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踹学”的刚猛,“汪学”的混沌,“接盘学”的江湖险恶……董路感觉自己已然成为了中国足球舆论场的“学科奠基人”。他正琢磨着是该给自己的“路学体系”申请个商标专利,还是开个线上学院系统传授“足球社会解构学”,一条夹杂着诗意、遗憾、调侃与深深无奈的素材,如同一位熟悉的老友,带着复杂的神情,敲开了他“学术研究”的大门。
这次的主角,是中国足球近十年来几乎唯一的“遮羞布”,也是被网络梗文化浸泡得最透彻的球员——武磊。素材内容很丰富,从一篇文绉绉的、纪念他伤缺一年的生日诗,到他职业生涯的三个梦想(7000万美元身价、留洋、世界杯),再到他那备受争议的“单刀”处理,以及那句经典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评价。
董路是在微博上看到这个话题发酵的。热搜词条是 #武磊 青春梦不再# 和 #武磊的三个梦想# 。点进去,是各种情绪的交织。有球迷深情款款的祝福长文,配上武磊奔跑的剪辑视频和那首生日诗;也有段子手毫不留情的玩梗,将他屡失单刀的片段做成集锦,配上了“人类单刀不进精华”的标题;更有大量“理中客”的分析,探讨他是否已经“油尽灯枯”,国足百场纪录能否达成。
微博评论区,更是大型“精分”现场:
深情派:
「心,从未有一刻真正的离开…泪目了,磊子加油!」
「我们的7号,始终在场!等你归来!」
「记得你带来的每一次心跳加速……虽然很多次是单刀不进时气的。」
玩梗派:
「武磊的三个梦想:7000万(身价)、去欧洲(西班牙人)、打世界杯(梦里)。现状:7000万(津巴布韦币可能)、欧洲(回来了)、世界杯(下辈子一定)。」
「武磊牌单刀,品质保证,专治球迷低血压。」
「别人单刀是机会,武磊单刀是‘磊失单刀’纪录片又更新一集。」
「武磊:可能就差世界杯了吧。网友:不,你差的是临门一脚。」
「‘武磊的油箱还有没有油?’答:有油,但好像油门和刹车装反了。」
分析派:
「99场36球,数据是射手王,但看比赛感觉……一言难尽。」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话虽然难听,但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状。」
「爆发力下滑是事实,射门稳定性一直是玄学。」
「如何看待武磊被称为‘球玉’?因为离‘球王’永远差一点(指单刀)。」
董路看着这些评论,心里五味杂陈。武磊,这个他解说生涯中提及次数最多的名字之一,承载了太多中国球迷复杂的情感。有期望,有失望,有鼓励,也有恨铁不成钢的嘲讽。他敏锐地意识到,武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球员,他是一种现象,一个承载着中国足球梦想与现实的“符号”。
他决定,今晚的直播,必须给武磊来个“盖棺定论”……啊不,是“阶段性学术总结”!直播标题就定为:「‘磊学’大考!解码武磊的梦想、单刀与‘食之无味’的哲学内涵!」
直播开启,背景板是武磊那张带着标志性笑容的照片,但旁边被p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和三个标签:#7000万梦# #单刀梗# #食之弃之# 。标题下方是一行小字:“本台郑重声明:本期内容充满复杂情感,请观众自备降压药和纸巾。”
“家人们!铁子们!路哥的‘足球符号学’……不对,是‘足球现象学’研究所今天正式挂牌营业了!”董路一上来,语气就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与活泼并存”的诡异感,“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是我们最熟悉,又最陌生;被寄予厚望,又常被调侃;数据上是王者,观感上有点……嗯……‘迷’的——武磊,武球王……或者,按网友的说法,‘球玉’!”
他首先展示了那首生日诗,并声情并茂地朗读了关键段落:“‘不想用缺席记录过去……心,从未有一刻真正的离开……记得你带来的每一次心跳加速……’”
读完后,董路沉默了三秒,然后抬头,一脸“懵逼”:“兄弟们,这诗写得好不好?好!有没有感情?有!但为啥我一边感动,一边脑子里自动播放起了武磊各种单刀不进、然后双手抱头、一脸懊恼的GIF图呢?是我内心太黑暗了吗?”
