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傍晚,一艘体型可观的大船停靠在岸,这里是距离京城有段距离的沿海小城,鲜少有这么大的船只靠岸,着实吸引了不少眼球。
池虞子感受到船只靠岸,走出船舱看了眼,招呼众人下船。
这是出发的第六天,他们需要靠岸补充新鲜蔬菜和淡水。
众人迫不及待下船,在海上漂久了突然踏上陆地,那种踩着大地的踏实感真的很安心。
“呼!果然还是地面最踏实!”江林夸张的呼了一口气,虽说在船上不会吃什么苦,不缺吃不缺喝的,但是总归是海面飘着,没有大地带来的那种安全感,心底总觉得提着一口气,放松不下来。
“今晚就停在这儿吧,码头比海中安全,吃过晚饭好好休息,明早再出发。”晏司延看了眼地图,这里距离治源城还远着呢,不差这一个晚上。而且他们晚上停在海面上,即便不航行也要注意海上的风浪,还不如在码头停靠来的踏实。
“那我们正好去城里逛逛,好好吃顿饭溜达溜达。”
池虞子这些天荤菜都是吃的鱼虾蟹,他真的想念牛羊猪了,腊鸡腊鸭他带了几只,但是新鲜肉吃着总是不同的。
小城的集市远没有京城来的繁华热闹,但是却有很多本地人会玩的小玩意儿,从街头逛到巷尾,鱼塔遇到自己没见过的东西就会上去询问一番,感兴趣的就会直接买下来,不一会儿就提了满手的东西。
“哥,刚刚那个老板说他们本地的鲅鱼水饺很好吃,咱今晚吃这个吧?”鱼塔兴冲冲的朝池虞子道。
鲅鱼水饺,听着就很好吃,以前只吃过猪肉羊肉馅的饺子,还没吃过鱼肉的呢,光听刚刚那个摊主的形容他都有点流口水。
池虞子听到鲅鱼水饺也是一愣,他当然知道鲅鱼水饺,但是没想到这边的人也吃。
鲅鱼水饺是好客大省山东省,青岛、蓬莱那一带的特色美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地区总有自己的特色美食,鲅鱼水饺就是其中的代表;韭菜鲅鱼馅的饺子鲜美可口,那种带着海洋气息的鲜美是其他馅饺子所没有的,是不可替代的。
“行,咱找个地道的菜馆,也尝尝当地菜。”
不知道这里的鲅鱼水饺是不是也那么好吃。
太阳将半个身子藏匿于海平面之下,橙黄色的余辉让大海也红了脸庞。
随即向本地人打听到了一个吃饭的食肆,众人道谢后晃晃悠悠的顺着指引找过去。
到了目的地一看,是个门面不大但是打扫的很干净的食肆,门口的招牌上写着“张记小馆”四个字,老板是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食肆内坐着很多客人,大家桌上都摆着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食物。
老太太在门口还支棱了一个灶台,圆滚滚的饺子在里面起起伏伏,老太太用竹瓢从大缸里不断舀出冷水点在锅里,锅内翻滚的热水不断的被冷水压下,圆滚滚的饺子看着格外讨喜温暖。
他们来得巧,刚走进店内就遇到一桌客人结账离开,老大爷热情的招呼他们坐下,手脚麻利的收走桌上的碗筷,干净的抹布把桌子擦拭的一尘不染,用中气十足的声音问他们想吃什么?
