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植被披绿,生物繁衍。
端午节如往年一样热闹,人们按照习俗提前两天准备过节的节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苏轼的一首诗很好的介绍了端午的习俗和热闹,人们在端午时通常会画额、挂五彩绳、悬艾草菖蒲、放纸鸢、包粽子煮鸡蛋、赛龙舟、沐兰汤等等。
池虞子小时候是和外公外婆生活,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里老人居多,小时候的节日氛围总是浓厚的,邻里之间碰上总会笑着道一句“端午安康”。
每到过端午时,外公外婆总是会提前两三天准备好雄黄酒和五彩绳,还会将粽子叶提前用水泡上。
端午当天起床,伴随着清晨的雾水,家家户户的木门上往往已经挂上了新鲜的艾草,外公会笑眯眯的用雄黄酒在他的额间画上“王”字,有驱虫辟邪的作用,更多的是祈求健康成长。
而外婆则是早就包好了新鲜饱满的粽子,粽叶的清香交杂着糯米的米香,锅内精心挑选的新鲜鸡蛋随着粽子起起伏伏,池虞子每次都要吃上两颗甜香的蜜枣粽才觉得满足。
端午当天的活动非常多,池虞子最爱看别人赛龙舟,热闹激动的比赛总是看的人热血沸腾。
不过对于儿时的池虞子最重要的是,端午之后是一年之中孩子们唯一一个,可以正大光明玩水的时候。
端午后降水被百姓们认为是龙降水,浸龙舟水是为了洗去晦气,带来吉祥,所以端午后的降雨,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到江边洗澡,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快乐长大。
外公总会纵容他多玩一会儿,也总是在回家的时候被外婆责怪两句,可是今年说了明年还是如此,池虞子总是看热闹一样躲在外公身后。
端午时的午膳也是极为丰盛的,当地人每到端午总是会吃“五黄”,所以外公会在当天早上赶去菜场买最新鲜的菜,黄鱼、黄鳝、咸鸭蛋、黄瓜和雄黄酒被称作“五黄”。
外公外婆那时总是严格按照老祖宗留下的习俗来过端午,他们坚信只要端午过得好,小外孙这一年就会平安顺遂。
池虞子叹息一声,可惜两个老人年轻时劳累过度,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便双双离去,后来他便跟随父母离开了外公外婆的老家,每到端午他总会想到那对慈爱的老人。
“公子,您在想什么呢?”西辞刚好挂完艾草,拿过早就准备好的香囊替池虞子带上,听到池虞子叹息的声音好奇着问。
“在想今天该给你们画额挂五彩绳。”池虞子笑着捏了一下西辞的脸,两个人才十七还没成年呢,图个平安也该挂五彩绳才是。
西辞不好意思的笑笑,也就公子还把他们当孩子,他们都十七了,要是寻常百姓家恐怕都已经娶妻生子了。
池虞子摸了摸腰间的香囊,迎着微亮的朝霞进了厨房。
昨天已经让杨叔将粽叶处理好了,四种馅料也已经做好,整个厨房都是粽叶的清新和馅料的香气。
池虞子记得从小到大吃的都是甜口的粽子,外婆有的时候会做蜜枣的,有的时候又会做豆沙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也是长大了以后才知道粽子有很多不同的馅料,不同的地区味道也不尽相同。
今天准备的就是蜜枣、豆沙、蛋黄鲜肉和火腿四种馅料。糯米用的是今年的新米,两个咸口馅料的糯米提前用酱油染色调味,甜口的则是用普通糯米。
北雍过端午的习俗和前世大同小异,百姓们也是吃粽子的,不过一般只吃普通的白米粽,稍微奢侈点就会在吃的时候蘸些白糖,所以众人一时间见到这么多馅料都很惊喜。
池虞子担心他们不知道怎么包,所以每种包了一个给他们示范看看,翠绿的粽叶包成饱满的粽子,再缠上不同颜色的绳子来区分不同口味,众人仔细记下每个步骤。
好在能待在厨房的都不是手残的,包了两三个就熟练了,速度也提了上来,四大盆馅料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清空。
粽子和鸡蛋下锅煮上,大人为小孩画额挂香囊,端午的早上也算过去了。
池虞子哭笑不得的看着柳姨在自己额间画上“王”字,但心里还是暖的,他在柳姨眼里也是可以任性的孩子。
鱼塔和秋凉腰间挂着和池虞子一样的香囊,柳姨挨个给他们画额,两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坐回位置上。
秋凉好歹幼年时是父母疼爱的,但是到底也没有像普通人这样过过端午,而鱼塔打记事起便是只有哥哥,他的童年只有战争和饥饿,所以两人对过节都很有新鲜感。
“好了,画额以后,一整年都会平安顺遂的。”柳姨高兴得很,现在家里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热闹,最开心的人就是她了。
等到柳姨把她亲手编的五彩绳挂到三人手上,她这才看见池虞子手腕上盘着的白蛇,顿时被吓了一跳,往后退了好几步才停下来。
“小鱼,你手上怎么盘了条白蛇!?快取下来,多危险!”