评论区瞬间被“你不是一个人”、“路哥说出了我的心声”、“感动与搞笑并存,这就是武磊”刷屏。
“这说明什么?”董路一拍大腿,“说明武磊这个人,他本身就是矛盾的!是深情与段子的结合体!是梦想与现实的碰撞点!今天,路哥我就试图用我这并不成熟的‘学术框架’,来拆解一下这个复杂的‘武磊现象’!”
第一幕:梦想三部曲——从7000万到“磊失单刀”
“首先,我们来看看武磊的梦想。”董路调出了素材里提到的“三个梦想”:7000万美元身价、去欧洲踢球、参加世界杯。
“小时候梦想7000万身价……”董路啧啧两声,“磊子,小时候挺敢想啊!知道现在中超本土球员顶薪什么水平吗?你这7000万……还是美元……梦做得挺超前。不过话说回来,当年他在崇明岛根宝基地,那可是‘天之骄子’,有这个心气,是好事!”
“长大后的梦想是去欧洲。”董路继续分析,“这个他实现了!西班牙人!虽然过程起起伏伏,有过攻破巴萨球门的高光,也有坐穿板凳的落寞。但无论如何,他出去了,他是近些年唯一能在五大联赛稳定(偶尔)出场的中国球员!这一点,我们必须给他鼓掌!黑谁也不能黑他这一点!”
“现在的梦想是踢世界杯。”董路叹了口气,“这个……呃……怎么说呢……路哥我只能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万一国际足联扩军到100个国家了呢?”
评论区立刻跟上:
「路哥,扎心了!」
「武磊:你礼貌吗?」
「扩军到100个可能也悬……」
「这是武磊的梦想,也是我们所有中国球迷的梦想,虽然看起来像做梦。」
“大家发现没有?”董路总结道,“武磊的三个梦想,是一个从‘遥不可及的个人野心’到‘艰难达成的个人突破’再到‘几乎不可能的集体奢望’的过程。这像不像我们很多人的一生?年少轻狂,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中年奋斗,在社会上磕磕绊绊,取得一点小成绩;老了才发现,有些宏大的目标,真的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武磊的梦想轨迹,充满了悲壮的色彩!”
第二幕:“单刀”的哲学——从“武球王”到“武球玉”
“接下来,就是我们绕不开的,永恒的,比《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更经典的问题——”董路拉长音调,“武磊的——单!刀!”
直播画面瞬间切换成武磊各种单刀不进的高光(低光)集锦,背景音乐配上了悲壮的《命运交响曲》。
“家人们,这不是简单的射门不进。”董路化身哲学教授,“这是一种现象,一种艺术,一种……玄学!我们称之为‘磊失单刀’定律!其核心在于,无论机会多好,无论对方门将是否已经投降,武磊总能以一种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将皮球送到除了球门以外的任何地方:门将怀里、立柱上、角旗区、甚至是观众席……”
他开始了“技术分析”(其实是段子分析):
“大家看这个球,面对空门,他选择了一个高难度的推射远角……结果偏了五米。这叫什么?这叫‘追求极致’,不屑于进简单的球!”
“再看这个,单刀赴会,对方门将出击,他一个轻巧的挑射……力量大了,直接飞出底线。这叫什么?这叫‘富有想象力’,他在构思一条完美的抛物线!”
“还有这个,已经过掉门将了,面对空门,他居然脚底打滑……这叫什么?这叫‘体现足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比赛的戏剧效果!”
评论区笑疯:
「路哥,求你别分析了,我眼泪都笑出来了!」
「武磊:栓q了,你这么一解释,我感觉自己是个艺术家!」
「这不是射门,这是行为艺术!」
「建议国际足联为武磊设立‘最具戏剧性单刀奖’。」
“正是因为这些数不胜数的‘磊失单刀’,”董路回到严肃脸,“武磊才从球迷口中可能的‘球王’,变成了带着一丝调侃的‘球玉’。‘玉’嘛,温润,有点价值,但总感觉差那么点火候,不够璀璨,不够坚硬。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国家队数据(99场36球)看起来很美,但很多球迷总觉得‘不得劲’,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第三幕:“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磊学”的终极命题
“说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董路引用了素材里的这句经典评价,“这八个字,简直是给武磊国家队生涯写下的最传神注脚!”
