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庄周的蝴蝶梦 > 第247章 漆园夜话——在这乱世之中,人究竟该如何安身立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7章 漆园夜话——在这乱世之中,人究竟该如何安身立命?

风渐渐停歇,漆树林恢复了平静。

月光透过窗棂,给室内涂了一层银色光亮。

夜幕笼罩,昏黄的灯光在屋内摇曳,庄子与弟子耕子、 蔺且围坐。跳跃的火苗将三人的身影拉得歪歪斜斜,似一幅古老的画卷。

听了老师言讲,弟子似有所悟,目光中透着思索的光芒,看向庄子发问:“先生是说: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养生之道吗?”

庄子神色平静,未直接回应,目光穿透窗户,似望向迷茫的远方,缓缓开口:“今世人大多追逐所喜欢的东西,蜂拥向前如被鞭驱赶的羊群,洋洋自得却不知道自己求的什么。我认为无为恬淡才是真乐,而世俗却不以为然,以为是大苦。”那声音低沉,带着岁月沉淀的智慧,似穿过了时空的隧道。

俩学生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明悟,齐声说道:“我们明白了。先生认为:人生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所谓快乐,人生最大的荣誉是不追求荣誉。对吗?”

庄子“哈哈”大笑,笑声爽朗,震得灯光微微晃动。他抬眼看向屋外远处的天空的一片月色。他点头道:“对,对!无乐才是最大的快乐呀!像我年轻时,疑心追求仕途,仕途远离我而去。如今我想远离仕途,他们听说我不想做官,却偏偏推荐我当官。他们让我当官是为了让我满足他们的欲望。所以人得从私欲圈里跳出来。人不追求荣誉,才有了荣誉。”那笑容中满是豁达与通透。

耕子微微皱眉,又提出问题:“对于形态各异的东西,怎样来分别贵贱呢?”

灯光映红了庄子的脸膛,犹如涂抹了一层庄重的色彩。他神色沉稳,声音平和:“从道的高度来看,万物根本没有贵贱之分;如果从万物自身的角度来看,它们就会自以为贵而互相轻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自己本身,人们都把外在的荣辱毁誉作为标准。这种贵贱的观念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立场和角度。”

蔺且挠挠头,接着问:“师父,您是说无法分别贵贱吗?大小总能分得开吧?”

庄子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笑意,缓缓道:“顺着事物体大的一面看,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从事物小的一面看,便会认为万物都是渺小的。大地虽大比起更大的宇宙来,就像小小的米粒;像鸟毛末端的小东西,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像高大的山丘一样。大小也是相对的。”

两个学生听得入神,目光紧紧锁住庄子,眼神中满是敬仰。

昏黄的烛光摇曳。

庄子的身影映在粗糙的墙壁上,庞大而又深邃,仿若一尊古老的神只。

屋内气氛很是静幽,两个学生,耕子和 蔺且,围坐在庄子身旁,神色中满是困惑与求知的渴望。

庄子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世间人,多在迷途。有人耗尽心力,如拉磨之驴,日夜奔忙,积攒无数财富,可那财富堆积如山,却无法尽都享用,这般对自身躯体的忽视,实在可悲。还有人,绞尽脑汁,为权位厚禄费尽心思,日夜不得安宁,身体在这追逐中千疮百孔,却浑然不顾,轻视至极。”

耕子微微皱眉,似有所感。他想到那些在尘世中争名逐利的人,面容憔悴,脚步匆忙,却不知究竟为何而活。

庄子继续说道:“人们深陷私心的泥沼,忧愁如影随形。整日浑浑噩噩,在忧患的漩涡中挣扎,痛苦不堪,这是与自己的本心渐行渐远,与身体也愈发疏远啊。”他想起盟兄曹商,一生为钱财奔波,最终却被钱财束缚,不得解脱。

耕子和 蔺且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迷茫,诚挚地问道:“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庄子目光深邃,似穿透了这简陋的茅屋,望向无尽的远方:“人活于世,当走向道德的本然。依循道德行事,不追求光彩夺目,亦不沾染污秽。有时如蛟龙腾空,尽显豪迈;有时如灵蛇蛰伏,韬光养晦。随事物变化而变化,以协调为准则,顺应万物的初始状态。承认事物的本质,却不执着于其表象,如此,又怎会招来烦恼?这是上古神农、黄帝留下的法度啊。你们现在可明白有用与无用的区别了吗?”

耕子兴奋地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学生懂了,这道理实在高深呀。”

蔺且却仍有疑惑,问道:“师父,道德的境界,只可神游其中。可在这乱世之中,人究竟该如何安身立命?”

庄子微微一笑,问道:“你们知道鹌鹑是怎样生活的吗?”

耕子思索片刻,说道:“先生的意思是,人应如鹌鹑般起居,四海为家,居无定所,随遇而安;饮食如同飞鸟,不挑精粗肥瘦,饱腹即可;行动似飞鸟般自在,逍遥洒脱,不留痕迹?”

庄子微笑着点头:“正是如此!我们师徒三人,此刻便如鹌鹑飞鸟。你们或许还未全然领悟。再听我讲个故事。南海的大帝名为儵,北海的大帝名为忽,中央的大帝是浑沌。儵与忽常相聚于浑沌之地,浑沌热情款待。二人商议着报答浑沌,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用以看、听、饮食、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为他凿开七窍吧。’于是,他们每日凿一窍,七日之后,浑沌却死去了。你们现在可明白有用与无用?”

蔺且看向耕子,缓缓说道:“师父,您先前给我们讲过这个事情,您的意思是,人世间有用与无用并无绝对标准。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有用无用的界定也随之改变……”

庄子捋着那三绺黑白相间的长胡须,明亮的眼睛笑意盎然,“对!这才是至理名言。世间万物都在流变,道先于天地而生。万事万物有用无用的标准本就不确定。人唯有放弃一切妄为,安于时运,顺应自然,以无为的态度行事,才是根本。无为能保自身性命,能判定是非曲直。天无为而清澈高远,地无为而运转不息。所以,莫要纠结有才有用好还是无才无用好,一切顺其自然即可。”

客房外,风声呼啸,似在诉说着世间的沧桑变幻。

客房内,庄子的话语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混沌的内心,引领他们踏上探寻人生真谛的旅程。

耕子和蔺且静静思索着庄子的话语,仿若在这乱世的迷雾中,看到了一丝微弱却坚定的光芒。

他们明白,这看似无谓的教诲,实则蕴含着对世间万物深刻的洞察。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唯有遵循内心的道德本然,顺应自然的流转,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逍遥,如同在黑暗的深渊中,抓住那根救命的绳索,走向精神的彼岸。

月儿透过窗棂,洒进来几缕银白的光。

两位学生会心地笑了,仿佛跟老师融进月光里了。两人深深地感慨:还有比懂得这些道理更让人快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