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鬼王爷 > 第338章 挑拨离间(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文莺知晓,夜袭不能天天用,夜晚作战在冲杀中,很容易冲散,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还有误伤友军的可能。

夜袭勐艮塔部,几乎没有误伤,那是火光冲天的原因,还有大部乌人未穿戴整齐,面具的原因也占一定因素,但并不能保证每次夜袭都如此顺利。

尽管这支曌军皆是精挑细选而来,未患有夜盲症。但只是比那些患有夜盲症的好些,远远做不到夜视。何况如今这支队伍里还增添了一些曌奴。这些人常年流落他乡,吃食不足,身体便跟不上,可是大部患有夜盲症的。

夜晚突袭对士卒的体温消耗过大,一天之内最冷的时刻,士卒苦不堪言。尽管曌军经过缴获后获得了最厚实的裘衣,如此也不能长久,必会把将士们冻出病来。

在中部、西北二部这几个大部落未反应过来之前,速战速决、扩充实力便是当务之急。

这夜,文莺本打算再次夜袭小部落,但这夜刮起了寒风,冷冽的寒风像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更加不能视物。文莺只好放弃,大伙儿于帐中避寒。有少数帐篷被吹塌,文莺赶忙叫这些人去其它帐中挤一挤,一切等挨过今夜再说。

曌军也好,乌民也罢,拥挤在一起,相互取暖,睡了一个不算安稳的觉。

这场大风其实也有好处,将文莺众人的脚印全部吹散,掩盖了其行踪。

第二日白天,风停了,天气稍微转暖。牛羊却发现冻死了几十头。文莺下令将这些牛羊炖了,给大伙儿添肉。

那新选出来的乌人长老阿诗柯率人重修帐篷,并进行加固。曌军也一同帮忙,两族人时不时聊两句,相处更加融洽了些。

阿图鲁率斥候早早便出营侦察去了。

快到晌午,阿图鲁风尘仆仆地回来,将侦察到的部落方位画出后,递给了文莺。

文莺看了看,便决定先将单独于外围的两处小部落拔除,这两座小部落离其余部落很远,且人数只有一两百。

随后,张小勺、魏冉各领一百人,离营而去。离营时,文莺叮嘱张小勺抓几个俘虏回来。

不到两个时辰后,二人先后回来,带回来一些银钱首饰、吃食皮毛之物。两座小部落几乎被全歼。张小勺带回来二十名俘虏,女子与孩童。

这两座小部落一拔除,再往东,就要面临那两座中型部落。

一为孟川部,二为左岭部。两部相距仅仅六十多里。离文莺驻地七十里。留守乌人大约在六千至七千人。不可小觑。

众人除了夜袭没有其余办法,文莺还是让张小勺从带回来的俘虏中选了几人叫到帐中。看能否审问出什么有效情报。

几名俘虏起初说了些无用的,后来说了句话语引起了文莺的兴趣。

那就是孟川部与左岭部不和之事。

这两部本就是奥尔巴赫强行将其安置于此,目的就是为了防备幽人。但最东部的土地与沙漠接壤,相对其余地域来讲,贫瘠干旱。

而两部落还要维持庞大的族群生活,不停压榨周边小部落,甚至还掠夺过中部的一些小部落。小部落苦不堪言,沉重的进贡让周围这些小部落难以生计,数次想迁徙。但奥尔巴赫不允。各部落虽无一成不变的地址,一般来讲还是在奥尔巴赫划分的土地范围内迁徙。

除了在周边小部落对两部憎恨外,两部相互之间矛盾也很深。两部所处之地皆属东部幽人最可能入侵的地方,也就是地势最平缓的两处。虽守卫了边界,但两座万人部落相距如此之近,对于资源的争夺可想而知。

无论是水源、草场、周边小部落的压榨,两部落经常争夺到拔刀相向。但两部落实力相当,又有奥尔巴赫震慑,便未曾起过大规模内斗。

这些消息,文莺品了又品,决定利用东部乌人的矛盾来打此仗。众人欣然同意。

文莺先是挑选了一些俘虏,制作并画出一些左岭、孟川二部的旗帜。然后从俘虏中选出一名较为聪颖的老者,让其游说那些小部落联合起来,与曌军一同攻灭二部。

老者名叫内托,先开始颇为胆寒,不敢接受。文莺威逼利诱。若不去,剩余这二十人皆斩,去,游说成功后,老者便可作哈恩部的长老。左岭、孟川二部缴获的全部财物,大伙儿都分了。从此,东部没有进贡,没有压榨。他奥尔巴赫也回不来了,助曌军天降的神明也将覆灭南侵的东原王。

巨大的利益让老者有所心动,但并不相信这支不知从何而来曌军的实力,还有那所谓的神明。

之后,文莺派长老阿诗柯前来游说这老者,当长老说到文莺一众区区几百人便灭了南部最大部落勐艮塔后,内托终于被说服。答应前去各小部落游说,反正不去也是死,索性尝试一下。

内托带了两名乌人,又跟随了四名曌军,骑上战马离营而去。

第二日接近日落,老者才回来。告知文莺,自己已联系了东部七部小部落。当然,并未告知是一支曌军降临于此处。泄露文莺行踪,对外只是称呼南部一支小部落兴起,现在已有两千多人,欲要统一东部。

七部落得知靠南两座小部落一战被灭后,其中五部答应联合出兵,另外两部只答应两不相帮,作壁上观。

这五部兵马加起来可以凑出五百青壮骑兵。只要左岭、孟川两部被袭,乱了起来,这五部骑兵立刻出击。近日,五部骑兵汇集一处,到时候老者作为联络人,通知出兵便可。

文莺大喜,这五部骑兵前来相助最好,不来,不添乱也是好的。

随后,文莺决定立刻整军出兵,以防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