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少儿出版社的编辑艾莉亚带着合作方案走进直播后台时,夏晚晴正和综艺家庭的孩子们一起整理手绘作品。
方案首页印着《童乐叶痕》的综艺截图,下方标注着“全球少儿有声书合集+亲子文创大赛”的合作主题,艾莉亚指尖划过页面:“绘本剧直播的全球反响超出预期,我们想把综艺、绘本剧的内容整合,推出多语言有声书合集,再同步举办亲子文创大赛,让全球家庭用手工、绘画表达对叶痕故事的理解。”
岳川接过方案,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前世“Ip有声书合集+全球文创大赛”的爆款逻辑——以有声书沉淀Ip内容,用文创大赛激活用户创作,形成“内容输出+用户共创”的闭环。
“可以,”他当即敲定,“有声书合集按‘亲子日常’‘乡土体验’‘音乐互动’分为三卷,收录综艺和绘本剧的经典片段,我负责文字整理,补充故事旁白;
夏晚晴担任主配音,用中英双语讲述,同步录制儿歌插曲;林野拍摄有声书的配套插画素材,用综艺花絮和小镇实景照片;
凌薇设计文创大赛的主题物料,包括参赛指南、获奖证书,用手绘风格还原叶痕元素;陆哲负责有声书的音效混音,加入自然声和孩子的笑声;周曼对接大赛的全球征稿渠道,协调有声书的全球发行。”
这话看似是对接出版社需求的临场构思,实则复刻前世Ip衍生运营的成熟框架——他清楚记得前世某少儿Ip如何通过“有声书+文创大赛”提升用户粘性和Ip影响力,这些细节将直接套用在项目中。
夏晚晴刚结束有声书主题曲的试唱,闻言立刻拿出录音笔记:“我把《童乐乡韵》《槐香谣》等儿歌重新录制多语言版本。
”她笑着说,“有声书每章节结尾加‘亲子问答’环节,用双语提问‘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过手工吗’,引导孩子思考;文创大赛的主题曲我会创作成《童创乡韵》,旋律轻快,鼓励家庭一起创作。”
她还计划在有声书里加入“亲子互动小任务”,比如“听完这章,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一片枫树叶”,“这样既能让有声书更有教育意义,又能为文创大赛引流”——这既坚守了她音乐人的核心职能,又让音乐成为Ip衍生的纽带,不是“被动附属”,而是驱动用户参与的关键。
岳川坐在录音棚外的工作台前,整理有声书的文字内容。他把综艺里的亲子对话整理成故事旁白,比如“小枫和爸爸一起磨木梳,木屑落在手上,痒痒的,却笑得很开心”,语言简单直白,适合全球少儿理解;
文创大赛的规则他设计得简洁易懂,参赛作品分为手工、绘画两类,不设专业门槛,只要围绕“叶痕亲子情”创作即可。
“星娱要是做这种有声书,肯定会找明星配音,加复杂的剧情改编,”他对着文稿说,“咱们就要这种真实、质朴的内容,让孩子能感受到纯粹的亲子温情。”
林野扛着相机,在古枫村和欧洲乐园之间奔波。
他拍有声书需要的实景素材:清晨的槐园、午后的晒谷场、冬日的枫香树,还有孩子们做手工的特写;拍文创大赛的宣传短片,记录国内家庭用树叶做手工、欧洲家庭画亲子拓印的瞬间。
“素材要突出‘全球共鸣’,”他对着镜头说,“不用精修画面,不同肤色孩子的笑脸、手工上的小瑕疵,都是最真实的亮点。”
凌薇在设计室里忙碌,她把有声书的封面设计成手绘的亲子共读场景,小枫和爸爸妈妈坐在枫香树下,手里拿着绘本;
文创大赛的参赛指南用糙纸印刷,封面印着手绘的树叶、木梳、槐叶枕,边角做旧,像孩子的日记本。“物料要‘有温度’,”她边设计边说,“星娱的物料肯定用铜版纸,印着明星头像,满是商业化气息,哪有这种手工质感。”
