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经深了。
当白日里那喧嚣沸腾的格物院第一工坊,终于在星光下沉寂下来时,位于凉州城中心的都督府内,却是一片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书房之内,气氛紧张而肃穆,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墨香与灯油燃烧的味道。
这里已经成为了太子李承乾应对长安危局的最高作战指挥室。
没有愤怒的咆哮,也没有忧心忡忡的叹息。
在经历了最初的情绪爆发后,李承乾已经进入了一种高度专注、绝对理性的工作状态。
他深知愤怒无法击败敌人,只有更周密的计划,更强大的实力,才能将对手,连同他们那腐朽的世界观,一同碾得粉碎。
他并没有选择一个人埋头苦写。
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有限,而一个高效的团队,却能爆发出几何倍数的能量。
“马周,李恪。”李承乾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在这间静谧的书房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臣在。”
“大哥,我在。”
马周与李恪,一文一武,肃立在他的面前,神情专注,等待着指令。
“我们分工合作。”李承乾指着面前那张巨大的书案,上面已经铺满了雪白的宣。
“一份足以颠覆时代的奏对,不仅仅需要振聋发聩的思想,更需要无可辩驳的证据和清晰易懂的呈现。孤,一个人做不完。”
他看向马周:“宾王,你博览群书,文笔老道。”
“由你,负责将孤的思路,用这个时代最严谨、最无可挑剔的官方语言,进行整理和润色。”
“同时,连夜调集格物院所有项目的卷宗!孤需要最精确的数据!水泥工坊的月产量,每一座桥梁、每一段沟渠消耗的物料与节省的人力;屯田兵团换装曲辕犁后,相对于去年秋收的增产比例;火器营每一次实弹测试的射程、威力和炸膛率……所有的一切,孤都要!这些冰冷的数字,将是戳穿他们谎言最锋利的刀!”
“臣,遵命!”马周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即将参与的不仅仅是撰写一份奏疏,更是在为一种全新的治国理念,构建起它最初的骨架。
李承乾的目光,又转向李恪:“理论和数据,还不够直观。”
“孤要让父皇,让满朝文武,亲眼‘看到’我们的世界!你立刻带领一队亲兵和最得力的画师,去格物院!将我们的水力锻锤、高炉、还有你最熟悉的三段击战法示意图,全部绘制成最精美的工程图纸!”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还有,孤需要你,亲手制作一个‘天地仪’!不用太复杂,能清晰地演示出,日、地、月三者运转,从而形成日食与月食的原理即可!这件东西,将是我们的杀手锏!它将代替孤,在太极殿上,亲口告诉那些满口‘天人感应’的腐儒,什么才叫真正的‘天道’!”
“是!大哥!我保证,天亮之前,完成任务!”李恪的脸上,因为激动而泛起一阵潮红。这种能亲手创造,亲手验证真理的感觉,远比在长安城里,参与那些虚伪的宫廷宴会,要让他感到热血沸腾!
“好。”李承乾最后说道,“而孤,将负责这篇奏对,最核心的骨——它的灵魂!”
分工完毕,三人立刻行动起来。
整个都督府,如同一台被启动的精密战争机器,开始高速运转。
书房之内,李承乾负手而立,面对着窗外的沉沉夜色,他的思绪,却早已穿越了千年的时空。
他口中缓缓地,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那些颠覆性的观点。
马周则奋笔疾书,将那些“白话”,转化为一篇气势磅礴、逻辑严谨的煌煌巨文。
“破题,便要开宗明义。此奏对,便命名为——《臣请为天下格物者正名疏》,或可简称为,《格物论》!”
“开篇不谈孔孟,不语怪力乱神。便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起笔。何为天?何为地?非是神明之居所,乃物质之构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日升月落,四季更替,此为天道之恒常,非因人君之德行而变。故,君子之道,不在祈求上天之垂怜,而在顺应天道之规律……”
“何为格物?格,穷究也。物,万物也。格物,便是穷究万物之根本规律。此,非奇技淫巧,乃‘上体天心,下利万民’之无上大道也!为何?因天道无情,却亦至公。水火无情,善用之,则可煮饭取暖,兴修水利;滥用之,则可酿成洪涝火灾,生灵涂炭。格物之道,便是教化万民,如何去‘善用’这天地间的伟力……”
书房外,李恪已经带着人,在庭院里点起了巨大的火把。
他一边指挥着工匠,用木头和铜片,搭建着那个简陋却意义非凡的“天地仪”,一边命令画师们,将一张张巨大的图纸,铺在地上,用最精细的笔触,描绘着那些钢铁巨兽的雄姿。
时间在一笔一划,一言一语中飞速地流逝。
当东方的天空,泛起第一抹鱼肚白时。
一份注定将要震动整个大唐帝国,甚至改变整个华夏文明走向的奏对——《格物论》,终于完稿了。
马周放下已经酸麻无比的手腕,看着那数千言的奏疏以及旁边堆叠如山的,由数据报告和工程图纸组成的附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眼中充满了震撼与疲惫。
这篇奏疏,已经完全超出了他过往所有的认知。
它就像一柄锋利的巨斧,从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硬生生地将儒家那套包裹了整个世界的天人体系,劈开了一道巨大的裂缝!
尤其是奏疏中,那一句画龙点睛的论断,更是让他,在记录下来的时候,都感到了灵魂的战栗。
“儒者,安人道也;格物者,察天道也。不知天道,何以安人道?!”
这句话,太过霸道!也太过……诛心!
它没有否定儒家的作用,反而承认了其“安人道”的价值。
但却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将“格物”所代表的“天道”,抬到了一个凌驾于“人道”之上的,更高的维度!
