了,稍微有点雪,就很容易导致电线结冰断裂,现在又没什么靠谱的融冰措施,需要人工频繁攀爬结冰电杆手动除冰。

偏偏现在脚扣还没推广,攀杆用的都是传统的三角板,一天下来,一个小组除不了几组线路的覆冰。

而且北方冬天的极度干燥,加上身穿棉服,攀杆作业时,自身静电与线路拉电弧受伤那都不叫事故,而是普遍现象,之前司马兴提及的五起事故中,有三起都是因为这种情况。

哪怕巫马千万般小心,特地蹭了条铜线,接在腰上金属扣上作为临时接地,也有几次差点被电弧击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