“为什么食之无味?”董路解释,“因为你看他比赛,尤其是关键比赛,那种一锤定音的能力,那种在高压下稳定处理球的能力,确实让人看得着急。屡失单刀更是成了他的心魔,也成了球迷的心病。你感觉他无法真正带领球队走向胜利,无法在绝境中力挽狂澜。”
“那为什么弃之可惜?”董路自问自答,“因为数据摆在那里!36个国家队进球,现役断层第一!你不用他,用谁呢?用其他人,可能连单刀的机会都跑不出来!他依然是国内最会跑位、最能创造机会的前锋之一。你不用他,进攻端可能直接瘫痪一半。这就是武磊的悖论,也是国足的悖论!”
他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你的旧手机,卡顿、电池不行、偶尔还死机,你用得很不爽(食之无味)。但你看看钱包,发现暂时买不起新的,而且这个旧手机关键时刻还能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弃之可惜)。你说你扔不扔?武磊就是国足这部‘旧手机’里,那个还算有点功能的……呃……‘摄像头’?”
「杀人诛心啊路哥!」
「这个比喻过于真实引起不适!」
「国足:感觉有被冒犯到。」
「武磊:合着我是个零部件?」
最终章:时间的答案——百场、油尽与“磊落”
“最后,我们来面对那些现实的问题。”董路列出了素材里的疑问,“武磊的油箱还有没有油?国足100场纪录能不能破?国脚生涯是否已经结束?”
“油箱肯定还有油,”董路判断,“但还有多少?是98号汽油还是92号?还能不能支撑他高速冲刺甩开后卫完成‘磊失单刀’?这是个问题。”
“100场纪录,大概率是能破的。”董路分析,“下一场就是了。这将是又一个里程碑。但里程碑之后呢?是作为一个传奇被铭记,还是作为一个‘食之无味’的存在继续被讨论?”
“至于国脚生涯是否结束……这恐怕不取决于武磊自己想不想,而取决于后面有没有人能真正取代他。如果还是没人能稳定地比他进更多球,创造更多威胁,那么,即使我们觉得‘无味’,恐怕也还得继续‘食’下去。”
直播的最后,董路用了素材里那句充满诗意又略带伤感的话作为结语:“‘时间成就一切,也会摧毁一切,没有人不输给岁月。磊落来临际,曾记舌来时…’”
“兄弟们,武磊的职业生涯,就是一部中国足球的微缩纪录片。”董路语气深沉,“有年少成名的梦想,有留洋闯荡的勇气,有数据支撑的实绩,也有屡屡受挫的遗憾和全网玩梗的无奈。我们调侃他,是因为我们对他有过高的期望;我们怀念他,是因为他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国足球能拿出的、最好的前锋之一。”
“无论你是爱是恨,是捧是踩,都不得不承认,当未来某天武磊真的挂靴,回过头看这段岁月,我们会发现,那个在场上不停奔跑、创造机会又浪费机会的7号,早已成为了我们青春记忆里,一个无法磨灭的、复杂的、带着笑与泪的符号。”
“这就是‘磊学’的精髓——在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在数据与观感的强烈矛盾中,理解中国足球,也理解我们自己那点不甘平凡的念想,和最终不得不与平凡和解的人生。”
直播在一种罕见的、略带伤感的氛围中结束。评论区不再是清一色的“哈哈哈”,多了很多思考与感慨。「董路 磊学」、「武磊的哲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等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了关于武磊、关于国足、关于青春与梦想的广泛讨论。
关掉直播,董路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这次关于武磊的“学术报告”,不像前几次那样纯粹欢乐,反而带上了一丝沉重的底色。他意识到,自己的“路学体系”,在解构中国足球的荒诞之外,似乎也开始触及一些更深层、更普遍的人生命题。
“足球,还真他娘的是个大学问。”他感慨了一句,默默关掉了电脑。窗外,夜色深沉,仿佛也沉浸在这场关于一个球员、一个时代、一群球迷的复杂情绪之中。
---
(第四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