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宿缘之命运 > 第324章 出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晋城净土宗庙宇青莲寺是佛教艺术与古建筑的重要遗存,集唐宋彩塑、宋金建筑和佛教历史于一体,被誉为“晋魏河山第一寺”

青莲寺位于晋城市泽州县东南17公里的硖石山腰,分上下两寺,相距约500米。因寺内释迦牟尼端坐莲花座得名,初名“硖石寺”,

唐代咸通八年重修时赐名“青莲寺”。玉皇庙分三进,头道山门、二道山门、诸神享亭、玉皇殿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32米,计有殿宇楼亭110间,占地面积3520平方米。

古寺(下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由高僧慧远草创,唐代咸通八年重修并赐名。

新寺(上院)建于唐代太和二年因僧众增多而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赐名“福严禅院”,明代复称青莲寺。

由于宋代因僧众增多,将原寺分为上下两院,上下寺原为一寺,后分作两寺。

正殿弥勒佛(高4.2米)、阿难、迦叶、文殊、普贤等6尊彩塑,为全国仅存三处唐代寺观塑像之一,保留“曹衣出水”的衣纹线条。南殿宋代彩塑释迦佛(高4米)及12尊罗汉,为宋代彩塑精品7。

唐代《硖石寺大隋远法师遗迹记》碑、宋代《罗汉碑》及明代覆钵式舍利砖塔,是研究佛教史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后院珍稀子母柏,相传已有数百年历史5。这里成为“古代佛教艺术博物馆”。

上下寺依山势布局,古寺为丹河山脚建筑,新寺为山腰院落,宋代建筑保留原木构件与琉璃装饰。

现存主要建筑玉皇殿建于宋,汤帝殿建于金,后院左右垛殿和东西配庑为元建,余皆明清所筑。各殿内保存有宋、元、明三代塑像300余尊,其中元塑二十八宿星君像为全庙之冠。

玉皇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明代碑刻记载:“隋时居民聚之北阜,建庙宇三楹,内绘三清神像”。

北宋熙宁九年(在原址上重建,题名“玉皇行宫”。金泰和七年庙宇多数坍塌,当地民众曾集资修复,金贞佑年间部分毁于兵火。元后又重建,明清两代屡次修葺,始成今日规模。现存主要建筑玉皇殿建于宋,汤帝殿建于金,后院左右垛殿和东西配庑为元建,余皆明清所筑。

玉皇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为三进院落,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32米,计有殿宇楼亭110间,占地面积3520平方米,是一所较有规模的古建筑群。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有头道山门、仪门、成汤殿、献亭、玉皇殿、东西配殿;两庑二十八宿殿、十二辰殿、十三曜星殿、关帝殿、蚕神殿及厢房、钟鼓二楼。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头道山门、二道山门、诸神享亭、玉皇殿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头道山门前,建有东西两个碑廊,保存着庙宇沿革历史的资料。进入山门是前院,前院没有正殿,正中是二道山门,东西两庑内,原来祀奉文昌、风伯、雨师等神只,早已毁坏。山门造型为单檐悬山顶,琉璃装饰,与钟鼓楼顶上琉璃孔雀兰构件相互增辉,十分鲜艳。享亭单檐歇山顶,斗拱出现龙头象鼻,有侧角升起。

过二道山门是中院。中院正殿为献享殿,也称作成汤殿,诸神殿居于中院正中,木构楼阁,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古雅朴实,塑有成汤像,并有木雕阁楼三幢。东偏殿是东岳殿,里面奉祀东岳大帝黄飞虎及夫人贾氏,还有儿子黄天化,麾下大将黄明、周纪、龙环、吴谦等。西偏殿是三王殿,奉祀牛王、马祖、天钱罥祖,形容都很怪异。东西两侧分别为药王殿、五道殿、高谋祠,内塑药王、五道将军、文王夫妇。

南殿,西为地藏菩萨殿,内塑十殿阎君;东为六瘟殿,内塑六瘟神像。

后院大殿为玉皇殿,单檐歇山顶,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板门直棂窗。窗台下垫角为水磨石,浮雕花鸟。檐柱柱础为覆盆莲花,柱为圆木,上有卷刹,侧角升起,斗拱为真昂四铺作。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美观,雕刻精细。殿宇粗壮的梁柱斗拱结构、门窗墙壁以及神台上镶嵌的浮雕砖饰还保留着宋金时期的建筑风格。

正殿内塑有玉皇大帝、普天星君。左右偏殿分别为三垣、四圣塑像。东西廊房为九曜星、六太尉和十二辰、二十八宿塑像。

玉皇庙所珍藏的宋、金、元不同时期的彩塑,具有非凡的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尤其是二十八宿殿的彩色泥塑,代表了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不仅对元之后的古代雕塑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当今雕塑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间的260余尊道教诸神泥塑自成体系,艺术地展现了中国道教诸神系统。尤其是二十八宿泥塑,在全国现已发现的古代塑像遗物中尚属孤品,反映了中西雕塑艺术合流的轨迹,是一座奇特神妙的道教艺术宝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东垛殿是三垣殿,普通的说法是三元殿,奉祀三元神。三元又叫做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这是汉末魏晋时期天师道所尊崇的三个最重要的神只。殿里的塑像是宋代的作品,但是经过历代重装,已经失去了本来面貌。

