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257章 桑给巴尔的象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云鲲号”的锚链“哗啦啦”沉入海底,溅起的水花惊飞了一群银鸥。郑伟站在甲板上,望着桑给巴尔岛的海岸线——成片的棕榈树像插在沙滩上的绿伞,远处的石头城顶着圆顶,在阳光下泛着土黄色的光。最惹眼的是岸边的队伍:二十头大象披着红布,象牙上裹着铜环,苏丹穆罕默德穿着镶金的长袍,正站在象背上朝舰队挥手。

“这阵仗,倒比马六甲的土王阔气。”大副笑着说,手里的望远镜正对着大象身上的铜饰,“您看那象牙,足有丈许长,怕得有百十来斤。”

郑伟放下望远镜,让水手搬来准备好的礼物:二十匹杭绸,颜色鲜得像刚摘的花;五门小型后装炮,炮身擦得锃亮,黄铜闭锁栓在阳光下闪着光。“这些是给苏丹的见面礼,”他对通译说,“告诉穆罕默德,我们是来通商的,不是来打仗的。”

小船刚靠岸,穆罕默德就从象背上跳下来,光着脚踩在温热的沙地上,身后的侍从扛着十根象牙,每根都用红绸裹着,沉甸甸地压弯了木架。“欢迎来自东方的朋友!”他说着生硬的阿拉伯语,张开双臂想拥抱郑伟,却被郑伟身边的亲兵拦住——按规矩,外邦君主不能近身。

穆罕默德不恼,反而指着象牙哈哈大笑:“这是桑给巴尔最珍贵的礼物!每根都长了二十年,能雕出最美的花瓶!”他示意侍从解开红绸,象牙的白在阳光下晃眼,表面光滑得像抹了油。

郑伟摸了摸象牙,确实是上等货色,但他更在意的是远处山坳里的反光——那是金矿的石英岩在太阳下的颜色。来之前,波斯商人阿里就说过,桑给巴尔的沙子里都能淘出金粒,只是当地人不会炼,只能用黄金换些粗布、陶器。

“苏丹的礼物很贵重,”郑伟示意通译翻译,“但我们船队需要的,不是象牙。”他指着岸边的棉布样品,那是江南织坊新出的“月白布”,薄得能透光,“您摸摸这个。”

穆罕默德疑惑地伸手,指尖刚碰到棉布就愣住了——他这辈子穿的都是粗麻布,扎得皮肤发痒,这布却软得像云,凉丝丝的贴在手上。“这……这是什么?”

“棉布,”郑伟说,“我们的织坊能织出比这更细的,上面还能绣花纹。您的王后、公主穿上它,一定比现在的长袍体面。”他又让人抬来一把铁锄,“还有这个,用我们的铁器种地,能比木锄多收三成粮食。”

穆罕默德掂了掂铁锄,比他手里的铜锄沉,却结实得多,锄刃闪着寒光,显然锋利得很。“这些……都能用黄金换?”

“不止黄金,”郑伟指着山坳,“那里的金矿,还有您的象牙,都能换。一尺棉布换一两金砂,一把铁锄换五斤象牙,如何?”

穆罕默德的眼睛亮了。他的王国缺布料,百姓穿得像乞丐;缺农具,地里的木薯收得少;更缺像样的武器——北边的部落总来抢牲口,他的士兵还在用长矛,哪见过郑伟带来的火炮?

“我要一百匹这样的布!二十把铁锄!”穆罕默德拍着胸脯,“金矿的工人我有很多,让他们去挖,一天能给你们十斤金砂!”他突然压低声音,“我还能给你们更多象牙,只要你们教我们炼铁、织布,再……再卖几门刚才那样的炮。”

郑伟早有准备。他让人拿出通商合约,上面写着:每月用五十匹棉布、三十件铁器,换二十斤黄金、五十斤象牙;云朝派工匠教桑给巴尔人炼铁、织布;桑给巴尔允许云朝在石头城设商站,负责收购黄金、象牙。

“炮可以卖,但有条件。”郑伟指着合约上的条款,“不能用它攻打友好部落,而且炮弹得向我们买——我们的工匠会教你们怎么用。”

穆罕默德想都没想就画了押。他让人立刻带矿工去淘金,又把王宫旁边的院子腾出来,给云朝工匠当作坊。当天下午,石头城就热闹起来:郑伟的水手在海边搭起简易码头,桑给巴尔人背着金砂、拖着象牙来换东西,连王后都偷偷派侍女来,想用一串象牙项链换两匹花布。

郑伟的工匠没闲着。铁匠老张在院子里支起熔炉,教当地人用焦炭炼铁——桑给巴尔的木炭火力不够,炼出的铁脆得像玻璃。“看清楚了,”老张用铁钳夹着铁块,在砧上捶打,“烧到发白再锤,才能把杂质打出来!”围观看热闹的黑人小伙们瞪大眼睛,手里的木柴都忘了添。

织工周婶则教妇女们纺纱。她带来的纺车是脚踏式的,比当地人用的手纺车快三倍。“脚踩着,手牵着线,像跳舞一样。”周婶演示着,纱锭转得飞快,棉线匀得像银丝。一个叫阿依莎的黑人姑娘学得快,没半天就纺出了一小卷线,乐得直拍手。

穆罕默德每天都来作坊看。见铁水从炉子里流出来,像条小火龙,他吓得后退三步;见周婶织出带花纹的棉布,上面的凤凰栩栩如生,他又忍不住伸手去摸,嘴里念叨:“真神啊,东方人竟有这样的本事!”

五天后,第一批交易完成:桑给巴尔人送来三十斤金砂、八十斤象牙,换走了一百匹棉布、五十件铁器。郑伟让人把金砂熔成金条,象牙装进货舱,又留下五个工匠继续教技术,才准备启航。

临走前,穆罕默德送来一艘独木舟,上面堆满了金砂和象牙,还有个用黄金雕的大象,鼻子卷着,憨态可掬。“这是给东方皇帝的礼物!”他拉着郑伟的手,这次亲兵没拦,“明年你们一定要再来!我让矿工挖更多黄金,还会管好北边的部落,不让他们骚扰你们的商站!”

郑伟笑着点头,让人回赠了十门小型火炮和一箱炮弹:“这些能帮您守住家园。记住合约,我们是朋友,不是敌人。”

“云鲲号”启航时,桑给巴尔的人都来送行。阿依莎举着自己纺的线,对着甲板喊:“下次来,教我们绣花!”老张的黑人徒弟则挥着铁锤,用刚学会的中文喊:“铁!好铁!”

郑伟站在船尾,望着越来越小的石头城,手里捏着那只黄金大象。这趟交易,看似用棉布、铁器换了黄金、象牙,实则是把桑给巴尔纳入了商路——以后,这里的黄金会顺着船队流向江南,江南的棉布、铁器会填满桑给巴尔的集市,而那些留下的工匠,正在悄悄改变这片土地的模样。

海风带着金砂的气息,混着棉布的清香,吹得人心里踏实。郑伟知道,桑给巴尔的象牙再珍贵,也不如互通有无的商路值钱。就像这船,载着的不只是货物,还有让不同土地上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念想。

甲板上,水手们正在盘点货物,金锭的碰撞声、象牙的摩擦声混在一起,像支热闹的歌谣。郑伟望着非洲的海岸线渐渐消失在天际,突然觉得,这片陌生的大陆,因为这些棉布、铁器和黄金,已经和遥远的东方,紧紧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