这,就是降维打击!
而在这篇奏疏的结尾,李承乾更是布下了一个,让所有对手都将寝食难安的最凌厉的“杀招”。
他利用自己精准到可怕的天文学知识,在奏疏的末尾,附上了一段“预言”。
“臣,以格物之道,演算天体之规律,斗胆预言:贞观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三,午时三刻,于长安之地,可见日偏食。届时,天狗食日,日轮有缺。”
“若臣之‘格物’所算,能分毫不差,应验天时;而诸公之‘天人感应’,只能在事后,空谈灾祸,妄议朝政。孰为正道,孰为歪理,陛下与天下臣民,心中自有公论!”
这是一个,阳谋!
一个赤裸裸的,将所有对手,都逼到了墙角,让他们退无可退的,终极阳谋!
看到这里,马周甚至可以想象,当长安城那些大人们,看到这段文字时,脸上那副见了鬼一般的表情。
“殿下……此疏一出,朝堂之上,恐再无宁日了。”
马周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掩不住那深深的敬畏。
李承乾看着那份,凝聚了他们一夜心血的奏对,脸上,却露出了一个平静的笑容。
“孤,要的,就是再无宁日!”
他缓缓地说道,眼中闪烁着的是布局者的自信。
“一份奏对,说到底,也只能是让朝堂之上,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看到。这还远远不够。我要让全天下的人,都听到我们的声音!”
“我要让‘格物’这两个字,传入每一个工匠的耳中,传入每一个商人的心中,甚至,传入每一个农夫的脑中!”
他转过身,看向马周,下达了第二道,让马周感到更加震惊的命令。
“宾王,你的任务,还没结束。立刻,再组织一批文书!将这份《格物论》中,最核心,最振奋人心的观点,给我改编成,连街边三岁孩童,都能听得懂的‘白话文’!甚至,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和评书故事!”
“啊?这……”马周一时没反应过来。将如此严肃的奏疏,改编成歌谣故事?这……这岂非是斯文扫地?
李承乾看出了他的疑虑,加重了语气:“记住!思想的武器,如果只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那它永远都只是一件玩物!只有当它,被千千万万的民众所理解,所接受,所信仰时,它才能变成一股足以改变世界,摧毁一切旧秩序的,磅礴伟力!”
“去印刷!”李承乾指向窗外,那刚刚建成的印刷工坊的方向,“利用我们改良后的印刷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白话版’的小册子,给我印出……十万份!”
十万份!
马周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足以让整个关中的纸张,都为之涨价了!
“殿下,印出如此之多,又该如何散发?”
“这就需要三郎了。”李承乾的目光,投向了庭院中,那个刚刚完成了“天地仪”模型,正满身汗水,却兴奋不已的弟弟。
他走到李恪面前,沉声道:“三郎,从新军中,给孤挑选出一百名,最机灵,识字,且口齿伶俐的士兵!将他们,组成我大唐第一支‘宣传队’!”
“宣传队?”李恪一脸新奇。
“对!他们的任务,就是带着这些小册子和歌谣,不仅要在我们凉州的军营、城市、乡村里宣讲,更要让他们,伪装成商队、学子潜入关中!去茶馆,去酒肆,去一切人多的地方!”
“去向那些,一辈子都没机会接触到朝堂的读书人、工匠、商人,去宣讲‘格物’的好处!去传唱我们的歌谣!我要让‘格物强国,利在万民’这句话,在太子的奏对抵达长安之前,就先一步,传遍关中的大街小巷!”
李恪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明白了!这是舆论战!是一场,绕开朝堂,直击民心的,更高维度的战争!
“大哥放心!此事,交给我了!”他兴奋地捶了捶自己的胸甲。
天色,已经大亮。
那个几乎是以燃烧生命为代价,奔袭千里的信使田壮,此刻也已经被救醒,喝下了参汤,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恢复了精神。
当他听闻,太子殿下,仅仅用了一夜的时间,便已经写好了反击的“檄文”,并且还制定了一系列他听都听不懂,却感觉无比厉害的计划时,他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已经充满了,近乎于狂热的崇拜。
李承乾亲自,将两个封好的信筒,交到了他的手中。
“田壮。”
“末将在!”
“回去的路,一样凶险。这一封,是给父皇的奏对,关系国本,万万不可有失。”
“末将,以性命担保!”
“而这一封,”李承乾递过另一个小一些的信筒,“是给戴公的密信。里面,详细说明了孤的舆论反击计划,需要他在长安城内,秘密配合。此信关系到我们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内外夹击,反客为主。所以它比奏对更加重要!你明白吗?”
田壮的身躯,再次猛地一震!他郑重地,将两个信筒,再次,贴肉藏好。
“殿下放心!末将便是粉身碎骨,也必将两封信,安全送达!”
“好!去吧!”
田壮再次上马。
这一次,他的身后,不再是长安的阴谋。他的前方,是帝国的朝阳。
他的心中燃烧着一股,足以燎原的火焰!
李承乾,马周,李恪三人,并肩站在凉州高大的城头之上,看着那名信使的背影,化作一个黑点,消失在通往东方的晨曦之中。
马周忍不住感慨道:“殿下,您送回长安的,恐怕不仅仅是一份奏对啊……”
李承乾的目光,深邃而悠远,他望着那轮,刚刚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的,充满了无限生机与力量的朝阳,缓缓地开口。
“不。”
“那是一颗,思想的种子。”
“是一份,属于一个全新世界的……宣言书。”
“更是一场,即将由孤,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亲手点燃的……”
“启蒙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