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小说集啊 > 第71章 雨季的回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雨季的回声

梅雨季节的第七天,林深在便利店屋檐下第三次遇见那个穿蓝布衫的老人。

雨丝像被揉碎的玻璃,斜斜插进湿漉漉的柏油路。老人总在傍晚六点十分出现,背着褪色的帆布包,站在关东煮柜台前盯着冒着热气的汤桶,却从不买东西。林深数着他袖口磨出的毛边,忽然想起父亲生前常穿的那件中山装。

“要尝尝萝卜吗?”林深递过试吃的小纸杯时,老人的手指像枯树枝般蜷了一下。他接过杯子的瞬间,帆布包带断了,滚出个铁皮饼干盒,里面的黑白照片散落一地。

最上面那张是穿军装的年轻人,站在褪色的红砖墙前,身后的石榴树开得正盛。林深认出那是拆迁前的老城区,去年夏天她还在那里拍过纪录片。

“他是我弟弟,”老人用袖口擦了擦照片上的水渍,“五八年走的,去支援西北建设,再也没回来。”饼干盒底层压着泛黄的信封,邮戳是1963年的,地址栏被雨水泡得模糊,只依稀可见“青山区”三个字。

林深的心猛地一缩。她外婆住的老房子就在青山区,去年整理阁楼时,发现过一叠没人认领的信件,收信人叫“陈建国”。

雨停时,老人要走了林深的地址。“要是你外婆家有旧信,麻烦留意一下。”他的蓝布衫被雨水浸成深色,背影在暮色里缩成小小的一点。

三天后的清晨,林深在纪录片素材里找到了熟悉的红砖墙。镜头扫过墙角时,有个扎麻花辫的姑娘正踮脚摘石榴,树下站着穿军装的年轻人,眉眼间竟和老人有几分相似。字幕显示拍摄时间:1987年6月。

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老城区档案馆。管理员翻出泛黄的户籍册,在1958年的迁出记录里,果然有“陈建国”的名字,备注栏写着:支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这家人后来都搬走了,”管理员指着档案袋里的老照片,“就剩下他姐姐守着老房子,去年冬天才搬去养老院。”照片上的老妇人坐在石榴树下,手里捧着个铁皮饼干盒,正是林深遇见的老人。

林深攥着复印的档案,冒雨跑到养老院。护工说老人凌晨突发心梗,已经送去抢救了。病房外的走廊里,护士正在整理老人的遗物,那个帆布包敞着口,露出半本日记。

1963年7月15日那页写着:“建国寄来的信被退回了,邮局说青山区在修马路,门牌换了。等天晴了,我去挨家挨户问问。”后面的纸页被泪水洇出深色的斑,模糊的字迹里,全是寻找的轨迹。

林深忽然想起外婆说过的事。1965年夏天,有个穿蓝布衫的姑娘总在巷口徘徊,见人就问有没有收到陈家的信。那时外婆刚搬来,把错投到自家的信转交给她,姑娘接过信时,手抖得厉害。

“那些信我还留着,”外婆在电话里说,“就在樟木箱最底层,用红绸布包着的。”

雨又下了起来,敲打着病房的玻璃窗。林深望着监护仪上起伏的曲线,忽然明白老人为什么总在便利店门口徘徊。那家店的位置,正是当年老邮局的旧址。

凌晨三点,监护仪发出刺耳的长鸣。林深拆开外婆送来的红绸布,里面的信纸上,年轻的字迹力透纸背:“姐,酒泉的风沙很大,但夜空特别亮,等卫星上天了,我就回家陪你摘石榴。”

窗外的石榴树被雨水洗得发亮,有朵迟开的花正努力撑开瓣瓣殷红。林深想起老人说过,弟弟走的那天,也是这样的雨季,石榴花落了一地,像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再见。

晨光漫进病房时,林深把信轻轻放进铁皮饼干盒。盒子里的黑白照片上,穿军装的年轻人笑得灿烂,仿佛下一秒就会穿过时光,踩着满地石榴花,走进这个等待了太久的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