几人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进门右手边的墙面上,挂满了大小一致的小木牌,上面是各色菜名,即便靠近外侧的灶台,这些木牌看上去还是干净低调。
“两盘鲅鱼水饺,半份烧鸡,红烧肉,糖醋排骨,醋溜土豆丝,莴笋炒蛋,炒什锦,四碗米饭。”
几人商量了一下,把自己想吃的告诉老大爷,老大爷许是怕自己记错,又对他们重复的念了一遍,确定无误后笑眯眯的让他们喝茶,自己走到后面开始炒菜。
菜上的很快,红烧肉和排骨应该是用砂锅一直煨在火上,所有菜上来时都是热气腾腾,老太太眼瞅着他们这桌开始上菜后,才往锅里下饺子,几乎是那边菜上完这边饺子就出锅了。
“这是送你们的炸杂鱼,出门在外肚子吃饱不想家!”老大爷端来最后一道红烧肉,还放下一盘炸的金灿灿的海鱼,打眼看去至少三四种,每条也就手心大小,闻上去油香中带着海鱼的鲜味。
“谢谢大爷。”几人连忙向大爷道谢。
满桌子饭菜勾的众人肚子咕咕叫,大家的筷子默契的朝着各自喜欢的菜伸去。
“这水饺果然好吃。”鱼塔打破沉默,鲅鱼水饺鲜甜的味道让他眼睛亮亮的,全是满足。
池虞子也是吃的水饺,心里觉得比他上一世吃的也不差什么,甚至多了一种踏实感,那种食物进入胃里,吃饱了什么烦恼都会消失的踏实感。
纯手工做的饺子,饺子皮带着微微的淡黄,不像是机器做出来的那种饺子皮毫无韧性,这个饺子皮咬上去微微弹牙,内馅不是纯鲅鱼,里面掺杂了一点猪肉和韭菜增加馅团的紧实,韭菜提鲜增香,和鲅鱼简直是绝配。
整体吃起来很鲜美。
鲅鱼水饺很惊艳,炒菜也不输,红烧肉软烂入味入口即化,素菜也很清甜可口。
虽然比不上御厨和京城大酒楼做的美味,但是这家食肆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老夫妇热情朴实,饭菜实惠可口,在这里吃饭就像是浑身包围着暖意。
难怪在这个不怎么发达的小城,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到这里吃饭聊天。
一群俊美的男子自然是吸引注意力的,周围的原住民吃饭间隙也时不时打量他们,只不过都是不含恶意的欣赏的目光,只不过引起这么多人注意,让池虞子几人有点不好意思。
吃饱喝足准备结账走人,老太太收下钱后递给了池虞子一个朴实无华的陶罐,和蔼的笑道:“老婆子我自己腌的,年纪轻轻的离家不容易,你们路上吃也能多点滋味儿。”
池虞子一愣,旋即回了一个大大的笑脸:“谢谢婆婆,我们一定全都吃完。”
陶罐看上去就是街边摆摊的那种,没有任何标识和特别,但是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老太太还细心的用麻绳给陶罐仔细套了一个网,方便他拎着。
等到走得远了些,江林才羡慕道:“果然长得好看就是讨老人家欢心哈。”
“怎么?你不吃?”池虞子瞥了他一眼,一手小心的拎着陶罐,一手在下面拖着罐底。
“吃啊!不吃白不吃。”
晏司延手里提着池虞子买的东西,听到两人斗嘴,不轻不重的踢了江林一脚:“想吃还不帮忙拿东西?”
说完就把手里的东西直接都塞到了江林怀里,然后从池虞子手里拿过陶罐,还顺手替他揉了揉被勒红的手指。
“行行行,我拿。你们两个重色轻友的家伙。”江林说完就抱着满怀的东西笑着跑远了,生怕再挨上一脚。
落日只剩下一点,余辉将众人的影子拉长,在平坦的路上跳跃行走。
……
海上的日子一复一日,他们时不时下船“放风”,偶尔海钓打麻将就是消遣娱乐了。
最让他们惊喜的就是张记小馆老婆婆送的那个陶罐,他们拿回来的第二天就开了上面的封层,里面扑鼻而来的酸辣味让人食欲大开。
池虞子自然认得,这不就是裙带菜梗嘛!
以前超市卖的咸菜除了萝卜干、榨菜丝和咸菜疙瘩,最常见的就是裙带菜梗,也就是俗称的海白菜,这也算是他最喜欢的咸菜之一,当真是惊喜了。
吃够了海上的海鲜,每天早上一碗白粥一张蛋饼,再配上这酸酸辣辣的裙带菜梗,简简单单,美味又饱腹。
陶罐的裙带菜见了底,他们也抵达了这次南行的第一站。
治源城是江南富庶之地的代表城市,典型的鱼米之乡,这里的水土养人,他们大都善于经商,积累的财富再反馈给这座城池,造就了这富庶之地。
一路停靠了这么多码头,众人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治源城的码头更大更整洁,停泊靠岸的船只更多,来往的商船商户也更多,本地人似乎也习惯了大批外地人的来访。
一行人下船的时候有种解脱的爽感,虽然知道日后南下还得坐船,但短时间内他们还是重回了大地母亲的怀抱,海上漂泊久了,现在居然有种想哭的感觉。
“解脱了解脱了,短时间内我是不想坐船了。”
江林和鱼塔夸张的抱在一起,眼泪汪汪的吐槽。
两个显眼包的哭诉很快就吸引了周围路人的注意,皆是善意的笑话他们风尘仆仆的惨样儿,这副样子一看就是坐了很久的船才来到他们这儿的,不少热心大哥大姐开始给他们推荐实惠舒服的客栈,连哪个客栈周围有什么特色都说的一清二楚。
虽然他们身边带了不少侍卫,但是这些本地人却没有任何惊讶,旋即池虞子一行人看到旁边下来的商船就了然了。
商队本身出门就是为了谈生意,如果离得远,为了省时间精力大部分商队都会选择将交易品带在船上,其中不乏贵重物品,那这时候就需要人来保护了,所以很多商船都会带着数目可观的侍卫,也难怪人家不害怕他们身边的侍卫了。
众人对视一眼干脆将计就计伪装成商队,找了一家看上去不错的客栈安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