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公子,请喝茶 > 第110章 茶引玄机,艮岳狼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0章 茶引玄机,艮岳狼踪

“崇宁五年……”

周邦彦的指尖,轻轻拂过那张茶引上“崇宁五年”四个朱红大字。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凝重。

崇宁,是当今官家赵佶的第四个年号。

崇宁五年,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

一张七年前的陈旧茶引,为何会被朱勔如此珍而重之地藏在贴身的锦囊之中?

而且,这还是一张“官督御造,龙团胜雪,上供”的顶级贡茶茶引。

龙团胜雪,乃是北苑贡茶中的极品,专供皇室享用,民间难得一见。

其茶引的管控,更是严格到了极致。

每一张茶引的流向,都有详细的记录备案,稍有差池,便是杀头的大罪。

李师师的目光,也紧紧锁定在那张茶引之上。

她那双平日里流转着万种风情的眼眸,此刻却清澈如寒潭,闪烁着智慧与警惕的光芒。

“这张茶引,有问题。”

她轻启朱唇,声音虽轻,语气却异常笃定。

周邦彦点了点头。

他强压下心头的激动与悲愤,努力让自己的思绪保持冷静。

“茶引为纲,密码为引。”

他口中默念着父亲当年传授给他的“茶引密码师”口诀。

他的指尖,在那张茶引右下角一行细小的编号上轻轻滑过。

“崇宁五年,甲子科,第叁仟陆佰捌拾壹号。”

周邦彦一字一句地念出声。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了茶引边缘,靠近编号的地方。

那里,用一种颜色极淡的墨水,点着几个几乎微不可察的墨点。

若非他早知拱圣营的密码规则,并且将茶引凑得如此之近,根本无法发现这些隐藏的标记。

“这不是普通的茶引流水编号。”

周邦彦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

“这是《大观茶论》的页码与字数标记!”

《大观茶论》,乃是当今官家赵佶亲笔撰写的茶学巨着。

此书不仅详细论述了各种茶叶的品鉴、制作之法,更被拱圣营巧妙地用作了密码本的底本。这是他父亲周御所创,拱圣营内部最高级别的密文体系,只有极少数核心成员方能掌握其精髓。

朱勔显然只是从某种渠道,获得了这套体系的皮毛,或者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加密模板,却自以为掌握了周御的秘密。他所用的,不过是这套体系中最外层、最粗浅的加密方式。

周邦彦迅速从怀中掏出一本制作精巧、便于携带的袖珍版《大观茶论》。

这是他父亲的遗物,他一直贴身收藏。

他按照茶引上墨点标记的暗示,飞快地翻阅着书页。

“第叁仟陆佰捌拾壹号……按照拱圣营的规制,应是《大观茶论》全书的第三百六十八页,从上往下数的第八行,第一个字。”

他口中念念有词,手指在书页上迅速移动。

很快,他便锁定了一段文字。

周邦彦的手指,准确地点击在《大观茶论》袖珍本的第三百六十八页,第八行,第一个字上。

那是一个“艮”字。

“艮……”

周邦彦眉头深锁,口中低声重复着这个字。

“艮岳?”

李师师冰雪聪明,立刻联想到了当今汴京城内,那座耗费无数民脂民膏,由朱勔一手督造起来的皇家园林。

周邦彦点了点头,眼神愈发凝重。

他继续按照茶引上那些微不可察的墨点顺序,以及拱圣营内部约定的解读规则,从《大观茶论》中逐字提取信息。

每一个字,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片刻之后,他缓缓抬起头,看向李师师,声音沙哑地说道:“茶引所指,是‘艮岳深处,石窟秘藏,花石为表,铁甲暗度,辽使往来,图谋不轨’。”

短短二十个字,却字字惊心,句句泣血!

艮岳之中,竟然隐藏着石窟秘室!

那名动天下、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吟咏赞叹的花石纲,竟然只是表面文章!

其真正的目的,是利用漕运之便,暗中输送铁甲军备!

更令人发指的是,辽国使者,竟然也牵涉其中,往来勾结,图谋不轨!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贪腐舞弊,而是赤裸裸的通敌卖国!

