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 > 第18章 念辞展艺,天赋初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章 念辞展艺,天赋初显

前厅那场关乎“江湖正义”理念的激烈碰撞,虽在萧惊寒的威势与苏清辞的恳切陈词下暂告平息,但弥漫在空气中的隔阂与质疑,却并未随之消散。鲁长老等人悻悻离去时那不甘的眼神,如同阴云般笼罩在苏清辞心头。她知道,空口白话难以服众,唯有拿出切实的成果,方能打破僵局,证明她与萧惊寒所行之路的价值。

然而,暗影司对“锦囊”的策反以及针对毒绣门的布局,皆需时间与耐心,非一朝一夕可见成效。在这段看似胶着的时期,苏清辞意识到,她需要另一件事,来转移那些紧盯着的目光,缓和紧张的局势,同时,也能悄然传递她所坚持的“唯技艺是瞻”的理念。

恰逢萧念辞七岁生辰将至。这孩子自鼋头渚受惊后,在父母悉心呵护下已恢复活泼,对母亲那些五彩斑斓的丝线更是流露出远超同龄孩童的兴趣,常常安静地坐在一旁,看苏清辞飞针走线,乌溜溜的大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模仿的欲望。苏清辞偶尔教他几个最简单的针法,他竟能一板一眼地学得像模像样,那份专注与灵性,令苏清辞暗暗惊讶。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悄然成形。

她并未大张旗鼓,只是借着为念辞庆贺生辰的名头,向尚在苏州附近的、包括浣花宫在内的几家关系尚可的绣艺门派,以及巾帼绣院苏州分院的优秀弟子,发出了小范围观摩交流的邀请。名义上是让年轻一辈有机会切磋,也让念辞感受一下绣艺氛围,实则,苏清辞存了借此机会,举办一场非正式的小型绣艺展示会。

消息传出,并未引起太大波澜。在那些仍对大赛结果耿耿于怀的传统门派看来,这不过是苏清辞安抚人心、维系关系的寻常举动,甚至带了几分“示弱”的意味。也有人觉得,让一个刚满七岁的稚子参与其中,不过是贵家夫人的一时兴起,无甚看点。唯有花想容等深知苏清辞为人者,隐约察觉到此举或许别有深意。

生辰当日,苏州别苑一处临水的花厅被精心布置起来。没有擂台的肃杀,没有名次的压力,取而代之的是错落摆放的绣架、琳琅满目的丝线,以及萦绕在空气中的淡淡茶香与花香。被邀请前来的,多是年轻面孔,浣花宫的洛青衣带着几位师妹,巾帼绣院的婉娘领着几名得意门生,还有两三家与靖安王府素有往来、思想较为开明的绣坊传人。气氛轻松而融洽。

萧惊寒亦抽空露了一面,他并未多言,只是坐在主位,目光温和地看着在场众人,尤其是被苏清辞牵着手、穿着一身崭新锦袍、小脸微红的萧念辞。他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无声的支持与震慑,确保这场聚会不会被任何外力打扰。

苏清辞作为东道主,简单致辞,言明此乃生辰家宴,亦是同好小聚,希望大家放松心情,随意交流,若有兴致,亦可当场献技,互相品评。

起初,年轻绣娘们还有些拘谨,但在苏清辞和花想容的引导下,很快便放开了。有人演示新琢磨的针法,有人展示近期满意的作品,厅内渐渐充满了友好的讨论与惊叹声。念辞依偎在母亲身边,大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那些大姐姐们飞针走线,小手无意识地模仿着动作。

待气氛烘托得差不多,苏清辞低头,柔声问怀中的儿子:“念辞,你看各位姐姐绣得如此好看,你想不想也试试,为爹爹娘亲,还有各位叔叔阿姨,绣个小礼物?”

萧念辞抬起头,看了看母亲鼓励的眼神,又望了望父亲沉静的面容,用力点了点头,小声道:“想。”

苏清辞便让人取来一个早已准备好的、适合孩童使用的小巧绣绷,上面已绷好了一块素白软缎,又选了几色最基础、最柔软的丝线,耐心地帮他穿好针。

众人都含笑看着,只当是哄孩子的趣事。就连洛青衣、婉娘等人,也以为苏清辞只是想让儿子体验一番,增添些喜庆气氛。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花厅内所有的声音,都在一瞬间戛然而止。

只见萧念辞接过绣绷和针线,并未如寻常孩童般胡乱戳刺,而是有模有样地调整了一下绣绷的角度,小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他并未选择绣制那些简单花朵或小动物,而是伸出小手指,在旁边备好的清水里蘸了蘸,随即在素缎上飞快地勾勒起来!

