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刮骨疗毒
深夜的清河市委大楼,只有寥寥几个窗口还亮着灯。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秦墨、王建国、纪委书记孙和平、公安局长赵东,以及匆匆从省纪委请来的两位经济案件专家,围坐在会议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与严峻。
桌上摊满了纺织厂资金异常流动的银行流水、相关人员的初步问询笔录,以及那几家神秘贸易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线索凌乱,如同一团乱麻。
“资金流向基本查清了。”赵东局长声音沙哑,指着白板上画出的资金流向图,“两千万元分五笔,通过三家空壳贸易公司周转,最后分别流入了云贵边境和海南的几个个人账户。对方很狡猾,用了多层转账和第三方支付平台,追查难度很大。”
“张伟交代了吗?”秦墨问,声音低沉。
孙和平摇摇头:“嘴很硬,一口咬定是为了抢购一批‘稀缺原料’,防止生产断供,手续不全是因为‘情况紧急’。对资金最终去向,推说不知情,是贸易公司‘违约’。”
“那个国资委监管科的科长呢?”
“是他表侄,承认备案时‘没严格审核’,但坚称没有利益输送,哭诉是工作失误。”孙和平叹了口气,“目前证据,只能认定是严重失职。”
会议室陷入沉默。对手显然有备而来,切断了直接证据链,把事情伪装成一起因“急事急办”导致的违规操作和失职渎职事件。如果定性地为工作失误,最多处分几个干部,资金追回希望渺茫,但改制信心将遭受重创,幕后黑手则逍遥法外。
“这不是简单的失职!”秦墨猛地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张伟”和“钱卫东”的名字上,“钱卫东早不走晚不走,偏偏在资金拨付的关键节点被调去学习?张伟一个副厂长,哪来这么大能量,能绕过这么多环节,把两千万轻松转走?那几个接应的贸易公司,注册时间都在改制方案出台前后,这难道是巧合?”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这是一起有预谋、有组织、利用改制之机侵吞国有资产的犯罪!他们的目的,不仅是贪钱,更是要搅黄改革!如果我们轻轻放过,下次就敢动两个亿!改革就会变成某些人浑水摸鱼的盛宴!”
“秦市长,你的判断我同意。”省纪委的专家沉吟道,“但办案讲究证据。目前直接证据不足,难以构成完整证据链。除非……能找到突破口,或者,资金能追回一部分,顺藤摸瓜。”
“等不了那么久!”秦墨斩钉截铁,“职工在看着,全市在看着!我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表明市委市政府反腐倡廉、扞卫改革的决心!即使暂时证据不完美,也要用最严厉的党纪政纪,先把这脓包挤破!刮骨疗毒,会痛,但不得不为!”
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立即对张伟和那名监管科长采取‘两规’措施!对外发布消息,就说是‘涉嫌在国企改制中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审查!同时,公安经侦全力以赴追赃,不管追回多少,立即向社会公布!我们要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谁敢动改革的奶酪,谁敢碰职工的血汗钱,决不姑息!”
这个决定风险极大。在证据链不完全扎实的情况下,对处级干部采取“两规”,可能引发争议,甚至被反噬。
“秦市长,这……要不要再慎重一下?等资金有点眉目?”王建国有些担忧。
“等不了!”秦墨语气坚决,“腐败不会等我们准备好!舆论不会等!职工的人心更不会等!非常之时,需用非常之策。责任,我来承担!”
第二天上午,清河市纪委监委发布重磅消息:市纺织厂副厂长张伟、国资委监管科科长李某某,因涉嫌在国企改制过程中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消息像一颗炸弹,在全市引爆。
各种声音顿时四起。有拍手称快的,有心存疑虑的,也有暗中散布“这是找替罪羊”、“打击改革积极性”的杂音。
秦墨顶住压力,在当天下午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公开表态:“改革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腐败盛宴’!越是改革的关键时期,越要纪律严明、风清气正!对蛀虫的宽容,就是对改革的犯罪,对人民的背叛!”
与此同时,公安部门全力追赃,终于成功冻结了尚未转走的三百余万元,并锁定了几个关键账户。虽然大部分资金尚未追回,但冻结款项的消息经官方发布后,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分子,也初步稳定了职工情绪。
纺织厂的职工大会上,当秦墨宣布已控制嫌疑人、并追回部分资金时,台下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老工人马师傅激动地说:“秦市长,您动真格的,我们就放心了!”
然而,秦墨清楚,这只是第一场战役。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那个在关键时刻“恰巧”外出学习的厂长钱卫东,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那些精准出现的空壳公司,背后是否有着更深的利益网络?这场“断流危机”,是偶然,还是必然?
深夜,秦墨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沉寂的城市。刮骨疗毒,痛彻心扉,但唯有如此,才能祛除病根,轻装前行。他知道,经过这次风波,改革的车轮会更沉重,但也更干净。而他的使命,就是守护这份艰难获得的洁净,直到驶向光明的彼岸。前方的路,依然迷雾重重,但他的脚步,却比以往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