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公子,请喝茶 > 第186章 宣德门前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宣德门,皇城正南门。

巍峨的城楼,在漫天风雪中,像一头沉默的洪荒巨兽,威严地俯瞰着整个汴京。

城楼上,宫灯如豆,将士卒盔甲上的冰霜照得闪闪发亮。

此刻,这头巨兽的脚下,正上演着一场荒诞到极致,也悲壮到极致的对峙。

八十一名身着杂役、伙夫、太监服饰的老卒,以一种早已刻入骨髓的、堪称完美的军阵队列,静静地跪在宣德门前百步之外的雪地里。

他们手中没有高举刀枪。

而是将那些锈迹斑斑的兵器,整齐地摆放在身前的雪地上,像是在祭奠,又像是在无声地控诉。

为首的,是周邦彦。

他长跪于雪中,身姿挺拔如松,任由风雪覆盖他的发梢与肩膀。

他双手高高举起,托着那份足以颠覆大宋朝局的金辽盟书。

雪,越下越大,很快便将他们与这苍茫的天地,融为一体,仿佛一群沉默的雪人,一群固执的石像。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对抗着皇权的威严,对抗着这彻骨的严寒。

城楼之上,禁军早已列阵以待。

密密麻麻的弓箭手,引弓搭箭,箭头在风雪中闪烁着致命的寒光,黑压压的一片,对准了下方那八十一个渺小而又倔强的身影。

禁军统领,太尉高俅,身披金甲,腰挎宝刀,站在城楼的最前方。

他居高临下地望着雪地里的周邦彦,眼神中充满了猫捉老鼠般的戏谑与不屑。

“周邦彦,你这条漏网之鱼,还真是不知死活。”

高俅的声音,通过内力催发,穿透风雪,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纠集一群阉竖杂役,也敢在宣德门前放肆?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菜市口吗?”

他轻蔑地笑了笑,声音里满是居高临下的傲慢。

“本太尉念在你父亲周御曾为国有功,给你一个体面的死法。现在,放下你手中那份伪造的狗屁盟书,束手就擒,本太尉可留你一个全尸!”

周邦彦对他的叫嚣,置若罔闻。

他的眼、他的心,自始至终,都只看着一个人。

他抬起头,目光越过高俅那张狂的嘴脸,望向他身后那道被重重护卫的、穿着明黄色龙袍的身影。

大宋天子,宋徽宗赵佶。

赵佶此刻正站在城楼的垛口后,神情复杂。

他原本正在延福宫中,与新得的几位画师品鉴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正到兴头上,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兵谏”惊动。

当他看清雪地里领头的那个人,看清那张与记忆中某个忠臣有七分相似的年轻面庞时,他的心,没来由地一颤。

“周御的儿子?”他喃喃自语。

“陛下!”

周邦彦开口了,声音清朗,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臣,拱圣营指挥使周御之子,周邦彦,率拱圣营旧部八十人,于此死谏!”

“臣手中,有太师蔡京、太尉高俅、内官童贯,勾结辽金,裂土卖国之铁证!”

“恳请陛下,清君侧,诛国贼,罢括田令,以救我大宋江山,以救我万千黎民!”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雪地上回荡,字字泣血,句句诛心。

城楼上,蔡京、童贯等人脸色剧变。

高俅更是怒极反笑:“一派胡言!陛下,此子妖言惑众,意图谋反,罪不容诛!请陛下下旨,让臣就地将其格杀,以正视听!”

就在这时,周邦彦身后的八十名老卒,突然齐声怒吼。

他们吼的不是“诛国贼”,也不是“清君侧”。

他们用最沙哑、最悲怆、也最质朴的声音,哭喊出了压在心底十年的血泪!

“还我良田——!”

“罢括田令——!”

“狗官,还我妻儿性命——!”

那一声声悲愤的嘶吼,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砸在宋徽宗的心上。

“括田令……”

他喃喃自语,眼神中出现了一丝恍惚。

他想起了他的父亲,神宗皇帝。想起了当年,父亲为了推行王安石变法,与满朝文武对峙,弄得天下沸腾,民怨四起。

史书上说,那是富国强兵之策,可他看到的,却是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和堆积如山的反对奏折。

父亲临终前,曾拉着他的手说:“佶儿,为君者,最难的,便是分清,何为国,何为民……”

如今,这句困扰了父亲一生的话,如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被歌舞升平、奇花异石所蒙蔽的心。

他看着下方雪地里,那些衣衫褴褛,状若乞丐的老人。

他看着他们眼中那绝望而又期盼的目光。

他再看看身边,这些衣着光鲜,满口忠君爱国的权臣。

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真的做对了吗?

高俅敏锐地察觉到了天子的动摇。

他心中杀机大盛,绝不能让周邦彦再多说一个字!

他不再等待圣旨,猛地拔出腰间佩刀,向前一指,厉声喝道:

“弓箭手准备!”

“此乃谋逆乱党,奉我将令,射杀——!”

“咻咻咻——!”

一声令下,上百支利箭,撕裂风雪,带着尖锐的呼啸,如一片死亡的乌云,朝着雪地里那八十一个手无寸铁的忠魂,当头罩下!

“护住少帅——!”

雷横怒吼一声,第一个扑上前,用自己衰老的身躯,挡在了周邦彦面前。

其余的老卒,也毫不犹豫地,用血肉之躯,层层叠叠,筑起了一道,人墙!

箭雨倾盆,眼看就要将众人吞噬。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直被众人护在身后的周邦彦,却动了。

他没有躲避,反而在人墙的缝隙中,闪电般探出手,抄起身边那把早已备好的铁胎弓,拈弓搭箭,动作快如鬼魅!

他没有对准城楼上的任何人。

他的目标,是空中一支离弦的箭!那支箭的角度极为刁钻,竟是直奔他高举的盟书而来!

“嗡——!”

弓弦震颤,发出一声龙吟。

一道黑影,后发先至,在漫天箭雨中,精准无比地撞上了那支偷袭的箭矢!

“铛!”

一声脆响,两支箭在半空中碰撞、断裂,无力地坠入雪中。

一箭,救书!

周邦彦做完这个动作,便立刻收弓,重新跪好,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但城楼上的高俅,瞳孔却猛地一缩。

他刚刚,是示意自己的亲信,射毁盟书。可这一箭,竟被周邦彦如此轻描淡写地化解了!

好箭术!好胆色!

而这一幕,也同样落在了宋徽宗的眼中。

他看到周邦彦在生死关头,保护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份“证据”。

这个细节,如同一根烧红的铁针,深深刺入了他多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