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 第76章 方以智苏州查访遇阻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章 方以智苏州查访遇阻力

永历元年秋,苏州阊门外。钦差大臣方以智的官轿刚转过万年桥,就被黑压压的人群堵住了去路。轿帘微掀,他看见数百名绸缎庄伙计、米行脚夫围在苏州府衙前,手中木牌上\"新政害民\"四个朱砂大字刺得人眼疼。\"大人,前面走不得了。\"亲随压低声音,\"全城的牙行今日集体罢市。\"方以智指尖一颤。他奉关火华之命来核查苏州府土地税册,才三日就遇到这等阵仗。更蹊跷的是,本该出面维持秩序的苏州同知赵明远,此刻正站在抗议人群最前排,一身素服宛如为民请命的清官。\"去问问,关大将军的新政,怎么就害民了?\"方以智放下轿帘,从袖中取出密奏。这是今晨驿卒送来的,上面详细记载着苏州官绅如何将田赋转嫁给小民——正是新政要根治的积弊。亲随很快回来,脸色煞白:\"他们说...说大人要加征商税,逼得江南百姓没有活路。\"方以智冷笑。这分明是颠倒黑白!关火华的新政正是要将辽饷、练饷、剿饷合并,取消士绅免税特权。他刚要开口,轿外突然传来破空之声。\"保护大人!\"一支羽箭钉入轿框,箭尾系着血书。展开一看,竟是《讨关贼檄》:\"伪大将军关火华,苛政猛于虎,暴虐胜闯贼...\"落款是\"苏州义民\",但那工整的台阁体,分明出自翰林手笔。南京城内,关火华正在大将军府后园练剑。\"报——\"亲兵疾步而来,\"苏州急递!方大人遇刺未遂,苏州十三家米行罢市,漕船全部停运!\"剑锋劈开晨雾,将一株木樨拦腰斩断。关火华收剑入鞘时,几片桂花落在他的铁护腕上,像凝固的血点。\"赵明远在哪?正在...煽动民众。\"亲兵吞吞吐吐,\"还说大人若一意孤行,就要效仿东林先贤,赴南京...死谏。\"关火华突然大笑,惊起飞鸟一片。这个赵明远,当年在扬州为清军带路时何等殷勤,如今倒扮起忠臣来了!他转身时,看见两位素服女子站在廊下——长平公主朱媺娖与长乐公主朱媺姈。崇祯帝的两位遗孤,也是自己的两位夫人,如今是南明朝廷最尊贵的象征。\"夫君。\"长平公主上前一步:\"苏州乃朝廷财赋重地,不可轻动。\"关火华注意到她用的是\"朝廷\"而非\"将军府\",暗自挑眉。正要回应,长乐公主突然开口:\"阿姐错了!正是这些蛀虫吸干了大明血脉,父皇当年...\"她哽咽着说不下去。关火华说道\"请二位夫人明言。\"长乐从袖中抽出一卷绢册:\"这是我让宫女暗中记录的。《苏州织工夜话》,请夫君一观。\"关火华展开绢册,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织户们的血泪:一匹上等云纹缎需织工三月心血,所得不过三钱银,其中二钱要被官府抽走。最末页画着个枯瘦如柴的老匠人,旁边题着\"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公主想让臣...?减税三分,缓征一年。\"长平公主抢先道,\"稳定为上。\"长乐却摇头:\"当彻查官绅勾结,追缴十年逃税!\"她指着绢册,\"这些织工说,苏州三成田地挂在衍圣公名下,实则都是赵家产业!\"关火华目光一凛。衍圣公孔胤植降清后,其在南方的田产早该充公。若真有人敢冒用圣裔之名逃税...\"报——\"又一名信使狂奔而来,\"南京守备太监王坤联名三十七名官员上奏,弹劾大人'变乱祖制'!\"长平公主脸色骤变。王坤是旧臣,与马士英关系密切。此人出面,意味着南京文官集团正式向关火华发难。\"夫君,\"长平声音发紧,\"可否暂缓新政?”\"然后呢?\"关火华突然拔高声音,\"等清军渡过长江,让这些蛀虫带着搜刮的民脂民膏再降一次?那夫君欲如何?\"长平公主稳住声音,\"派兵镇压苏州?须知江南士林清议...我要亲赴苏州,这些士绅就是国家的蛀虫,此番若服从新政便罢,不从,我不介意做一回黄巢。\"关火华系好衣领,\"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纸。长乐公主展开一看,竟是按着血手印的万民状,来自松江府的棉农。\"这是...昨日刚到。\"关火华冷笑,\"赵明远的小舅子强占民田改种桑树,逼死七条人命。苦主们听说我要整顿田赋,连夜走三百里路来递状子。\"长平公主突然明白了关火华的用意。他不仅要破,更要立——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瓦解官绅编织的谎言。但想到南京城中那些摩拳擦掌的言官,她还是忧心忡忡:\"朝中舆论...公主可读过《韩非子》?\"关火华突然问,\"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长乐公主眼睛一亮:\"大将军是说...明日我会发布《讨贪官檄》,名单上第一个就是赵明远。\"关火华转向长平,\"至于公主担心的'清议'——\"他拍拍那叠血状,\"这才是真正的清议。\"远处传来钟声,是报恩寺的午钟。两位公主离开时,关火华注意到长平悄悄将《织工夜话》塞给了妹妹。这个细微动作让他想起黄道周说过的话——\"人心向背,不在庙堂而在阡陌\"。亲兵送来最新密报:赵明远正在联络太湖匪帮。关火华看完信,随手扔进香炉。火苗窜起的瞬间,他做出了决定。\"备船,今夜秘密赴苏。\"他对亲兵下令,\"另外,把黄阁老注释的《孟子》找出来。\"大人要...?查一句话。\"关火华望着化为灰烬的密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夜,一艘商船悄然离开南京码头。船舱里,关火华就着油灯重读《织工夜话》。窗外太湖烟波浩渺,月光照着舱内一箱刚印好的《新政释疑》——这是他让方以智编写的白话告示,准备在苏州大街小巷张贴。船头转向东南时,一片桂花落在书页上,恰盖住那句\"不是养蚕人\"。关火华轻轻拂去,指尖沾了淡淡的香。他突然想起北京城破前夜,崇祯帝亲手为他和几位将领斟酒时的眼神——与今日长乐公主眼中的火光,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