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逆流60年代 > 第536章 材料应用与联合国风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36章 材料应用与联合国风云

1973年的春天,是在一片不安的低气压中到来的。中东局势的持续紧张,让全球石油危机的阴影悄然笼罩,西方工业国家的能源与原材料成本开始悄然攀升,这为寻找替代路径和颠覆性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和想象空间。与此同时,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报告引发的热议,也让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开始在少数精英圈层中萌芽。

在这宏观世界的微妙变动中,系统空间三角区内,一场静默的革命正在加速。

被命名为“青禾”的项目,在经历了无数次令人沮丧的失败、调整和再尝试后,终于迎来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在临时搭建、利用空间能量维持恒定环境的“生物实验室”内,一片经过特殊诱导、叶脉银灰色光泽愈发明显的“铜脉蕨”叶片,被小心翼翼地固定在一个特制的装置上。

装置下方,是一片覆盖着精密金属掩模的硅基板。掩模上,蚀刻着宽度仅为5微米的蜿蜒沟槽图案。张工,这位曾经对“生物路线”嗤之以鼻的资深工程师,此刻却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操作过程,他额头渗出的细密汗珠,在空间柔和的光线下微微反光。

谢亦菲主导着这次关键实验。她用一个超微量的喷雾装置,将含有硝酸银离子的特殊营养液,极其均匀地喷洒在那片蕨类叶片背面的特定脉络上。所有人都紧张地注视着。

奇迹在微观世界中发生。

在灵泉能量场和特定营养液的共同作用下,蕨类叶脉仿佛被赋予了“意志”,那些被吸附的银离子,并非随机沉积,而是沿着叶脉的天然导向,并通过叶片组织与下方掩模沟槽的某种未知相互作用,精准地“引导”至基板的沟槽之中!

过程缓慢而持续。在超高倍率电子显微镜的监控下,可以清晰地看到,银离子在沟槽内还原、聚集,最终形成一条连续、均匀、宽度稳定在5微米的金属银线!线条完美复刻了掩模上的图案!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低呼,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张工一把抓过打印出来的显微图像,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抖。他看着那清晰无比的微米级银线图案,眼神中充满了震撼与狂喜,之前所有的怀疑和保守,在这一刻化为了对未知科技领域的无限敬畏与憧憬。

“生物制程……这不再是概念,这是工艺!是实实在在的工艺突破!”他喃喃自语,随即猛地抬头,目光炽热地看向廖奎和萧亚轩,“廖先生,萧董!我请求,正式成立‘青禾’项目组,保密等级定为最高!所有参与人员签署终身保密协议,研究成果严格隔离!”

无需多言,廖奎和萧亚轩立刻同意。曾经的不可能被打破,一条通往未来的全新赛道,在他们脚下露出了微光。

初步的性能测试带来了更多的惊喜。这种通过生物方式“生长”出来的银线,其导电性竟然比同期采用传统化学蚀刻方法制作的同规格线路,要优异百分之十左右!这很可能是由于其内部更致密、更少缺陷的微观结构所致。

然而,新的难关也随之浮现。

团队很快发现,这种生物“打印”出的银线,与基板之间的附着力非常不理想。轻微的物理刮擦或应力就可能导致线路脱落或断裂,这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优化附着力的工艺,成为了“青禾”项目组亟待攻克的下一个技术堡垒。

更深处,一个隐忧被记录在绝密实验日志中:这些性能卓越的银线,一旦被移出系统空间,离开灵泉能量的持续滋养环境,其优异的导电性能会随着时间推移缓慢衰退,虽然速度不快,但趋势明确。这再次印证了,这种超越时代的生物制程,其核心依然与那片神秘的桃源仙境紧密绑定,无法轻易脱离。

尽管如此,“青禾”的这次突破,意义依然非凡。它不仅仅是在微米尺度上“画”出了一条线,更是在旧有工业体系的铜墙铁壁上,凿开了一道闪烁着生命与未知光芒的缝隙。前方的路依然漫长且布满荆棘,但希望之光,已切实地照亮了前路。张工和他的团队,如今已不再是无奈的追赶者,而是满怀激情与使命感的拓荒人,投身于这条充满奇迹与挑战的“青禾”之路。

