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教训的是,儿子……儿子明白了。”
黄文渊口中应承着,声音压得很低沉,垂下的眼眸中顽强的闪烁着不甘。
黄景天端坐在太师椅上,目光如炬,将儿子的举动尽收眼底。
知子莫若父。
黄景天心知儿子并没有将自己的话听进去。
孙绍祖是黄文渊带进的黄府,想着只要藏匿不出,就能让贾府的人寝食难安,正当黄文渊得意自己的计谋时,黄景天未经他的同意就将人交了出去,让他的计划落空。
正因为这件事,黄文渊才会带着不满来到书房。
书房内,烛火依旧摇曳不定,诉说着父子二人各自的心思。
微弱的光芒在墙壁上跳跃,映照出两张神色各异的脸庞。
黄景天清了清嗓子,继续用心良苦道:“渊儿,父亲希望你能静下心来仔细思量。虽然你与贾环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此次你更是妄图借孙绍祖之事来刁难贾府,进而让贾环如坐针毡、寝食难安,此计看似精妙,实则漏洞百出,如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你难道未曾听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波谲云诡的局势中,鹬与蚌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争斗不休,最终让渔翁轻而易举地得利。你若是在没有绝对的实力之前轻易招惹对手,与鹬与蚌又有何两样?无非会给自己招来无尽的麻烦。招惹了贾府,却不能知道他们何时会突然出手,最后你防不胜防,坐立不安,寝食难眠......这是你想要的结果?”
“再者,你以为凭借孙绍祖这件小事,就真的能将贾府置于困境之中?如果你心里真是这么想,那么只能说你真太小看如今的贾府了。自从贾环高中状元之后,朝堂上对贾府的态度开始变得微妙起来,让人捉摸不透。就连陛下对于贾府的态度,也变得暧昧不明。正因为如此,许多原本与贾府鲜有来往的官员,又如闻到花香的花蝶一般,纷纷再次与贾府走动起来,贾府前段时间门庭若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充满了新的活力,难道这些种种改变你都不曾发现吗?”
“倘若你执意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可曾想过会给自己、给我们家带来怎样的后果?”
黄景天直视儿子,满脸凝重。
黄文渊沉默不语。
“无疑是将我们黄家置于贾府和李府这两座大山的夹缝之中,让我们腹背受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贾环高中状元,同年进士有三百余人,日后在朝堂之上必会相互扶持,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而你呢?眼下不仅与贾环交恶,结下了不解之仇,更是在会试中名落孙山,如今却还一心想着报复贾环,这不是典型的‘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吗?”
“就算你心中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想要报复贾环,那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若自身没有足够的实力,没有能够给敌人一击毙命的能力,便贸然出手,那无异于以卵击石,最终只会落得个头破血流、自取其辱的下场。你当好好反思,莫要再如此莽撞行事,否则,悔之晚矣!”
黄文渊静静地听着,头越垂越低,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不知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黄景天眼见儿子迟迟没有回话,心里虽然有些恨铁不成钢,但也知道继续说下去只会适得其反,故而说道:“你下去再好好想想吧!还有三年后的会试,你一定要放在心上。”
黄文渊微微抬起头,目光有些躲闪地看向父亲,嘴唇动了动,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地应道:“是,父亲,儿子知道了。”
说罢,他有些不耐烦地对着父亲施了一礼,脚步略显沉重地转身离开了书房。
书房外,夜风拂过,似一双无形却带着凉意的手,撩动着夜色的衣角。
丝丝凉意顺着空气的缝隙,悄然钻进黄文渊的衣领,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黄文渊独自一人,脚步迟缓地走在回房的小径上。
月光如水,从天空中倾洒而下,将他整个人笼罩其中,在地上拉出一条长长的、孤寂的影子,仿佛是他此刻内心孤独的写照。而他的脑海中,不断回荡着父亲的话语,那些关于局势的精妙分析,以及对贾府的深入考量,此刻就像一记记重锤,一下又一下地敲打在他那正挣扎着的内心深处,让他的思绪愈发混乱,却又在混乱中逐渐清晰。
回到房间,黄文渊坐在桌前,目光呆滞地望着摇曳的烛火。
跳跃的火苗,是他内心波澜起伏的情绪,时而明亮,时而黯淡。
回想起自己与贾环之间的种种恩怨,过往的片段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不断放映。
最初,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摩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摩擦却逐渐演变成了水火不容的激烈冲突,每一步的升级,似乎都象征着自己的冲动与不甘。
黄文渊一直自认为足够聪明,凭借着自己的小聪明,精心策划着一些小计谋,满心以为能够让贾环难堪,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从而压过他一头,赢得大家的恭维和崇拜。
没想到刚才父亲犀利的分析,将他从自己的幻境中拉了出来。
这时候的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幼稚的儿戏罢了。
在复杂多变的情形面前,他的那些小把戏就像是以卵击石,不堪一击。
“难道我真的错了吗?”黄文渊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沙哑,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迷茫,俨然一副迷失在黑暗森林中的旅人,怎么也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原本期待着凭借孙绍祖之事,能够让贾府陷入困境,从而让贾环知道他的厉害。
结果现实就像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他的幻想。
到头来,他的计划落得一场空,不仅没有让贾府受到丝毫损伤,反而自己还因此遭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父亲失望的眼神,如同针一般刺痛着他的心,让他愧疚不已。
心中不甘的火焰,并未因为这次失败而熄灭,反而因父亲的批评而燃烧得更加猛烈。
火焰在他心中肆意翻腾,似乎要将他的内心吞噬。
只是此刻,在这猛烈的不甘之中,却夹杂着一丝理智的反思。
这丝反思就像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虽然微弱,却也给了他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