池虞子懊恼的拍了拍脑袋,他给忘了,柳姨是最怕这种东西的,今天应该把小黑放在屋子里的,看柳姨被吓得有些苍白的脸,连忙出声安慰道:“柳姨,它叫小黑,是曲公子养的,任何毒物都能分辨的出来,是送给我护身的,小黑很温顺的,不会有危险。”
柳姨听到曲公子的名字才勉强镇定下来,不过本能的恐惧还是让她不敢靠近,只能将五彩绳挂到池虞子的左手手腕。
几人在屋内喝茶聊天,说着鱼塔过两天出门的事情,没一会儿粽子就煮好了,煮好的粽子香气四溢,一端进来便充满整个屋子。
池虞子替柳姨剥了两个甜口的粽子,又给自己剥了一个蜜枣和一个火腿的,这才擦干净手拿起筷子吃起来。
“以前怎么没人想到在粽子里放馅料,倒是比白粽好吃很多。”柳姨尝到豆沙粽里细腻的豆沙感慨道,不过也能理解,寻常人家能吃白粽蘸白糖甜甜嘴儿已经不错了,哪还有心思琢磨这些。
秋凉很喜欢火腿的,火腿的的油脂渗透到糯米里,吃起来连糯米都带着一股子咸香和酱油香,咬到火腿的部分也不觉得咸,反倒增加了口感:“这个火腿的不错啊,之前也只想过火腿入菜,没想到包粽子也这么好吃。”
“每种都很好吃!”鱼塔每种口味都喜欢,仗着年轻胃口好,三四分钟就能吃完一个拳头大的粽子。
“好吃也不能多吃,糯米不好消化,小心积食。”
池虞子看着他们吃得香,本来已经吃了两个不想再吃了,嘴上说着他们不要吃太多,手却不听使唤的又拿起一个小一些的蜜枣粽。
热闹的吃过早饭,池虞子照例去竹苑巡查,今天过节,三个店最忙的就是竹苑,从早上开始就坐满了吃早茶的人,几乎每桌都点了全家福粽子。
一个中年男人不满的抓着身边的小厮,他们已经排了很久了,谁料旁边那堆小伙子一来就可以去,当即就不满的嚷嚷起来:“喂喂喂!你有没有搞错啊?明明我们先来的,为什么他们先排到桌子啊?”
“对不起,这位客人,林公子他们是昨天预定的位子。”竹苑的小厮面对那位怒气冲冲的客人,脸色镇定中带着一丝笑意解释。
小老板交代了,面对客人时一定要态度平和,但是如果客人胡搅蛮缠也不要怕,只要他们没错,小老板都会保护他们。
那位质问的男人没想到这里居然还可以预定席面,意识到自己闹了个大乌龙,男人脸色讪讪的放开抓着小厮的手,不过还是觉得拉不下脸面。
倒是他的娘子不好意思的朝周围的客人笑笑:“失礼了。”
池虞子没有理会下面的热闹,为了排队产生的摩擦几乎每天都有,他不可能每次都去处理。
“小老板,前几天很多客人询问我们接不接上门的席面,不过老板推掉了。”
池虞子修养了好几天,现在一回来,掌柜的尽职的将这几天的情况告知他。
听到江林拒绝了上门做菜的建议,池虞子赞同的点点头,以他们竹苑现在的火爆程度,竹苑的人手已经不怎么够用了,如果再派人手出去一定会两边不讨好。
一口吃不成胖子,在新的人手训练出师之前,肯定是不能接外包生意的,江林这点看的很清楚。
“这事听老板的。对了,新一批的员工训练的怎么样了?”
“来应征的有二十人,现在符合要求的不到十个人,留下来的这些已经训练的差不多了,再过段时间应该就可以来帮忙了。”
现在不比以前,很多人看上竹苑的福利待遇,还要防止竞争对手安插进来的各路牛鬼蛇神,再去掉有人品问题的,所以每次都会筛下去一半以上的人选。
“那就好,这样人手就不会这么紧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