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堂内,烛火通明。
蔡琰、庞统、徐庶、刘晔齐聚,目光皆凝于诸葛亮指尖所点的舆图——汉水上游,李典秘密集结之地。
“李典若成,襄阳必孤,刘备覆灭,曹操尽得荆州。”
诸葛亮声音沉静,却如重锤敲在每个人心头,
“届时,其整合荆襄之力,西联益州,东胁孙权,大势将倾,我朝再欲南图,难矣。”
“可令南阳守军出击,截杀李典!”
庞统性急,立刻提议。
诸葛亮摇头:
“李典所部必为精锐,行动迅捷,南阳守军一动,曹操主力必察觉,或围点打援,或强攻襄阳,局势仍危。
且我朝直接介入,便是与曹操明面开战,时机未至。”
“那当如何?总不能坐视!”
徐庶眉头紧锁。
诸葛亮羽扇轻点舆图上另一处——江陵。
“关键在于此处。
李典奇袭,意在断襄阳后路,逼刘备分兵,或直取江陵,动摇荆州根本。
然江陵城坚,非李典偏师可速下。
其所恃者,乃‘奇’与‘速’。
若其行踪暴露,或受阻于途,则奇袭之效尽失。”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于刘晔:
“子扬,暗部在荆州,尤其是汉水沿线,可能动用?”
刘晔沉吟道:
“有数条暗线,然要精确掌握李典动向并加以阻滞,需冒极大风险,且未必能成。”
“无需硬阻。”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
“只需令其‘疑’且‘迟’。”
他详细道:
“其一,可令暗线于李典可能渡河之处,散布‘江东水师巡弋’、‘河道有伏’之假消息,令其迟疑,不敢轻易渡河。
其二,可设法让刘备知晓此事,不必言明来源,只需令其加强南部巡防,尤其是江陵方向。
刘备得讯,必遣军戒备,李典奇袭便失其‘奇’。其三,”
他顿了顿,看向蔡琰:
“可再遣密使往江东,此次,不是游说,而是‘告知’。
将李典奇袭之计划,‘无意间’透露给周瑜。
以公瑾之智,必能看出,若江陵有失,曹操下一个目标便是夏口,江东将直面兵锋。
届时,无需我朝多言,周瑜自会设法阻挠,或派水师‘误入’相关水域,或加强对沿江控制。”
此策环环相扣,不直接动用朝廷一兵一卒,却利用信息差和各方利害关系,织成一张无形之网,试图将李典的奇袭扼杀于萌芽。
其算计之精,运用之妙,令庞统、徐庶叹服,连刘晔也眼中异彩连连。
“便依孔明之策!”
蔡琰当即决断,
“暗部、密使即刻行动,务必抢在李典动手之前!”
“诺!”
众人领命,各自匆匆而去。
接下来的日子,洛阳中枢如同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
一道道加密指令通过“暗部”的渠道飞向南方。
汉水沿岸,关于江东水师动向的“流言”悄然四起;
襄阳城内,刘备接到了来源不明却极其紧要的警报,立刻派糜芳加强江陵防务及南部巡哨;
建业城中,周瑜在得知李典动向后面色凝重,随即以“演练”为名,调派数支快船深入汉水上游游弋……
李典的奇袭部队,在准备渡河时,因“流言”而迟疑了半日;
在试图寻找隐秘路线时,又遭遇了刘备军加强了数倍的巡哨,行踪几度暴露;
更麻烦的是,江面上不时出现的江东哨船,让他投鼠忌器,不敢大张旗鼓。
奇袭最重要的“隐秘”与“突然”丧失殆尽。
当他最终艰难抵达预定攻击位置时,面对的已是严阵以待的糜芳所部。
一场预期的突袭变成了强攻,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消息传回曹营,曹操震怒,却无可奈何。
奇袭失败,襄阳依旧如磐石般矗立,战局重回消耗泥潭。
而曹操隐隐感觉,一张无形的网似乎正从洛阳撒下,让他如芒在背。
与此同时,洛阳的建设与变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诸葛亮主导的科举改革细则正式颁布,在士林中激起千层浪。
经义虽仍占重要地位,但“明算”、“格物”、“律法”的权重提升,以及专门面向边郡、寒门的取录名额,使得无数过去被排斥在主流仕途之外的英才看到了希望。
太学之内,辩论之声更加热烈,一股务实、求新的风气逐渐压过了空谈玄理的老调。
各地州郡报上的考生名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非世家大族的名字,帝国的官僚体系,正悄然进行着一场新陈代谢。
格物院再次传来捷报。
在黄月英的主持下,连弩的稳定性和射速得到进一步优化,开始小批量装备精锐部队。
而对“猛火油柜”的研制也取得进展,虽然体型依旧笨重,移动困难,但其喷射的火焰射程和持续时间远超“神火罐”,被视为未来攻城的利器。
诸葛亮亲自视察后,下令严格保密,并拨付更多资源,同时叮嘱务必注意操作安全。
《考效法》的推行在经历初期的阵痛后,效果逐渐显现。
一批尸位素餐的旧吏被淘汰,而许多精通实务、政绩突出的官员得到擢升。
府库的税收在吏治清明和新政刺激下稳步增长,各地呈报的垦田数、户籍数也出现了可喜的增长。
尽管仍有旧势力暗中抵制,但新朝的制度根基,在血与火的洗礼与精心的治理下,愈发坚实。
然而,平静之下,新的风暴正在孕育。
江东,周瑜在成功阻挠李典奇袭后,对洛阳朝廷的戒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再次向孙权进言:
“北廷其志非小,蔡琰、诸葛亮皆非甘于人下者。
今其稳坐洛阳,操弄荆襄局势于股掌,若待其彻底消化北方,整合完毕,恐江东难与争锋。不如……”
“不如如何?”
