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还是上一次的原因,这个老太太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法律惩责。
就因她的年龄实在太大了,已经超过了收监年龄最高的七十五岁上限,尽管这种年龄的规定并非正式的法律条款。
但不拘留、不收监不等于不处罚,这位前清遗老最终还是落得个家产、房产被全部收归国有的结局。
不过只要大院里有人愿意收容她,国家也不强迫她搬出去。
于是聋老太太在半个月后,就正式住进了中院的易家。
只有叶卫东知道,易中海家里也藏着好几根小黄鱼呢。
以他的猜测,无外乎这些小黄鱼也是聋老太太的提前投资。
而哪怕她已经身败名裂,易中海也不敢不收留她。
不然再被她咬出来这一点,这位曾经的一大爷会不会坐牢先不说,至少工作肯定会丢了。
只是明知如此,叶卫东也没打算现在就把这件事揭穿。
他的体内系统就是基于95号大院而被激活的,易中海这个大boos可不能早早退场。
慢慢来呗,至少未来的十年风波过去之前,他还不打算把此人清理出去。
但聋老太太腾出来的三间后院正房,他就不会错过了,动用关系让厂里分给了大成子。
照理说,以大成子的身份、资历,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得到了。
可问题是所有发生的一切,都跟叶卫东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抛开他现在在红星厂的影响力不谈,作为个人补偿的条件之一,只要他提出来就不会有人阻拦,并且也变得合情合理。
不过,大成子主动跟他约定好了,这三间房以后还会留给叶卫东,因为购房的钱是他出的。
当时,叶卫东既没答应也没反对,他当然是抱着将来把整个大院收归己有的打算。
但前提是不能让自家兄弟吃亏,到时候再说吧。
等这场风波结束,红星厂的企业升级也有了结果。
之所以国家方面有这方面的考虑,是由于娄半城公私合营后的股份变成了暗股。
也等于说,这家轧钢厂从此属于国有了,针对它的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因为近两年,红星厂一直没断了接收国家秘密零部件加工的任务。
红星厂也从此从四九城的第三轧钢厂的同行业企业序列中脱离了出来。
至于原因嘛就更简单了!
娄半城早在闹鬼子那会儿,就从脚盆国得到了好几台精密机加工设备,这种优势是其他两家轧钢厂所不具备的。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红星厂以后多了一层机械加工厂的业务准许资质。
既然这家工厂成为了国有企业,国家方面也有权利对它实行扩招政策,万人大厂的构建宏图,也在企业升级的同时同步展开了。
直到此时,叶卫东才去娄家,履行了半年前就约好的那个约定。
其实在此期间,娄半城不止一次的向他提出来了邀请。
他迟迟没有去娄家,就是在等这个更合适的机会。
因为他找这个人的唯一目的,可没什么私人交情可言。
而是深知此人未来的发展动向,希望通过他不久的将来港岛企业家的身份,来帮自己实现针对未来的商业布局。
如今合适的机会出现了,再一次得到此人的邀请后,他终于是第一次踏入了娄家的大门。
两个人具体谈了些什么,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但这一次的见面之后的某一天,娄家在港岛的商业公司,得到了一大批产地来自老毛子那边的棉衣、毛衣、衣服、自行车、摩托车等商品。
这当然是叶卫东秘密提供给娄半城的,至于后者是通过何种方式偷运到港岛的,就不关他的事了。
将这些价值上亿华币的商品换成钱,就是他入股港岛娄氏商业公司的第一笔投资。
娄半城之所以看好叶卫东这个人,其突出的个人能力仅仅是一方面,他更看重的是这个人背后的军方依仗。
而令他彻底信服的,也是叶卫东拿出来的这一大宗老毛子货。
因此,他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批物资就是叶卫东背后的势力秘密提供的。
在他的认知里,也只有跟老毛子关系最好的军方人士,才能得到这批额外的计划外物资。
其实这一步,早在叶卫东的计划当中。
而且以后不只是老毛子那边,霉国、脚盆国甚至更多西方国家,仓库里的那些东西,他都会一一亲自拜访到。
但有能力窃取来,也得有能力在市场上消化掉,于是娄半城就成为了他实现未来商业计划的首位合作者。
还有与这种合则两利的巨大商业利益攸关的,是他并不担心对方会把这些物资的来处泄露出去的根本原因。
悄无声息地发大财,对于任何商人来说都是致命的诱惑,没有人会傻到自我断绝如同空手套白狼的利润获取方式。
因为没有资金压力呀,仅凭这一条,叶卫东就不会担心娄半城会有泄密的风险。
至于商业风险是一定有的,但不是没有规避方式,那就是直接把商品的标识和包装重新换了就是了。
而那些摩托车、汽车之类的大型商品,则完全转入地下销售就是了。
港岛实行的自由港政策里,就包括贸易自由这一条。
这样的商业政策,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并保证了贸易自由、企业经营自由、汇兑自由、商品与资金进出自由。
这其中就包含了地下销售这一块,所谓的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就是指的这种隐形的商业运营渠道。
大不了娄氏把具体经营权,在世界各地多走几道注册流程,再把当地的一些国际贸易公司拉进来就是了。
解决了跟娄半城的商业合作启动问题,叶卫东原本打算消停一段时间。
没曾想,进入了六月份后,四九城内的局势忽然间变得紧张了起来。
原因就在于十月一日的十年大庆!
围绕着这场注定了全球瞩目的十年庆典,内地尤其北方地区的大批潜伏特务闻风而动,频频在四九城附近制造了各种的破坏行动。
于是,叶卫东这位业内被公认的侦破高手,再一次被临时借调到了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