1973年的春夏之交,香港上空弥漫的不仅仅是湿热的空气,更有一股浓重的金融硝烟味。此前如火如荼的港股狂潮在达到顶峰后,如同被戳破的气球,恒生指数从1774点的历史高位勐烈下挫,市场一片哀鸿。许多在热潮中过度扩张、依赖资本市场输血的企业瞬间陷入困境,资金链紧绷,内部人心惶惶,人才动荡加剧。

在这片混乱中,萧亚轩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对手的弱点,往往隐藏在风暴最勐烈的地方。

一家位于中环边缘、门面低调的私人俱乐部包间内,灯光柔和,隔绝了外界的喧嚣。萧亚轩独自坐在沙发上,平静地等待着。门被轻轻推开,一位身着西装、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带着一丝不甘和挣扎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他正是“太平洋科技”负责亚太区供应链与渠道管理的副总监,姓赵。

“赵总监,请坐。”萧亚轩起身,礼貌地招呼,语气平和,没有半分胜利者的姿态。

赵总监有些局促地坐下,目光有些游离。他原本是“太平洋科技”高薪挖来的干将,寄望于公司上市后期权变现实现财务自由,但港股的暴跌让他手中的期权价值大幅缩水,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公司在罗斯戴尔家族战略中可能被当作弃子的前景,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悲观。

“萧董,久仰。”赵总监的声音有些干涩。

萧亚轩没有急于切入正题,而是如同朋友般聊起了当前的市场环境,分析了过度依赖资本市场的风险,以及实体制造业在浪潮退去后的真正价值。她的话语中,没有对“太平洋科技”的贬低,反而带着一种对同行遭遇的理解。

然后,她话锋一转,谈到了“振华”。她没有夸耀振华目前的技术突破,而是清晰地描绘了公司实行的、与公司长期价值绑定的股权激励计划,以及振华致力于打造属于华人自己的高端科技品牌的愿景和使命感。

“赵总监,我知道‘太平洋科技’能给您很高的薪水,甚至承诺过期权。”萧亚轩的目光真诚而富有感染力,“但财富如果建立在沙滩上,潮水退去,终将一场空。在振华,我们或许给不出当下最高的现金报酬,但我们愿意与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伙伴共享未来的成长。我们想做的,不仅仅是一家赚钱的公司,更是一家能留下名字、能代表华人技术尊严的企业。”

她没有提出具体的收买价格,而是用“长远前景”和“使命感”这些更触及灵魂的东西,精准地击中了赵总监在财务受挫后,对事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深层困惑与渴望。

赵总监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他内心的天平在剧烈摇摆。最终,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萧董,我明白您的意思。‘太平洋科技’……已经不是当初承诺的样子了。总部因为港股亏损,已经大幅削减了亚太区的预算和推广费用。”

他压低了声音,透露了一个关键情报:“但是,为了维持表面上的压力,他们正在筹划在夏季,对你们的线下销售渠道,发动最后一轮大规模补贴战,目标是彻底拖垮你们的现金流。这是总部在预算削减前的最后指令。”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透露了一个更值得玩味的信息:“而且,我听总部那边的朋友隐约提起,罗斯戴尔方面对‘太平洋科技’持续的亏损和与‘振华’的纠缠已经越来越不耐烦……他们似乎认为目前的‘商业手段’成本过高,可能……正在寻找‘成本更低’的解决方式。”

“成本更低的解决方式”——这句话如同阴风,让包间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度。萧亚轩立刻明白,这指的绝不再是商业竞争,而是更黑暗、更直接的手段。

“我手下有几个跟我多年的兄弟,也对公司前景不看好。”赵总监最终表态,“如果萧董不嫌弃,我们愿意过来,跟着振华,跟着您,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萧亚轩伸出手,与赵总监重重一握:“欢迎加入,赵总监。振华需要你们这样有经验的伙伴,一起迎接未来的挑战。”

