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活在民国当顺民 > 第131章 两声爆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是一声响动,而是连着两声爆炸声连着响了起来。

唬的两口子坐在炕上又等了会儿,再也没有响声了。

两口子拢着被子,缓缓躺了下来。

杨远信安慰媳妇:“估计又是没事儿放空炮吧!”

李水仙打个哈欠:“这一惊一乍的,魂儿都快没了!刚那响动,听着离的不算远,明儿你跟福平出去打听打听,看看是不是真要开始打了!”

杨远信应了下来,安抚的拍了拍媳妇的被子。

这个不用李水仙交待,自个儿也打算明儿问问什么情况。

要真是开始试探着进攻,说不得,自家西厢房下面的地下室,真得收拾出来躲两天了。

关注这两声爆炸声的不在少数。

第二天一早,杨远信刚穿上衣服,就听见隔壁林老师敲门。

门一开,就见林老师扬着报纸就进来了:“杨哥,你看,昨儿晚上,何思源何市长家被炸了!”

杨远信闻言不禁紧张了起来。

前市长何思源,正是因为因同情学生运动而被免职。最近的各处报纸,又报道何思源力主和平解决,并为之积极活动。

可想而知,是谁在策划这次的爆炸案!

林老师很是气愤:“报纸上说,这回的事儿是城外的红党炮轰导致!

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什么炮那么精准,连着两炮就打何市长家屋顶。

信这话的,才是傻子呢!”

杨远信仔细看了报纸,然后扣下来叹口气:“光头来这么一手,不是催着傅大帅做出决定嘛。

看样子是战是和,马上就要见分晓了。”

(不知道是不是1月18日这两声爆炸声,坚定了傅大帅的决心。派遣人员开展了又一轮的谈判,协议终于在1949年1月19日正式达成,具体协议共18条。根据和平协议,傅作义部队被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至1949年1月底,城内国民党军全部开到城外指定地点接受改编。改编部队受到当地军民的欢迎。)

李水仙听了一耳朵,心里也有些紧张起来,改天换日,最折腾的还是老百姓。

那些个老爷们,每回都是摇身一变,又成了新政权的座上宾。

作为生在清末,经历过小本子跟国民政府的人来说。

说什么都不如看这些人做什么来的真实。

犹豫的问了下:“林老师,您学问大,您知道那个共产是怎么个共法儿吗?”。

这句话林老师也答不上来,含糊道:“大概就是劫富济贫之类的吧。”

李水仙放心了:“我们家反正没钱,但日子也还过的下去,应该不用政府费心了。”

林老师心情有些沉重,不知道自己算是被劫的,还是被济的!

拿着报纸,背着手告辞回家了。

一大早的说这么沉重的话题,杨远信吃的又少了点儿。

心不在焉的吃完,跟家里交代了声:“我去见见郭平!”

就急匆匆的走了。

这回俩儿子一个没带。

福安昨天刚出门放完风,今天倒也没嚷嚷着要出去。

老老实实的在家里跟两个小侄子玩儿。

石头上学之后,有了自己要好的小朋友,渐渐的也就不爱粘在小叔跟前了。

不过没关系,福安还有新的小侄子。

杨福平不合时宜的想笑,真是铁打的福安,流水的小侄子。

昨天半夜的爆炸声仿佛号令一般,炸出了今天的阴云密布。

这会儿刚到半中午,天阴的就有些傍晚的感觉。

李水仙看着天色,有些担心:“福平,你去迎迎你爹,这天儿估计要下雪,还得是大雪!”

杨福平收起脑子里的天马行空,立马去屋里拿出来两把油伞。

缩着脖子也出了门。

郭平家离的不远也不近。

走到地方的时候,雪已经下了起来。

没等敲门,就看到郭平把杨远信送出了家门,一看见福平找了过来,又转身从屋里提出来个鼓鼓囊囊的袋子。

示意福平一起带着回去:“我这段儿时间尤其的忙,过年的节礼你先背回去。

刚你爹说他拿不动,这回好了,儿子来了,正好顺道捎走!”

杨远信无奈的只好默认,看着这个分量不算轻的袋子从地上到了自己儿子肩膀上。

雪花儿大片大片的落了下来。

杨福平简短的打个招呼,就跟他爹艰难的往家走去。

来的时候顺风无雪,回的时候顶风冒雪。

手里的油伞好像只能管的住头顶那么一小块儿。

杨福平围巾捂着嘴,瓮声瓮气的问道:“郭叔怎么说的?”

杨远信看着街上行人寥寥无几,也放心的回道:“他让我放心,说钱妈那儿子,自个屁股还不干净呢!用不着理他!”

这句话犹如定心丸。

让杨福平也安心不少,还有心情跟他爹开玩笑:“郭叔今年这年礼估计没少破费。

硌的我后背疼!”

杨远信不在乎:“这哪是年礼啊,这是你娘的辛苦费。

刚在他家的时候都说了,让你娘辛苦辛苦,给他准备点儿馒头包子啥的。

等有空了他过来拿。

真是懒的出奇。

不过也奇怪了,平日里让他赶紧成家,都是一推二五六。

今儿顺嘴提了一句,这家伙居然来了句,快了快了!

难不成他有中意的人了?”

杨远信还有心思琢磨郭平娶不娶媳妇。

一旁的杨福平喊爹:“帮我托一把,又沉又硬的,有点儿不好背!”

好在胡同近在眼前。

爷俩一背一抬,也顺当回了家。

杨福平把袋子放到了堂屋。

好奇的打开看了下。

好家伙,怪不得硌得慌呢。

这里面有好几条干带鱼,两瓶酒,一小捆儿干海带,一包海米,一包虾米,一条火腿儿,一小包烤的黄澄澄的烟丝,还有两包点心,两包杂拌儿糖。

这些东西的价格,李水仙看见的时候都自动合计了起来。

得出来结论就是:“这小子不过了?”

杨远信觉着也是:“就是过年空手来,咱也不挑这个理儿啊。这是有什么事儿?”

然后拿眼瞅福平,似乎想得到什么提示。

福平心想,自己知道个屁,只举起大拇指:“郭平叔,真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