她还为文创大赛设计了专属徽章,用枫树叶和槐树叶的图案,获奖家庭可以将徽章贴在自己的作品上。
陆哲调试有声书的音效,他把夏晚晴的歌声、亲子互动的笑声、自然声按章节主题混合:“亲子日常”篇加轻柔的钢琴背景音,“乡土体验”篇混入磨木梳、拓印的真实声响,“音乐互动”篇则突出儿歌的节奏感。
“音效要‘沉浸式’,”他对着耳机说,“让孩子听着有声书,像置身于叶痕小镇的亲子时光里。”他还在有声书的“互动小任务”环节,加入夏晚晴的提示音:“快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任务吧”,增加参与感。
周曼对接全球发行渠道和大赛征稿平台,她把有声书上架到国际主流音频平台,支持多语言切换;文创大赛则联合全球各地的少儿机构、学校,开通线上征稿通道,方便家庭提交作品。
“咱们要让全球家庭都能轻松参与,”她对着团队说,“比如征稿平台支持照片、视频两种提交方式,还提供多语言客服。”
筹备过程中,有声书的录制和文创大赛的征稿同步推进。夏晚晴在录音棚里,用温柔的语气录制双语旁白,偶尔会模仿孩子的声音,让内容更生动;
林野拍摄的宣传短片在全球少儿频道播放后,很快收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参赛作品:有华裔家庭用枫树叶做的亲子相框,有欧洲家庭画的“和小枫一起拓印”,有非洲家庭用当地树叶做的槐叶枕模型。
可就在有声书即将发行、文创大赛征稿过半时,周曼接到消息:星娱也推出了“少儿有声书+文创大赛”,邀请顶流童星配音,有声书内容全是明星的“成长故事”,文创大赛则要求作品必须包含明星周边元素,还设置了高额氪金投票环节。
“他们的有声书里,明星的声音盖过了故事本身,文创大赛变成了粉丝的氪金比拼,”周曼翻着星娱的宣传稿,“家长们吐槽‘这是借少儿Ip圈钱,根本不是为了孩子’。”
对比之下,岳川团队的有声书和文创大赛备受好评。
有声书的试听片段发布后,全球网友留言:“太治愈了,想带着孩子一起听”“旁白和音乐都很温柔,适合亲子共读”;文创大赛的参赛作品越来越多,每一件都充满了童真和创意,没有商业元素的堆砌。
有声书发行当天,全球下载量突破五百万,登上多个国家音频平台的少儿榜单;文创大赛的征稿量也突破十万件,艾莉亚看着后台的作品,忍不住感叹:“叶痕的故事,真的跨越了国界,打动了全世界的家庭。”
夏晚晴的《童创乡韵》作为文创大赛的主题曲,在全球音乐平台上线后,很快成为热门儿歌,有孩子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跟着歌曲创作的手工视频,画面温暖而动人。
林野的相机记录下这些瞬间,凌薇则在一旁整理获奖作品的名单,陆哲把孩子们的创作过程和歌曲混剪成宣传短片,准备在大赛颁奖礼上播放。
岳川坐在工作室的角落,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想起最初在古枫村写下的第一句有声书旁白。他拿出笔记本,开始构思有声书的续集,想把文创大赛里优秀作品的故事也写进去,让叶痕的亲子故事继续丰富。
这时,艾莉亚的助理匆匆走来,递上一份文件:“岳先生,国际儿童文学奖的组委会发来邀请,想让《童乐叶痕》有声书参评‘最佳少儿有声作品’,还希望文创大赛的优秀作品能在颁奖礼上展出。”
岳川接过文件,抬头看向窗外,夏晚晴正抱着吉他,对着电脑屏幕弹唱《童创乡韵》,屏幕上是来自全球的参赛作品,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身上,像撒了一把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