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 第1270章 铁营滁州会议(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70章 铁营滁州会议(下)

这王铁一听卢象升目前进京述职去了这心里就放心多了。

毕竟这如今的卢老爷带给王铁本人以及整个关东义军的恐惧感,已经不下于当初洪承畴带着义军的恐惧。

如今这关东的义军从张献忠到罗汝才,从马守应到刘国能那基本上都被卢老爷重拳出击过,就连王铁也吃过卢老爷的铁拳。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相比于过去的洪承畴,如今的义军则更为惧怕卢象升。

这要论起两人的军事水平洪承畴自然是要比卢象升强的多,但要论两人的政治水平那洪承畴是拍马不及卢象升。

洪承畴统帅的明军所过之处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地方百姓那是怨声载道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所以这洪承畴即便是打赢义军很多次,但义军有了这些被洪兵祸害的百姓做基础,每回即使每回伤亡惨重那也能迅速回血继续与洪兵对战。

但卢老爷统帅的明军就不同的,虽然这强抢民女掳掠民财甚至是杀人放火的事也有,但不过是一些个人行为,且卢老爷发现一个就会办一个。

不像洪承畴手下的部队那样这种恶性行径是群体性的行为,且这洪承畴不仅不加约束,而且还暗中鼓励官军将帅劫掠民财养兵。

所以这卢老爷的军队所过之处不说如同岳家军、戚家军一样受百姓爱戴,那最起码老百姓不讨厌他们。

也正是因为卢老爷的部队不怎么祸害老百姓,所以这但凡卢老爷在的地方,那就没有义军的生存基础。

究其原因那就是卢老爷不怕得罪官绅豪强能够给手下的官兵搞来粮饷,所以他手下的部队才不抢不杀。

而洪承畴怕得罪官绅豪强所以搞不来粮饷,只能是纵容手下官兵抢杀百姓财物养军。

这两相一对比之下,谁对义军的威胁更大那就不言而喻了。

...

随后王铁便又向李子建确认了一下:“子健,这姓卢的叼毛真的去了北京?!”

李子建听到王铁的话后点了点头说道:“大帅,这张顺之说的没错,情报部的细作于正月初二在开封发现了卢象升的总理依仗,当时情报部的弟兄亲眼看见卢象升带着一群家丁过河。”

“并且情报部的弟兄一路跟着卢象升到了北直隶大名府的开州,从卢象升这行迹来看应该是到京城去。”

这卢老爷去年年底把张献忠从大别山赶了出来之后,便从湖广的黄安县北上河南省会开封,在开封跟河南巡抚陈必谦还有淮扬巡抚朱大典开了临时军事会议。

这会议的主题就是卢老爷要调发豫淮两镇的兵马以及钱粮,对于卢老爷调兵两人都没有意见,但是卢老爷要调钱粮两人则是表示一个子都没有。

卢老爷这个六省总理虽然有兵权但是没有财权,除了爆官绅豪强的金币之外,想从正规渠道搞钱那就得这些巡抚们同意才行。

所以卢老爷只好借着年底进京述职的机会,去京城看能不能爆一点皇帝以及京中勋贵外戚还有衮衮诸公的金币。

这卢老爷去北京既没有坐船也没有坐轿子,而是带着一群家丁骑着快马一路沿着官道狂奔向北京。

卢老爷一路从开封到京城仅用了六天的时间,他进京述职的奏疏报告差点都跑的没有他快,卢老爷在京城待了三天之后便从通州坐着船沿着运河南下,目的地即是大明的陪都凤阳。

这凤阳城北边就是淮河,这运河通着黄河,黄河又夺淮入海,所以卢老爷从通州坐船可以一路坐到凤阳,此时卢老爷差不多已经到了徐州。

这卢老爷之所以坐船从通州走运河南下,主要是卢老爷在京城爆到了金币。

由于这卢老爷在豫楚交界处对以张献忠为首的贼寇重拳出击打了几场大胜仗,狠狠的为过去的一年官军吃的败仗出了一个恶气。

为脸都快被这帮贼寇们抽肿了朱由检挽回了一部分尊严。

所以这卢老爷进京之后上到皇帝下到百官那对卢老爷非常的可以,这也就为卢老爷能够爆到金币打下了基础。

毕竟这卢老爷要是连吃败仗别说要钱了,这乌纱帽能够保住就已经很不错了。

紧接着卢老爷在皇帝亲自主持的廷议上面对江北的军事情况做了一个完整的报告,与会的君臣认真的听取了卢老爷的报告,并且都发表了重要讲话,表示强烈赞同卢老爷的这份报告。

卢老爷在报告中指出,如果官军不能组织一波大的攻势对江北的贼寇进行全面进攻的话,那要不了多久这江北的官军将会被贼寇给全部消灭。

等到江北官军被歼灭之后,即使官军的长江水师再厉害,但也守不住长江南岸那漫长的江岸防线,一旦贼寇攻其一点,那整个长江防线将会全面崩溃。

江南之地为大明朝的国家命脉所在,即使北方官军渡江南下将贼寇从江南驱逐到其他地方,但这对国家的财政基础造成的创伤将会是无法估量的。

卢老爷报告中的潜台词就是,贼寇一旦过了江,那咱们就等着改朝换代吧!