西垛殿是四圣殿,奉祀天篷、天猷、黑煞、真武四圣。四圣是北极紫微大帝的四员大将,宋朝的时候受到皇帝的重视和提倡,在道教神只中地位显赫。神像是清代重塑的。

后院东庑的上三间是十三曜星殿,奉祀十三星君。塑像是明代的作品,其中金星、水星都是青年女性形象。水星形态端丽,神情娴静;金星手抱琵琶,神情抑郁。

东庑中三间是关帝殿,奉祀关圣帝君;下五间奉祀蚕神等,塑像多尊,大都是明清时代的作品。

后院西庑的上三间是十二辰殿,奉祀十二元辰真君,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只之神。每尊神像所戴的冠上都有图形,画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作为标识。这组塑像是元代作品。

西庑下八间是二十八宿殿,奉祀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原是古代天文学上用来观察天体经纬度和四季运行的二十八组赤道星座,唐初五行家袁天罡把二十八宿与二十八种动物联系在一起,并在每个星宿名下分别缀以日、月、金、木、水、火、土,星座的名称由原来的一个字变成了三个字,而玉皇庙中的二十八宿星君神像是人物和动物形象的结合,这在国内是首例。光是这种形象,对研究道教的神只崇拜内容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艺术价值则更为重要。

该庙的精华所在,是全庙14座殿堂内保存的260余尊历代彩塑神像。从玉皇大帝、普天星君,到三垣、四圣、九曜、十二辰;既有风伯雨师、种桑养蚕、文贞、武道;也有高禖、马神、牛王、六瘟;几乎是汇聚人、鬼、神、仙共一堂。庙内除保存着这些数量众多的道教彩塑外,还存有大量的装饰性砖雕、石雕、碑碣和琉璃构件,其道教塑像之丰富,雕塑技术之精湛则为国内所罕见,是研究道教史和雕塑艺术的宝贵遗产。

在玉皇庙的艺术天地里,成就最高的当数元代艺术大师刘銮雕塑的二十八宿泥塑像。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第一次将天文学中观察天体运行、四季变化、经纬定位的28组赤道星座与唐代五行家袁天罡确定的21种动物同金、木、水、火、土和日、月融合于人,创造出有血有肉的“虚日鼠”、“房日兔”、“轸水蚓”、“亢金龙”等各种神话人物形象。在这些人格化了的天界神灵中,把老者的慈祥、妇女的端庄,文官的稳重、武士的威猛刻画的栩栩如生。再加上塑像本身的大动作之体态以及衣纹彩带的飞舞飘逸,不仅充分显示出神仙们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外貌特征,而且使全殿彩塑产生了气势磅礴、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二十八宿彩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优秀范例,它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绝品。

据碑文记载,殿内原有大小塑像118尊,现保存下来有50多尊,内容是玉帝、宰辅、臣尉、侍女等。其中的多数仕女彩塑,是宋金时期的作品。侍女的头饰发髻和衣裙服饰各各不同,造型简括洗练,衣饰纹理自然贴体,面相清秀俏丽,风度温柔典雅,表情顺从恭谨。侍女塑像已脱离了宗教神话的规范与拘囿,成为封建社会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根据所塑姿势神态和手持器物,可知她们是为玉皇大帝日常生活服务的侍者。彩塑头饰、发髻纹理简括洗练,自然贴体,面相俊秀俏丽,风度温柔典雅,表情虔诚恭顺。其形姿和所塑手法,完全可以和晋祠圣母殿的宋代侍女彩塑相媲美。

庙外碑廊内宋、金、元、明、清各代碑刻十余通,是研究道教史及道教艺术的珍贵史料。还有唐经幢、宋碑刻、元塑像、明亭台、清楼阁等文物,院内双柏挺秀,木瓜芬芳,名贵花卉四季盛开,给游人以艺术的享受。

晋省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宗教价值在国内的宗教文化的研究中发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些年民众对于历史文化的复兴热潮推动了文化遗迹遗址的复兴让这些原本沉浸在角落的玩物有了新的方式走上了人们的视野,推动了国人对文化复兴的热情和文化研究的热爱。

一行人逛过整个青莲寺景区有童煊这位向导在他们得以在这段时间的旅途中,对各个景点历史文化深刻的有了详细的了解,菲尔等外国宾客则不住感叹华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属实不是他们国家曾经的宣传的那样浅显,他们亲身体会到什么是可追溯上下五千年历史传承甚至在历史发掘中寻求到更为久远的唯一的不曾断绝的文明的古国。它真实的样貌让他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外国人对于这个神秘国度的好奇不是没有原因的,而他们带着最初的偏见去了解一个爱好农耕文明喜好和平的国家,用他们不合实际的想法去揣测一个和平的民族是多么可笑。

逛过青莲寺,童煊打算接下来的行程带他们去看一看其他时期的古建筑。晚餐童煊带他们去了当地一个比较朴素而神秘的农家小院,这里在外面看来并不起眼但是踏过大门入内,里面却别有洞天。大院的装修古风古色,老板一家带着服务生穿梭在各个露天的餐桌旁,客人们在露天广场席地而坐在一起用餐说笑玩闹氛围好不热闹。这里的餐食是源自于古法的传承。而这家人祖上是御厨后代末代王朝灭亡后隐居市井,将学到的厨艺与当地传统饮食结合,融合出了当地有名的非遗传承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