这次秘密会面,不仅为振华带来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管及其团队,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关于对手下一步商业行动和可能升级的暴力威胁的关键情报。分化瓦解的策略初见成效,萧亚轩知道,他们必须利用这个信息差,提前布局,应对即将到来的夏季风暴,以及那隐藏在商业博弈背后,愈发清晰的致命寒意。

1973年,石油危机的阴影如同实质般笼罩全球。石化原料价格飞涨,连锁反应下,电子产品的成本压力骤增,许多厂商在降价保份额与维持品质间艰难平衡。然而,危机之中也孕育着机遇——当普遍成本上升时,可靠性便成为了在高端市场杀出重围、实现品牌溢价的绝佳利器。

在这一背景下,振华电子精心筹备的“青龙”系列高端收音机及音响产品发布会,在北角一家颇具格调的酒店宴会厅内举行。会场布置简洁而富有科技感,到场的除了媒体和渠道商,还有许多对设备可靠性有苛刻要求的潜在专业客户。

萧亚轩亲自站台,她身着干练的套装,自信从容。她没有过多渲染音质如何超凡脱俗(虽然经过优化并不差),而是将核心卖点直指产品的“硬核”品质。

“各位嘉宾,同行朋友,”萧亚轩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传遍会场,“在今天,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一款能够始终如一、稳定可靠工作的设备,其价值远超那些参数华丽却娇贵易损的产品。”

她身后的大屏幕亮起,展示出“青龙”系列产品的内部结构图,重点标注了经过灵泉改良材料处理的主板以及作为核心的“振华1.1版”芯片。

“我们为‘青龙’系列注入了‘振华’最新的技术成果——采用独家配方、具备超强环境适应性的主板材料,以及我们自主研发、以稳定性和长寿命着称的‘振华1.1版’控制芯片。”

紧接着,进入了最震撼人心的现场演示环节。灯光聚焦在展示台几台正在工作的“青龙”收音机和音响上。

高温测试:设备被放入透明的高温试验箱,温度迅速攀升至摄氏70度并保持。旁边对比的几款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开始出现杂音、断断续续,甚至一台直接宕机。而“青龙”系列依旧稳定播放,音质没有丝毫变化。

高湿测试:模拟极端潮湿环境,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其他产品很快因内部凝露出现故障,“青龙”系列依旧岿然不动。

震动测试:设备被固定在专业震动台上,模拟车辆行驶中的颠簸。对比产品纷纷跳针、卡顿,“青龙”系列牢牢吸附在台面上,播放未曾中断一秒。

现场响起阵阵惊叹和热烈的掌声!尤其是那些来自远洋航运、地质勘探、野外工程等行业的客户,眼睛瞬间亮了。他们太需要这种能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坚挺的设备了!

萧亚轩适时打出了宣传口号:“青龙系列,军工品质,极致耐用!为严酷环境而生!”

效果立竿见影。发布会后,“青龙”系列订单激增,咨询电话被打爆。不仅高端音响爱好者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切入了之前被国际品牌把持的专业细分市场。多家航运公司、地质勘探队、大型工程承包商纷纷下单采购,看中的就是其无与伦比的可靠性。振华品牌首次在高端市场树立起“可靠、耐用”的鲜明形象,品牌溢价初显,产品定价虽高于普通品牌,但客户认为物有所值。

然而,“青龙”系列的横空出世,也引来了竞争对手的密切关注和拆解分析。很快,有对手企业的工程师在实验室里,对着拆解下来的“青龙”主板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主板所用的基板材料,看似与常见的环氧树脂玻纤板相似,但微观结构、耐热性、耐湿性,尤其是耐老化性能,远超他们的认知。他们尝试进行逆向工程,分析成分,模拟合成工艺,却无论如何也复现不出那种奇异的稳定结构和性能。材料在高温高湿加速老化测试中表现出的稳定性,让他们感到匪夷所思,仿佛这材料内部的时间流逝速度都比外界缓慢一般。