那并非具体的图案,而是几道看似随意的、带着水痕的弧线与点染。水迹未干,他已执起了穿好淡青色丝线的绣针。下一刻,他那双还带着婴儿肥的小手,却异常稳定地落下了第一针!

针尖起落间,并非杂乱无章。他竟是以那未干的水痕为引导,运用了一种极其简单、甚至可称稚嫩的平针绣法,然而落针的位置、丝线的疏密,却仿佛经过精心计算一般,巧妙地利用丝线本身的光泽,开始在那片素白之上,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富有层次的渐变效果!

他绣得并不快,小脸上满是专注,仿佛整个身心都沉浸在了指尖那方寸天地之中。厅内静得只剩下他轻微的呼吸声,以及丝线穿过缎面时细微的“沙沙”声。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个小小的身影。

随着时间推移,那看似随意的水痕,在淡青、月白、浅灰等丝线的填充与勾勒下,竟逐渐显现出清晰的轮廓——那是一片氤氲着晨雾的湖面,远处是淡淡的山影,近处有几茎水草随波摇曳,更有点点如同星光般细碎的亮色丝线,巧妙地绣出了晨曦初露、映照水光的瞬间!整个画面构图空灵,意境悠远,虽针法稚嫩,细节粗糙,但那光影的捕捉、那气韵的传达,却透着一股浑然天成的灵气与惊人的洞察力!

这……这绝不是一个七岁孩童凭模仿和运气所能达到的境界!这需要何等敏锐的观察力,对色彩和光影何等天生的敏感,以及对绣针这种工具何等本能般的掌控力!

最后一针落下,萧念辞轻轻舒了口气,抬起头,额角已见细微的汗珠。他看着自己的作品,似乎还算满意,将绣绷举起,献宝似的呈给苏清辞和萧惊寒:“爹爹,娘亲,看,太湖的早晨。”

苏清辞接过那幅小小的绣品,指尖微微颤抖。她早已看出儿子天赋不凡,却也没想到,他竟能在无人细致教导的情况下,仅凭观察和自己的理解,绣出如此富有意境的作品!这已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近乎本能的艺术表达!

萧惊寒深邃的眼眸中也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异与骄傲,他伸手,轻轻抚了抚儿子的头顶,低声道:“很好。”

短暂的寂静之后,花厅内猛地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惊叹与议论!

“天啊!这……这真是世子所绣?”

“意境太美了!虽技法生疏,但这份灵气……”

“他才七岁啊!这天赋……闻所未闻!”

“难怪苏大家如此看重技艺本身,若天赋如此,确不该被资历所埋没!”

洛青衣、婉娘等人更是围拢过来,仔细端详那幅《太湖晨雾》,眼中充满了震撼与欣赏。她们都是此道高手,更能看出这作品背后所代表的惊人潜力。

先前那些或许还带着些许敷衍前来赴会的年轻绣娘,此刻再看萧念辞的目光,已充满了由衷的敬佩。这个孩子的表现,以一种最纯粹、最不容置疑的方式,印证了苏清辞一直倡导的“天赋”、“灵气”与“创新”的重要性。

花想容走到苏清辞身边,看着那幅绣品,轻叹道:“清辞,我现在明白,你为何要坚持那套评判标准了。真正的明珠,纵蒙尘于稚龄,其光华亦难以掩盖。念辞此子,将来成就,恐不可限量。”

这场原本为了缓和局势、寓教于乐的小型聚会,因萧念辞这石破天惊的展示,达到了远超预期的效果。它不仅冲淡了前几日理念冲突的紧张氛围,更以一种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在场所有人,乃至通过他们之口即将传扬出去的消息,证明了苏清辞理念的核心——在真正的天赋与灵气面前,资历与年纪,或许并非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尺。

萧念辞依偎在父母身边,似乎并不太明白自己引起了多大的轰动,只是因完成了作品而开心地笑着。

苏清辞看着儿子纯真的笑脸,又望了望周围那些被深深触动的人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与更坚定的信念。她知道,改变或许漫长,但只要薪火相传,希望便在。而她的念辞,或许正是那缕格外明亮的薪火之一。

萧惊寒将妻儿揽入怀中,冷峻的眉眼在看向那幅《太湖晨雾》时,也柔和了几分。江湖风波恶,朝堂暗流急,但此刻,这方寸绣境之中流露出的纯粹与美好,便是值得他们倾力守护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