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 > 第352章 萧衍刚开始非庸主!他平齐、立梁,曾有圣君之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2章 萧衍刚开始非庸主!他平齐、立梁,曾有圣君之姿——!

忽而,殿外天光骤变。

原本昏淡的日色被一缕鎏金之光取代,透过窗棂洒入殿中——

直照在偏殿墙壁上,凝成一幅凄凉的画面。

画面中,昔日的台城宫阙破败不堪,梁柱腐朽,尘埃厚积。

一个披褪色僧衣的老者蜷缩在角落,骨瘦如柴,唇裂出血,手中紧攥一只空碗,眼神黯淡,气息奄奄。

旁白低沉而悲凉:

“南朝梁武帝萧衍,惑于佛理,四度舍身同泰寺,终致侯景作乱,以绝食示志,七日殒命,梁室分崩离析。”

“咳……咳咳咳!”

刘备猛然剧烈咳嗽,血丝溅染锦帕。

“陛下息怒,勿动龙体!”

诸葛亮忙俯身抚背,递上温水。

刘备接过,手指微颤,目光锁定墙上的画面,声音激切:

“萧衍……真乃昏愚至极!”

“朕自涿郡起兵,三十余载,虽偏安蜀地,心系汉室,日夜不敢懈怠!”

“即便卧病永安宫,仍要亲听军情、察粮道,不负将士忠心,不负蜀民所望!”

“他倒好,坐拥江山,却醉心佛法,抛却朝纲!”

“被囚之时,不谋社稷,不思救民,竟以绝食为尊!”

“此等帝王,枉称天子!”

诸葛亮缓声叹息:

“陛下所言甚当。”

“萧衍之失,在于执念太深——以佛理逃政务,以苦行求尊严。”

“然帝王尊严非绝食可得,而应以治国安民立威!”

“国祚安稳非诵经而来,而赖勤政尽责、将士护疆。”

刘备渐缓呼吸,凝视案上奏报,神色忧重:

“孔明,蜀汉势危——北有魏虎,东有吴寇,南中复乱。”

“国力微弱,一旦懈怠,若再生萧衍之徒,蜀汉恐步梁祸!”

他略作停顿,气息略急:“你所奏者,朕准!”

“待朕略愈,即令各郡县出榜:官吏百姓皆不得沉迷佛道。”

“官若因佛废政,立降立查!”

“民若拜佛荒农,由里正劝戒,屡教不改者,罚以徭役,使其明白——农桑才是立国之基!”

刘备语锋愈坚定:

“再者,着你以萧衍之事作文告,悬示于各郡衙署与市集,让人皆知:为官以民为本,勿溺虚妄。”

“地方官须勤巡乡野,察民疾苦,莫待于官舍饮宴清谈。”

“朕要让蜀汉上下皆知——虽势弱,亦不可学梁室之亡,由君昏臣懒而丧国!”

诸葛亮俯首:

“臣奉旨!”

“臣即命尚书台草文,明日传遍蜀地,使百官百姓皆识萧衍之过,皆懂勤政之义。”

“陛下放心,臣誓辅社稷,守蜀汉基业,不令梁祸重演!”

刘备缓缓点头,伸手握住诸葛亮的掌,气息微弱却含信任:

“孔明,朕寿将尽,蜀汉之命,尽托于汝。”

“务要铭萧衍之戒,教太子明白——帝王之责,在于治国安民,非逸乐避政。”

“朕但求死后无愧列祖,无愧忠骨,无愧黎民。”

诸葛亮眼含热泪,郑重顿首:

“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必辅太子复汉业,归旧都,不负陛下托命,不负苍生所望!”

此刻,鎏金光渐渐退去,偏殿重归静寂,唯药香袅袅,随风散入长空。

……

贞观位面。

两仪殿中,晨光透过雕刻精致的窗棂。

随后洒落在案上堆叠的奏折与赋税账册上,纸页在微风中轻轻颤动。

李世民一向以民为本,唯有百姓安康,江山方可长稳。

然而,殿外的天色忽然生变。

原本温柔的晨光,被一道鎏金的光芒穿透——

那光如织锦般在殿墙上铺展,转瞬间显现出一幅破败萧索的画面——

昔日辉煌的台城宫阙,如今梁柱覆满蛛丝,地面尘叶杂陈——

一位身披褪色僧袍的老人蜷伏在角落,颧骨高耸、双唇干裂,渗出丝丝血痕。

他紧握着一个空陶碗,呼吸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一道低沉的旁白随之响起,饱含悲悯:

“南朝梁武帝萧衍,早年励精图治,平定南齐、重修法度——”

“然晚年沉溺佛法,四度舍身同泰寺,耗尽国库,废弛朝政。”

“侯景之乱后被囚台城,竟以绝食七日殒命,梁国随之崩溃,民不聊生。”

“砰——!!!”

李世民猛地阖上案上的赋税簿册,纸页交击之声在殿内回荡。

他神色骤冷,目光由温和转为肃怒。

指间握着的狼毫笔被重重搁入笔洗,墨汁飞溅,晕开一圈深色印痕。

“帝王的‘骨气’,应当用来抵御外侮、庇护黎民,而非与叛贼赌气!”

他声音沉痛,胸中怒意暗涌。

李世民霍然起身,玄色龙袍的衣摆扫过案边的奏报,目光如电,直视房玄龄与魏征。

“萧衍刚开始庸主!他平齐、立梁,初政宽仁,减赋抑贪,曾有圣君之姿。”

“可惜他后期沉湎佛法,把朝堂当幻境,把国库当私囊。”

“四次入寺舍身,让大臣倾尽民脂去赎其身!

“那些钱财,本该救荒恤民、犒赏将士,却被他耗于虚空佛事——岂不可恨!”

他指向那面金光下的画卷,语调愈发悲愤:

“被囚之后,若能忍辱负重,联络旧部,重聚人心,纵有一线生机,亦能救梁国之命!”

“可他倒好,拿绝食作骨气,拿生死当赌注!他死得痛快,可百姓何辜?

“那些为他征战的将士,得不到抚恤!”

“那些被乱军荼毒的百姓,又有谁替他们伸冤?”

“此人,‘昏君’二字都难以尽述其过!”

房玄龄俯身奏道:

“陛下英明!”

“萧衍之事,正是一场由‘明’入‘昏’的惨剧。”

“早年知民瘼,晚年陷私欲,忘却创业艰辛,丢却帝王之责。”

“臣请旨——命宗人府加重宗室子弟教化,每月开设‘史鉴讲堂’,由翰林学士亲授萧衍之事!”

“以我朝创业为鉴,让宗室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不可因富贵而忘本。”

他稍作停顿,复又道:

“并请编撰贞观政要续编,将萧衍之事详载其中,既记其功,更剖其失!”

“帝王一旦纵情私欲,疏于政务,再盛的江山也会倾覆。”

“令群臣日读,使之铭心——”

“为上者不可贪逸,帝王不可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