孙权目光闪烁。
“不如与曹操暂弃前嫌,联手先破刘备,尽速拿下荆州,再以荆、扬之力,共抗北廷!”
周瑜语出惊人,
“迟则生变,待北廷羽翼丰满,则江南危矣!”
孙权陷入长久的沉默。
与虎谋皮,风险极大。
但坐视北方那个巨人一天天壮大,同样令他寝食难安。
几乎同时,洛阳“暗部”也截获了曹操与汉中张鲁旧部杨昂秘密往来的情报。
曹操似乎在许诺重利,企图说服杨昂在关键时刻起事,扰乱朝廷雍凉后方!
而北疆,秃发树机能经过数年整合,实力恢复,又开始频繁寇边,试探着朝廷的反应。
这一日,诸葛亮将各方情报汇总,呈于蔡琰案前。
“主公,”他语气凝重,
“曹操虽受挫,然其亡我之心不死,联络杨昂,便是明证。
周瑜亦生异心,欲联曹速取荆州。
北疆胡虏,蠢蠢欲动。
各方势力,似有联合对我朝施压之势。”
蔡琰看着地图上那一个个被标注出来的潜在威胁点,凤眸含霜:
“他们这是见不得我朝安稳发展,欲趁我新都初定,群起而攻之么?”
“或许有此意。”
诸葛亮沉声道,
“然,我朝已非昔日可比。
新政根基渐固,军械日利,府库渐盈。
亮以为,与其待其合围,不若……”
他手指猛然点向舆图上的一个方向,声音斩钉截铁:
“主动破局,南征曹操,克定益州!”
“此刻南征?”
蔡琰眸光一凝,
“荆州未平,江东未附,北疆未靖,是否太过行险?”
“非是行险,乃把握时机。”
诸葛亮分析道,
“曹操主力被牵制于荆州,益州相对空虚。
刘备虽困守襄阳,仍能牵制大量曹军。
孙权联曹之心未决,且其与曹操积怨已深,绝非旦夕可成。
此刻正是曹操左右难顾、最为虚弱之时!
若待其解决荆州之患,或与孙权达成妥协,则我将面对一个整合南方力量的强敌。”
他进一步阐述方略:
“可命张飞、马超加大在司隶、陇右的佯攻力度,制造我军主力仍在北线之假象。
同时,秘密抽调精锐,以徐晃为主将,郝昭为副,统兵五万,携新式军械,自武关道悄然南下,直扑汉中!
汉中一下,则益州门户洞开!
届时,曹操首尾不能相顾,荆州之围自解。
我朝则可据汉中,俯瞰巴蜀,掌握统一天下之主动权!”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战略构想,堪称军事上的豪赌。
但诸葛亮将其与朝廷数年来的“固本”、“砺刃”成果紧密结合,分析了敌我态势与时间窗口,显得有理有据,气势磅礴。
蔡琰站起身,在殿内缓缓踱步。
她知道,这将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决战。
胜,则天下一统在望;
败,则可能满盘皆输。
她停下脚步,望向诸葛亮,眼中是与对方同样的决绝与信任:
“孔明,你需要多少时间准备?”
“两月!两月之内,粮草、军械、兵力皆可调配完毕!”
诸葛亮斩钉截铁。
“好!”
蔡琰凤袖一挥,声震殿宇,
“即日起,举国之力,筹备南征!
此战,务求克定汉中,打开益州门户!”
命令传出,整个洛阳,乃至整个北方的战争机器,开始为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而全力开动。
无数的粮秣辎重开始向武关方向集结,精锐部队进行着最后的磨合与演练,格物院灯火通明,将最新的军械检验装箱……
南征的号角,即将吹响。
而星火,已从洛阳燃起,即将燎向巴山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