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天,江映梨从湿咸的海风中醒来,她都能闻见自己身上传来的酸臭味。
揉了揉酸痛的肩颈,她坐起来,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高地。
那里地势较高,不会被涨潮淹没,周教授说其他幸存者都在那里扎营。
“我们得尽快过去。”周教授撑着膝盖站起身,因为这几天在江映梨赶海丰富的食物滋润下,脸色都好了不少,不再蜡黄得吓人。
“出来了好几天,再耽搁下去,他们该担心了。”
江映梨点点头,弯腰拾起一根结实的木棍,递给队伍里最虚弱的女研究员当拐杖。
四个人,一人背着一个用棕榈叶编织着的背包,里面装满了她捕的鱼、捡的海螺等海货。
她走在最前面,用木棍拨开茂密的灌木丛,小心避开可能藏有蛇虫的草丛。
“小心脚下。”她回头提醒道,“这里的石头很滑。”
一行人沿着海岸线缓慢前行,偶尔能听见远处海鸟的鸣叫。
走了约莫两小时,前方终于出现了一排简陋的窝棚,用棕榈叶和树枝搭成,勉强能遮风挡雨。
“周教授回来了!”听见脚步声,一个瘦削的年轻人从窝棚里钻出来,惊喜地喊道。
很快,十几名衣衫褴褛的研究员围了过来,他们个个面黄肌瘦,眼神却因江映梨的出现亮了几分。
周教授放下棕榈叶背包,让他们看,介绍道:“这位是江映梨同志,她刚被带到岛上,野外生存经验比我们强得多!”
众人欢呼一声,不用吩咐,便主动四处搜寻干柴火准备做饭。
江映梨环顾四周,营地的情况比她想象的更糟。
一路上走来,虽然有可食用的野菜野果,但这群人并没有野外生存经验,根本不会摘来吃。
“我们需要改善条件。”她沉声道,“首先,得解决食物和水的问题。”
正在处理海货的周教授闻言,心中腾地燃烧起一股名为斗志的火焰。
午后,吃完午饭,研究员们都餍足地拍着肚子,好久没吃饱过了。
看着他们脸上的笑,江映梨有些心酸,这么四包海货,只够他们一顿饭的,必须尽快带他们去分辨野菜野果。
她召集了几名手脚灵活的研究员,教他们用棕榈叶编织草篮。
“叶子要这样交叉,然后压紧。”她手指翻飞,动作利落,很快编出一个结实的篮子。
其他人学着她的样子尝试,起初歪歪扭扭,但毕竟都是各个研究院里的高才生,很快掌握了技巧。
“这可比我们之前用手捧东西方便多了!”那年轻的女研究员兴奋地说道。
江映梨笑了笑,又教他们编了几个更大的筐,用来装野菜和赶海时的收获。
“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就能收集更多食物。”她起身,道:“我先带你们去摘野菜,再带几个人去找淡水资源。”
话音落,原本还兴奋无比的研究员们都安静下来,齐齐注视着她。
眼神里没有疑惑,没有怀疑,只有对她的崇拜和感激。
如果她不来,他们只有饿死在这。
于是,岛上的研究员们隐隐透露出,以她为首的氛围。
她并没有察觉,带着几个女研究员在附近找了几种野菜分发给她们。
有一根根像蜗牛壳的蕨菜、带着白色粉末的灰灰菜和脆嫩的白茅根。
“我来的时候看了,蕨菜还多,尽量多采点蕨菜,白天不要采灰灰菜吃,这里日头大,容易晒成过敏性皮炎。”
“好!”
这边处理完,让她们继续摘,江映梨马不停蹄赶回营地,点了几个看起来状态相对较好的男研究员。
岛上淡水资源稀缺,之前他们只能靠收集雨水解渴,但雨季已过,储存的水所剩无几。
她决定带人去峭壁附近寻找渗水点。
“岩石缝隙里可能会有淡水渗出。”她解释道,“我们得仔细找。”
带着人沿着陡峭的岩壁搜寻,走走停停,终于在一处背阴的石缝下发现了一小汪清水。
水滴从石缝中缓慢渗出,积成浅浅的石潭。
“是淡水!”周教授激动地伸手捧了一捧,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眼里的光亮得吓人,“没有咸味!”
其他几个研究员纷纷上前,大口大口喝着,几乎要脱水的身体仿佛又活了过来。
等他们喝够了,江映梨才上前用椰壳接住水滴,虽然水流缓慢,但至少有了稳定的水源。
“我们每天轮流来取水,”她安排,“省着点用,应该能撑一阵子。”
水源问题解决,几个人都松了口气,边回去边再沿途做标记,方便下次来取水。
一阵风吹过椰子林,悉悉索索的响声让江映梨忍不住停下脚步,望向海岸线。
天空是咸鸭蛋蛋黄般的橙红色,海浪拍打着沙滩,一望无际的海面倒映着空中被染红的云朵。
“走吧,顺便去捡点海鲜回去。”
几个研究员都没有异议,江映梨边走边顺手用棕榈叶编着篮子,等到了海边,几个人已经一人手里拎着一个。
“像这种,叫牡蛎,也是可以吃的,用刀撬开贝壳,用刀背刮几下就能完整地取下来。”
有榔头就更方便,但现在,有刀就不错了。
几人在海边干了两个小时,篮子里装满了海货,天色也暗了下来,这才举着燃烧着的简易火把回营地。
傍晚,营地里飘起了久违的食物香气。
江映梨用石头搭了个简易灶台,架上椰壳当锅,煮了一锅海鲜野菜汤。
鱼虾和牡蛎的鲜味混合着野菜的清香,让所有人忍不住咽口水。
“这是我这几个月来吃过最好的一顿。”有研究员捧着椰壳碗感慨,眼眶微红。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脸上终于有了点血色。
江映梨看着他们,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难得的饱足感中时,远处的海面上突然传来引擎的轰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