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寒岭造田记

1966年的寒冬,沂蒙山区的风像带了刃的刀子,刮在人脸上生疼。贾庄村外的卧牛岭上,却涌动着一股热腾腾的气息。上千名村民扛着锄头、推着独轮车,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在高庆富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与天斗、与地争的造田大会战。

“同志们,农业学大寨,咱贾庄村不能落后!”高庆富站在一块凸起的岩石上,声音洪亮如钟,穿透呼啸的寒风。他穿着一件打了补丁的棉袄,腰间系着一根粗麻绳,黝黑的脸上冻得通红,眼神却像燃着的炭火,“涝滩这几千亩荒坡,只要咱们肯下力气,就能变成良田!”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一片响应的呼喊。此时的高庆富刚过而立之年,担任贾庄村党支部书记已有三年。自从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传遍全国,他就整日蹲在村外的荒坡上琢磨,心里憋着一股劲,要让贾庄村的粮食产量再上一个台阶。

涝滩是村里最大的一片荒坡,河道改道成涝滩,土壤贫瘠,平日里只有些杂草和灌木生长。要在这里造田,首先得把荒坡推平,再从山下运来熟土铺垫。这在常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高庆富偏不信这个邪。他提前半个月就召开了全村动员大会,把村民们分成了垦荒队、运土队、水利队三个小组,各司其职,分工协作。

天刚蒙蒙亮,涝滩河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垦荒队的村民们挥舞着锄头,奋力刨开冻得坚硬的土层,每一下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锄头落下,溅起的冻土块带着冰碴,砸在身上生疼。有几个年轻后生力气大,干脆甩开棉袄,光着膀子干起来,汗水顺着脊梁骨往下淌,落在地上瞬间就结成了薄冰。

高庆富始终冲在最前面,他手里的锄头比别人挥得更急、更重。只见他弓着身子,双腿蹬地,手臂青筋暴起,一下又一下地刨着冻土。不一会儿,他的额头上就布满了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下巴处凝结成小小的冰珠。村民们见书记如此卖力,也都咬紧牙关,没人敢喊累、敢退缩。

运土队的任务同样艰巨。村民们推着独轮车,沿着陡峭的山路往山上运土。路面结冰打滑,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车摔下去。有一次,村民王二柱推着满满一车土往上爬,车轮突然打滑,车子顺着山坡往下滑。就在这危急时刻,高庆富眼疾手快,冲上前死死拉住车把,脚下却不慎踩空,摔倒在雪地里。

“书记!”王二柱惊呼一声,连忙上前搀扶。

高庆富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雪,摆摆手说:“没事,这点小伤算不了什么。”他的手背被划破了一道口子,鲜血顺着手指往下流,可他只是从棉袄上撕下一块布,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又继续推车。

中午时分,村民们就在工地上吃饭。午饭很简单,就是窝窝头就着咸菜,再喝一碗热乎的玉米糊糊。寒风刺骨,饭菜很快就凉了,可大家吃得依旧香甜。高庆富和村民们坐在一起,边吃边聊,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他说:“等咱们把涝滩变成良田,明年就能多种粮食,大家的日子就能越过越红火!”

下午的任务是修建梯田的田埂。村民们用石头和泥土垒起田埂,每一层都要夯实筑牢,防止水土流失。高庆富亲自示范,教大家如何垒砌田埂才能更稳固。他说:“田埂是梯田的骨架,一定要垒结实,不能偷工减料。”在他的指导下,村民们垒起的田埂整齐划一,像一道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着即将成型的梯田。

就在垦荒队如火如荼地造田时,水利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兴修水利。他们要在修建一条长达几千米的水渠,把大河水引到梯田里,解决灌溉问题。水渠修建需要开凿山体,工程量极大。村民们用钢钎和铁锤,一点一点地凿开岩石,进度十分缓慢。

高庆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召集水利队的队员们开会,商量解决办法。有人提议用炸药炸开岩石,可当时炸药稀缺,很难弄到。高庆富思来想去,决定采用“火烧水浇”的办法。他让村民们在岩石上堆满柴火,点燃后烧上几个小时,再用冷水浇在滚烫的岩石上,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岩石开裂。

这个办法果然有效。火焰熊熊燃烧,把岩石烤得通红,再泼上冷水,只听“噼啪”一声响,岩石就裂开了一道道缝隙。村民们趁机用钢钎和铁锤开凿,进度大大加快。高庆富和水利队的队员们一起,白天烧火浇岩,晚上开凿岩石,日夜不停。有一次,因为过度劳累,他在工地上晕倒了,醒来后却依旧坚持工作。

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可卧牛岭上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村民们日复一日地奋战在工地上,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脸上冻出了冻疮,却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早日把卧牛岭变成良田,让贾庄村的粮食产量实现大飞跃。

春节临近,工地上的进度也越来越快。几千亩良田已经初具规模,沃野千里平坦道路四通八达。水渠也已经修通了大半,清澈的河水顺着水渠流淌,滋润着干涸的土地。高庆富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年初一,村民们只休息了一天,就又回到了工地上。高庆富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给村民们拜年,送上了热腾腾的饺子。他说:“大家辛苦了!等春耕播种的时候,咱们就能看到成果了。”

开春后,涝滩改造终于全部完工。村民们在新造的田地里种下了玉米、谷子等农作物。高庆富又带领大家在水渠旁种上了树木,筑起几道河坝防止水土流失。夏天来临,涝滩上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金黄的玉米穗沉甸甸地挂在枝头,谷子也长得颗粒饱满,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秋收时节,涝滩200多亩上一片丰收的喜悦。新造的梯田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贾庄村的粮食总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村民们捧着金黄的稻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都说:“多亏了高书记,带领我们造出了这么好的田地,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肚子了!”

高庆富站在田埂上,看着丰收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几千亩梯田和几千米水渠,是全体村民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它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的温饱问题,更凝聚了贾庄村村民的心。在农业学大寨的浪潮中,贾庄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也为乡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此,涝滩变成了贾庄村的“粮仓”,而高庆富带领村民寒冬造田的故事,也在沂蒙山区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