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生命之重
七月的昌平,暑气蒸腾。秦墨从省里开完乡村振兴推进会回来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县委大院静悄悄的,只有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连续三天的会议,让他疲惫不堪,但更让他心事重重的,是下午接到林芷若那条语焉不详的短信:检查结果出来了,一切安好,勿念。
这不像妻子的风格。往常她都会详细告知体检情况,这次却异常简洁。秦墨拨了几次电话都无人接听,这种反常让他坐立难安。
书记,还不下班?值班秘书小陈探头问道。
这就走。秦墨揉揉太阳穴,收拾文件时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跳出来电显示——省妇产医院刘主任。
秦墨心跳漏了一拍。刘主任是林芷若的产检医生,这个时候来电...
秦书记,恭喜您!电话那头笑声爽朗,您爱人怀孕八周了,胎儿很健康!就是芷若最近太劳累,需要好好静养......
后面的话秦墨完全听不清了。他握着手机,手指微微发抖,眼眶突然发热。四十岁的他,早已不再年轻,和芷若结婚这些年来,两人都默默承受着没有孩子的遗憾。如今这个消息,像惊雷般击中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书记?您没事吧?小陈担心地问。
秦墨如梦初醒,声音哽咽:我、我要当爸爸了...
深夜的高速公路上,秦墨的车向着省城疾驰。窗外流光溢彩,他却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夜——那时他还是山阳县的小公务员,芷若在图书馆值夜班,他骑着自行车给她送饺子。昏黄路灯下,芷若呵着白气说:等我们有了孩子,要给他讲爸爸妈妈的故事...
这些年,他从小科员到县委书记,芷若始终默默支持。他在基层奔波时,她独自照顾生病的父母;他熬夜加班时,她总是亮着那盏等待的灯。如今好不容易盼来这个孩子,自己却依然忙碌得像个陀螺。
芷若!推开家门,秦墨看见妻子在沙发上睡着了,茶几上摊着孕期指南和没写完的教案。他轻轻抚摸妻子尚平坦的小腹,泪水终于决堤。
第二天清晨,秦墨做出了惊人决定。在县委早餐会上,他平静地说:我准备辞去县委书记职务。
会议室死一般寂静。李哲副县长打翻的豆浆在桌上蔓延。
书记,您开玩笑吧?组织部长周明声音发颤。
我三十了,芷若也二十八,这个孩子来得不容易。秦墨目光扫过众人,我想多陪陪家人。
消息像野火般传开。市委杨书记直接打来电话:秦墨!省里刚把你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你现在撂挑子?
杨书记,我...
别说了!给你三天假,好好冷静!
最让秦墨意外的是林芷若的反应。当他忐忑地告知决定时,妻子沉默良久,然后轻轻握住他的手:记得我们结婚时说的话吗?既要小家温暖,也要大家幸福
她拉着他走到阳台,指着远方云雾缭绕的茶山:你看,那些你亲手栽下的茶苗正在抽新芽,你忍心半途而废?
下午,秦墨独自去了云岭乡。在新落成的小学教室里,孩子们正在朗诵新学的诗歌。留守儿童小芳悄悄塞给他一张画:画上是手拉手的三个人,下方歪歪扭扭写着秦书记是全县孩子的爸爸。
返程时,车在修好的盘山路上抛锚。等待救援时,茶农老杨扛着茶篓经过,硬塞给他一包新茶:秦书记,听说您要有娃了?这茶是我自家种的,干净!等娃大了,来山里呼吸新鲜空气...
夜幕降临时,秦墨在办公室写下又撕掉十几份辞职信。最后留在纸上的,是一份《产假期间工作安排方案》:
周一至周四:早七点到晚七点集中处理公务
周五:下午三点下班返家
周末:远程办公,紧急事项视频连线
补充:孕检、重要产课等特殊情况提前报备
他还创新提出移动办公模式:在省城设立临时办公室,重要会议通过视频参加;非必要公务授权副职处理;建立半小时响应机制,确保工作家庭两不误。
这不是妥协,是升级。他在常委会上解释,提高效率,才能更好平衡。
最让人感动的是干部们的回应。李哲主动承担更多工作:书记,您周一周四集中处理大事,日常事务我们分担。年轻干部们组建应急小分队,确保特殊时期工作不断档。
但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雨夜。那晚秦墨正在省城陪妻子产检,突然接到汛情通报:云岭乡突发山洪。他立即打开视频指挥,却从镜头里看见感人的一幕——乡镇干部们按应急预案各就各位,群众转移井然有序,整个抢险过程有条不紊。
书记,您放心!手机里传来乡镇干部的声音,您教我们的方法,我们都记着呢!
洪峰过后,秦墨连夜赶回。在灾民安置点,他看见干部们熬红的双眼,群众端来的热茶,还有孩子们安然熟睡的脸庞。这一刻他明白,这些年的付出已经长出坚强的根系。
不走了。他在灾后重建会上宣布,这里需要我,我也需要这里。
会后,他给妻子发了条短信:芷若,你说得对。我们要给孩子准备的,不是24小时的陪伴,而是一个值得奋斗的世界。
夜深人静时,秦墨在日记上写下新的感悟:真正的成熟,不是非此即彼的取舍,而是在承担责任中学会平衡。对家庭的担当与对百姓的责任,本就是一脉相承。
窗外,月光洒在茶山上,也照进千家万户的窗棂。秦墨知道,这条为民服务的长路,他将带着新的期待与责任,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而此刻,他抚摸妻子微微隆起的小腹,轻声说:孩子,爸爸会让你为这片土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