原因也很简单,这九边官军就指着东南的钱粮供给,东南钱粮一旦供应不上,哪怕仅一年或者半年供应不上,这些丘八没吃的就会提着刀枪进京来找你们这些人来要吃的!

而恰好在卢老爷做报告之前的两天,那滁州张国维八百里加急的求救奏章送到了京城。

这满朝文武再结合了卢象升的报告之后,都认识到了这事态严重到了什么地步,所以作为皇帝的朱由检当即表示愿意掏二十万两内帑出来捐助军饷。

同时朱由检还号召在京的勋贵外戚们也掏银子出来,这些勋贵外戚你三千我四千的总共加起来给卢老爷凑了大概六万两银子。

在京的京官们你一百我两百的也给卢老爷凑了两三万,然后这朱由检再拿出几个监生的名额出去卖,也卖了差不多两三万两银子。

虽然这些勋贵官员出的银子相比于他们的家产一根毛都不到,但卢老爷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这些捐助和卖官的银子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十万两,但这还差不少军饷。

这卢老爷的报告中提到他准备动员五万官兵与贼寇在江北决战,暂定的军期是半年,这五万官兵每人每月的饷银是一两八钱,半年总共大概需要五十万两银子,所以这还差二十万两。

至于这差的二十万两,户部和兵部替他想了办法,户兵两部共同决定将本来朝廷调拨给宁夏还有甘肃以及山西、大同四镇的二十万两饷银摞给卢老爷做军饷,其中宁夏镇摞用最多,差不多有八万两饷银。

这饷银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军粮的问题,卢老爷大概算了一下,这官兵加上辅兵半年所需的粮食大概在三十万石左右。

对此户部决定从京城以及北直隶附近的几个粮仓里面先调拨五万石给卢老爷,其余的由山东、南直隶、浙江还有江西这几个省份调拨。

对于这回朝廷官僚之间的重视程度和团结态度张应昌预料的没有错。

那与东林党不对付的内阁首辅温体仁当庭表示,这些摊派军粮任务省份从巡抚到下面的知县,谁要是完不成任务的话,就以通贼之罪论处!

朱由检听后表示照温阁老的意思办。

等散会之后,那温体仁在殿外拉着卢老爷的手,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一定要把贼寇给剿灭在江北,即使不能剿灭也不能让这帮贼寇过了江,去祸害我们这江浙大员们的家业。

有什么困难你来找我,谁要是在剿贼的问题上跟你过不去那就是跟我温大学士过不去!

所以这回朝廷对卢象升在江北剿贼的态度那是出奇的一致,这大明朝上上下下茆着劲要在江北给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蟊贼一点厉害瞧瞧。

就这样卢老爷拉着一船船的粮食和军饷从北京一路南下前往凤阳。

这要是运粮饷的船给翻了,那就好玩了...

...

虽然王铁没有采纳张应昌停止军事行动的意见,但对张应昌所推测这回朝廷会在江北问题上团结一致的看法则是相信的。

所以当王铁听到李子建确认卢象升是进京之后这心里便有些担心了,这卢老爷万一要是在京城爆到了金币有了钱粮,那他们能够挡的住卢老爷的攻势吗?!

这满饷的明军和欠饷的明军完全是两个物种,这一点铁营乃至全体义军那是有着深刻体会的。

那明军的家丁就相当于是满饷的明军,从那杜弘域还有曹文诏哪怕是张应昌的家丁就可以看的出来,这满饷的明军有多么的厉害。

这要是卢老爷带着几万满饷的明军南下,一想到这个画面,王铁就头皮发麻不敢继续想下去了。

于是王铁叹了口气对大伙们说道:“诸位,看来咱们得要做两手准备,免得到时候出了什么岔子。”

王铁这话一出大伙们就又展开了讨论,关于王铁所说的这个两手准备,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人给王铁提过,但当时的王铁脑袋已经上了头,想要直接梭哈玩把大的,所以就没有同意。

但王铁今天听到卢老爷去京城可能是去筹集粮饷之后,这内心深处就有一丝不安的感觉,所以王铁现在的头脑就有些清醒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