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未来的发展,如果可以的话,他想从一个士兵做起,以真正认识新四军,认识钢军、铁军的产生和由来。
支队领导的推荐,他说不好,对李辅浩、江秀琳都不了解。但这二人都很有主见,做出的决定都非常及时、非常正确,他们继续当支队领导应该没有问题。
征求完了意见,彩彩找来三人继续商议支队成立事宜。
2000多人的部队,应该如何编制呢?
肖大军认为,可以按两个团进行编制。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炮。
两个团都实行三三制。即团下设三个营,营下设三个连,以此类推。
步兵团编制为:全团1265人。
每个班10人、排30人、连120人、营400人,全团1265人。
每班配一门小炮或掷弹筒、一挺轻机枪。
每连配两挺重机枪。
每营配一个迫击炮排,两门炮,16个人。
炮团也按三三标准,全团编制为1020人。
一营、二营都为榴弹炮营,每个连编制为96人,配置2门榴弹炮。由此,每个营为312人,配置6门榴弹炮,全支队则配置12门榴弹炮。
三营为迫击炮营,每个连编制120人;1连配置九二式步兵炮8门,2连配置90mm迫击炮8门,3连配置直筒炮18门。全营编制即为396人
这样支队的人数相当,装备也基本完全使用。
江秀琳认为,还是按其它9个支队的标准来进行编制好。也就是设两个步兵营、两个炮兵营。
营下设四个连,编制540人;连下设四个排,编制126人,但排只下设三个班。
李辅浩同意江秀琳的意见。
肖大军本来是知道九支队编制的,但他认为三三制更为合理,所以,才专门提出来。
既然李辅浩、江秀琳不赞同三三制,肖大军也就不再坚持。
其实,彩彩和杨班、郭振兴他们何尝不知道三三制的合理性呢。他们在设计八个支队的时候,之所以要设计成四个营,主要就是考虑培训学校是一个师级单位,在独立发展的情况下,是可以任命团一级干部的。如果设计成两个团的模式,在新四军不设旅一级编制情况下,那就得任命师一级干部,那就肯定不合适了。这个情况,肖大军肯定是不知道的。
好吧,现在就是组织炮兵部队报名事宜了。
肖大军预测,可能会有很多战士不愿意去当炮兵。
江秀琳说,这好办,她有办法。
江秀琳认为原西路营的1连、4连战斗力很强,让他们去当炮兵有点可惜。
于是,她把工作重点放到了那1000名转化战士身上。她给那些官兵们讲,现在部队有很多火炮没人用。火炮的威力,大家都是知道的。现在的火炮口径越来越大,爆炸威力也越来越大;一炮下去,炸得好的话,几十个鬼子就没了,那才叫过瘾。杀鬼子嘛,就是要杀得过瘾,就是要让他们一批一批地去死,就是要炸他们个尸无全身、尸骨无存。
下面的士兵们一听,都来了劲头。想一想他们在和鬼子作战的时候,不知挨了鬼子的多少炮弹轰炸,现在终于可以反过来让鬼子们尝尝挨炸的滋味;再说了,那一枪一枪地打,哪有让鬼子成片成片去死爽,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就纷纷报名!其实,有很多士兵,本意是不想当炮兵的,但一看长官、同伴都要报名,他自己也就跟着报名。
最后,还是有几十个士兵坚决不愿意当炮兵,江秀琳就把他们调到了原西路部队的1连和4连中。
好吧,现在部队已经整理好,就等郭振兴前来。
1939年6月30日,郭振兴终于带人来到了襄阳。
彩彩一看郭振兴带来的干部,就知道郭振兴对这事有多么用心了。
当彩彩一一和杨明益、王德文、江大为、江爱琳、王排、刘排
握手时,江爱琳还一脸苦相地问“校长,我觉得我没犯错误呀!”彩彩赶紧回复说:“嗯,没有!”
当彩彩在江爱琳的介绍下,一一和江爱琳的40名同学握手时,那些同学们都一边敬礼,一边兴高采烈、满脸笑容地对彩彩喊着“校长好!”“校长你真好!”“花木兰校长好!”
看着这些调皮的同学们,彩彩就想着,自己好像就没有这样一个时候。十一二岁的时候,自己还有点腼腆;那时候,邓大猛、王嫂,还有好多官兵们逗她,她都很不好意思。十三四岁的时候,爸爸受伤离开了部队;好像自那之后,自己就成熟了,再之后就挑上重担了。
没等彩彩过多地回忆,她就已经走到了炮兵1团政委陶柱军、2团政委耿金师跟前。她本来想说:“你们怎么来了?”但脑袋一转就明白了,嘴里马上跟着说的是“你们辛苦了!”。
再后面是20名特战队员、带着6部电台的报务小组,彩彩一一和他们握手。
一看后面还有30名炮兵教练、200名等候任命的干部,彩彩就跟他们招了招手说:“大家一路辛苦!”
在接见完新来的同志们后,彩彩就和郭振兴进行了单独交流。
彩彩问“怎么商量的?”
郭振兴就向彩彩简要汇报了一下商量结果。当然,也包括有关九支队的任命:参谋长:王德文,副参谋长:刘排。这个王德文,就是孙庆原带来的那个警卫营长。
等大家好好吃了一顿饭后,
彩彩就召集连以上干部宣布学校命令。
成立第十支队。
支队长:郭振兴
副支队长:江秀琳、肖大军
政委:李辅浩
副政委:杨民益
参谋长:江大为
副参谋长:王排
参谋:江爱琳同学12人,与四个营参谋一样,级别确定为正连级。
成立1营,简称:步兵1营。
营长:魏旭
副营长:颜志勇,原西路营1连连长
教导员:江爱琳
参谋:胡大雷、王宗礼
其中,1营1连为侦察连。
成立2营,简称:步兵2营。
营长:赵大胆
副营长:李克君,原西路营4连连长
代理副教导员:江连
参谋:吴晓郡、孙玉琪
成立炮兵1营,简称:炮1营。
营长:赵建军
副营长:颜志勇,原撤退部队连长
代理副教导员:冬梅
参谋:马胜明、王永军
成立炮兵2营,简称:炮2营。
营长:赵志海
副营长:贺桂杰,原撤退部队连长
代理副教导员:张排
参谋:鲜宗明、梅义友
特战小队:10人。
突击排:30人(八期队员16名、九期队员14名)。
十支队成立后,准备训练一段时间,就到湖北省宜昌县驻防。
九支队配齐干部后,一切工作有序开展。罗立明还为调入的20名参谋分别安排了各自的师傅,希望通过薪火相传、手把手教授,把他们早日培养成为九支队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