逆向工程的失败,在对手内部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和更多的猜测。他们不明白振华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这种近乎“黑科技”的材料工艺的。这无法解释的材料优势,如同一个谜团,让竞争对手在震惊之余,也对振华的真实技术实力产生了更深的忌惮。振华凭借这独一份的材料应用,不仅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更在技术层面投下了一颗让对手难以理解的震撼弹。

纽约,联合国总部。巨大的圆形大会厅内,灯火通明,气氛庄严肃穆。安理会一场关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特别会议正在进行,各国代表依序发言,看似波澜不惊的议程下,暗流涌动。

与此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香港,何先生在那间堆满老旧设备的安全屋内,接收到了经由数个秘密节点辗转传递而来的最终确认信息。他手中拿着几张放大的、清晰度极高的黑白照片。照片显示,在某个隐蔽的仓库内,印有罗斯戴尔家族旗下瑞士“普罗米修斯技术公司”标识的板条箱被打开,里面赫然是精密的离心机转子和相关设计图纸!拍摄角度专业,关键细节一览无余。提供这些照片的,是一名因不满罗斯戴尔家族日益猖獗的黑暗手段而选择背叛的前核心安保人员,他的良知最终战胜了恐惧和金钱的束缚。

时机已到。

联合国大会厅内,当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发言时,他步履沉稳地走上讲台。他没有按照既定稿子发言,而是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尤其是美国代表团的方向,声音通过同声传译系统,清晰地传入每一位与会代表的耳中:

“主席先生,各位代表,当前,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扞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然而,令人遗憾和高度警惕的是,某些势力为一己私利,正在公然践踏这一基石!”

他话语一顿,举起手中的一个文件袋。

“我方掌握确凿证据,表明由欧洲罗斯戴尔家族实际控制的瑞士‘普罗米修斯技术公司’,长期以来,通过秘密渠道,向特定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转移可用于核武器浓缩的离心机关键部件及相关技术资料!此举严重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对全球防扩散体系的公然挑战,更是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

话音刚落,他示意工作人员将准备好的照片副本分发给安理会理事国代表,同时,巨大的投影屏上赫然出现了那些离心机部件和图纸的特写照片!

全场哗然!

证据如此清晰、如此直接,指向性如此明确!会场上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交头接耳声。镁光灯勐烈闪烁,记录下这爆炸性的一刻。

美国代表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他试图起身辩解,声称需要时间核实,指责证据来源不明,可能系伪造云云。但在铁证面前,他的辩解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有些气急败坏。

苏联代表则如同嗅到猎物的鹰隼,立刻抓住机会,以极其严厉的言辞抨击罗斯戴尔家族及其“背后势力”的冒险行径和双重标准,指责这是对国际社会和平努力的严重破坏,要求立即进行彻底调查并予以严惩。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间传遍全球。国际各大通讯社、报纸、电视台纷纷以头版头条或紧急新闻的形式报道了这一事件——“核扩散丑闻!罗斯戴尔家族涉嫌秘密核交易!”“中国联合国发难,出示铁证指控欧洲资本巨鳄!”

一时间,罗斯戴尔家族这个原本隐藏在幕后的名字,被瞬间置于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了破坏国际规则与和平的“邪恶资本”的代名词。其商业声誉遭受重创,股票价格在欧洲市场开盘后应声暴跌,多个合作项目被紧急叫停或审查。

这次在联合国舞台上的雷霆一击,精准、有力,充分利用了国际规则和舆论武器。它不仅是对罗斯戴尔家族企图核扩散行为的致命打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任何试图以非常规手段进行恶意打压和破坏的行为,必将面临来自多维度、包括国际政治层面的坚决反击。何先生传递出的这份“礼物”,经由最高层面的运作,化为了刺向敌人心脏的一柄利剑。廖奎和萧亚轩在香港面临的巨大压力,也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缓解。风暴的焦点,暂时被引向了更广阔的全球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