李师师闻言,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在瞬间凝固了。

她虽然早已预料到朱勔等人罪行滔天,却也万万没有想到,其罪恶竟然达到了如此令人发指的程度。

私运铁甲,勾结辽使……这任何一条,都足以将其千刀万剐,诛灭九族!

“崇宁五年……”

李师师艰难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也就是说,至少在七年之前,朱勔便已经开始了他的卖国勾当。”

“而那个时候,父亲……父亲他,是否就是因为察觉到了此事,才……”

周邦彦没有说下去,但李师师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周御将军忠肝义胆,执掌拱圣营,负责京畿防务,对这等通敌卖国之举,必然会彻查到底。

而这,或许也正是他招来杀身之祸的真正原因!

朱勔、蔡京、高俅等人,为了掩盖他们的滔天罪行,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铲除任何可能威胁到他们的人!

周邦彦只觉得一股冰冷的铁锈味直冲喉头,几欲呕出。他紧紧攥着那三份罪证,指节因过度用力而阵阵发白,仿佛要将它们捏碎,连同那些腐烂的朝臣一同碾为齑粉。那股绝望如潮水般涌来,却在触及他内心深处那道坚韧的壁垒时,瞬间破碎。取而代之的,是比过往更炽烈、更深沉的杀意和复仇的火焰。

“我们再看看其他的。”

李师师轻轻按住了周邦彦的手背,她的指尖冰凉,却带着一丝安抚的力量。

她知道周邦彦此刻的心情,但现在,还不是被仇恨冲昏头脑的时候。

他们必须弄清楚这锦囊之中,还隐藏着多少秘密。

周邦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将那张解读完毕的“崇宁五年”茶引放到一边,然后拿起了锦囊中的第二份文件。

那是一叠用上等高丽贡纸书写的账册。

纸张簇新,墨迹未干,显然是近期的记录。

账册的封面上,没有任何标题,只用蝇头小楷写着一个“石”字。

周邦彦翻开账册,里面的内容更是让他触目惊心。

账册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物资的调拨、转运信息。

但所有关键的物品名称,都用隐语代替。

例如,“太湖奇峰”,对应的是“精炼铁胎三百副”。

“玲珑玉笋”,对应的是“神臂弓五十张,配套弩箭五千支”。

“南海珊瑚”,对应的则是“猛火油百桶,硫磺五十石”。

每一笔交易,都清晰地记录着时间、数量、经手人,以及最终的“签收”地点。

而那些签收地点,无一例外,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北方的幽云十六州,辽国的腹地!

这哪里是什么花石纲的调运账册!

这分明就是一份详细到令人发指的,向辽国走私军械物资的铁证!

其规模之大,种类之齐全,远超他们之前的任何想象。

周邦彦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脑门,眼前阵阵发黑。

他万万没有想到,大宋朝中,竟然有如此厚颜无耻、丧心病狂的卖国贼!

他们不仅仅是贪墨钱财,他们是在出卖大宋的国防,是在将千千万万边关将士的性命,拱手断送给敌人!

李师师在一旁看着,脸色也变得煞白如纸。

她伸出手,颤抖地拿起锦囊中的第三份,也是最后一份文件。

那是一封用质地粗糙的羊皮纸书写的信件。

信件并未封口,上面用一种扭曲古怪的文字书写着。

正是辽国契丹文!

李师师虽然不识辽文,但她能清晰地看到,在信件的末尾,盖着一个狰狞的狼首图腾印章。

那狼首图腾,眼露凶光,獠牙外露,正是辽国皇室的专属印记!

而在这狼首印章的旁边,还用汉墨,歪歪扭扭地签着一个名字。

——耶律乙辛!

那个曾经在樊楼设宴,试图拉拢腐蚀大宋官员,最终却被周邦彦射落耳坠,狼狈而逃的辽国使臣!

这封信,竟然是耶律乙辛写给朱勔的亲笔密信!

虽然看不懂信中的具体内容,但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必然是辽宋奸佞之间,勾结往来、图谋不轨的又一铁证!

船舱内的油灯,火苗跳动得更加剧烈,仿佛也感受到了这股令人窒息的压抑与绝望。

汴河的夜风,呼啸着从舱口灌入,带来刺骨的寒意。

一场足以颠覆整个大宋王朝的惊天风暴,已然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