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万象阵的布成,如同为学宫披上了一层无形而坚韧的生机甲胄,将外界的恶意与窥探尽数隔绝于外。阵内,草木欢欣,人心安定,星源在如此环境的滋养下,恢复得极快,且对自身力量的控制也日渐精进。林怀远坐镇学宫,亲自督促星源的修行,心下稍安。
然而,他并未忘记另一个世界的承诺与责任。科技境那边,“传统医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在最高议会的支持下已初步完成,正亟待他这位创始人与精神领袖的指引。
这一日,林怀远于静室中盘膝而坐,分出一缕神识,依附于一枚特制的、蕴含着空间坐标与微弱太乙真气的玉符之上。这玉符通过信客维护的稳定通道,瞬间跨越无尽虚空,抵达科技境首都星那座新落成的、充满未来主义流线型设计的建筑——“太一传统医学研究院”。(注:为便于科技境理解与接受,名称稍作调整,取“太乙”谐音,寓含“本源、唯一”之意。)
研究院内,一间宽敞明亮的实验室中,一群穿着白色研究服、气质与地球学者迥异的研究员们,正围着一个全息投影平台,激烈地讨论着。投影平台上,构建着一幅极其复杂、不断闪烁微光的人体三维能量模型,无数细密的、代表着假设性能量通路的线条在其中蜿蜒穿梭。
“根据林宗师提供的‘经络’概念描述,以及我们扫描志愿者得到的微弱生物能量流数据,模型A-7试图构建一个符合流体力学与能量场分布规律的通路系统,但这里的能量汇聚点(假设的‘穴位’)与主干通路的连接逻辑,始终存在无法解释的能量损耗和悖论……”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名叫瑞恩,正指着投影中几处标红的不稳定区域,眉头紧锁。他是研究院首批招募的、对传统医学最具好奇心的年轻科学家之一。
他的导师,一位资深的生物能量学教授,摇头道:“瑞恩,我早就说过,这套基于‘气’、‘阴阳’的模糊理论,缺乏坚实的物理基础和数据支撑,很难用我们的科学语言进行精确建模。这或许只是一种古老的、朴素的经验总结,未必代表客观存在的系统。”
瑞恩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拿不出更确凿的证据,脸上写满了不甘与困惑。他本能地觉得,这套传承自另一个世界的古老智慧,绝非“朴素经验”那么简单,其中必然蕴含着某种他们尚未理解的、更深层次的真理。
就在这时,实验室中央,那枚承载着林怀远神识的玉符微微一亮,一道温和而清晰的身影由无数细微的光点凝聚而成——正是林怀远的神识化身。
“林宗师!”实验室内的所有人,无论持何种观点,此刻都肃然起敬,纷纷躬身行礼。林怀远在“理性殿堂”展现的神迹与仁心,早已征服了无数科技境民众,在这研究院内,他更是拥有至高无上的威望。
林怀远的化身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全息投影上那幅虽然精细,却显得颇为僵硬、缺乏“神韵”的经络模型,最后落在了年轻研究员瑞恩身上。
“汝之模型,重‘形’而略‘神’。”林怀远开口,声音直接响彻在众人的意识中,无需翻译。
瑞恩一愣,连忙恭敬地问道:“宗师,请问何为‘神’?在我们的认知里,能量运行必须遵循物理定律,有迹可循。”
林怀远微微一笑,化身抬手,指向投影中一处能量淤塞的标红区域:“汝观此处,按汝之模型,能量至此理应加速或转向,然实际数据却显示滞涩。汝可知为何?”
不待瑞恩回答,林怀远继续道:“因汝只计算了能量本身,却未考虑承载此能量之‘人’。”他的手指虚点,那投影模型旁,竟然开始自动浮现出一些新的、模糊的影像——那是代表着情绪波动的光晕(如焦虑的暗红色)、脏腑功能的虚影(如脾胃运化的土黄色光晕)、乃至外界环境(如室内空调导致的细微寒湿之气)的影响。
“此人近日思虑过度,心火偏旺,克制肺金,导致此条属于肺经的区域气机不畅;加之其脾胃虚弱,土不生金,进一步加剧此处之壅滞。”林怀远娓娓道来,将中医“五脏相关”、“七情内伤”的理论,与眼前冰冷的能量模型结合了起来,“汝之能量损耗与悖论,非模型之错,而是未将生命视为一个动态的、整体的、与内外环境时刻交互的‘活’的系统。”
实验室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伴随着林怀远讲解而自行演变、补充着信息的投影模型。那些原本无法解释的标红区域,在加入了情绪、脏腑、环境等“变量”后,其能量滞涩的现象,竟然显得……合情合理!
瑞恩更是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脑中嗡嗡作响。他一直试图用静态的、分割的物理模型去套用动态的、整体的生命现象,自然是处处碰壁!
“医道,始于求知。”林怀远看向瑞恩,眼神中带着鼓励,“汝等勇于探索未知,以汝等之逻辑工具尝试解析,此心可嘉。”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邃:“然,欲成医道,仅靠求知与逻辑,犹嫌不足。需融入感悟,用心去体会气血之流动,阴阳之消长,病气之进退。此‘感悟’,非摒弃理性,而是于理性之上,升起对生命本身之敬畏与洞察。”
他抬手,一丝极其微弱、却无比精纯平和的太乙真气自化身指尖溢出,轻轻点在瑞恩的眉心。
刹那间,瑞恩浑身一震!他并没有获得什么力量,而是感觉自己的“感知”仿佛被瞬间放大、净化了!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觉”到自身血液在血管中奔流的温热,感觉到心脏跳动的力量,甚至能模糊地察觉到实验室里其他人身上散发出的或平和、或焦虑的微弱“气场”!
这种感觉转瞬即逝,却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这就是‘气’?这就是‘感悟’?”瑞恩喃喃自语,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种突破了认知壁垒、看到崭新天地的震撼与狂喜。
林怀远收回手指,化身的光芒似乎黯淡了一丝,跨越时空传递神识与力量,消耗巨大。他看着瑞恩,说出最后一句,也是贯穿他毕生信念的话:
“而医道之终极,在于仁心。”
“无仁心,则医术沦为牟利之器,知识化作伤人之刃。怀仁心,则银针可活人,草木能续命,纵有不解之谜,亦能以慈悲探求,以善意践行。”
“求知为舟,感悟为桨,仁心,方是指引方向的星辰。切记,切记。”
话音落下,林怀远的神识化身缓缓消散,那枚玉符也失去了光泽。
实验室中,许久无人说话。瑞恩站在原地,反复回味着刚才那奇妙的感知和林怀远的话语,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他不再执着于立刻构建出完美的经络模型,而是拿起记录板,开始认真记录下刚才感受到的自身气血流动的细微体验,以及观察到的同事们的“气场”特征。
那位原本持怀疑态度的老教授,看着瑞恩的变化,又看了看全息投影上那尚未完全消散的、包含了情绪与脏腑影响的复杂模型,最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低声道:“或许……我们真的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来理解生命了。”
太乙医道的种子,并非强行嫁接,而是在这片理性的土壤中,因其本身的智慧与包容,开始悄然生出属于自己的、坚韧的根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