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时砂遗楼 > 第48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央实验室的全息穹顶还残留着最后一次实验的能量余晖,那些淡紫色的光斑在晨光中缓缓消散,像未散尽的硝烟。江浅站在五边形数据台前,指尖划过虚拟屏幕上的三维柱状图,蓝色的成功数据与红色的异常值在空气中交织成复杂的网络,宛如能量旋涡凝固的瞬间。

“第七次实验的稳定系数是 89.7%,比理论值低了 2.3 个百分点。” 陈博士的虚拟形象在屏幕角落闪烁,她身后的粒子对撞机仍在发出低沉的嗡鸣,“主要误差来自玄铁镜的相位补偿,在裂缝强度超过 7.5 级时,相位差会突然扩大到 5 度以上。”

江浅调出误差产生的时间节点,全息投影立刻回溯到实验的关键瞬间。十二面体空腔内的暗紫色能量突然翻涌,玄铁镜的幽蓝光带在冲击下剧烈震颤,与村正妖刀的共振频率出现微妙的偏差。她放大慢动作画面,发现刀镡符文在能量过载时会出现 0.1 秒的延迟,正是这转瞬即逝的卡顿导致了相位偏移。

“佐藤博士,妖刀的符文响应速度能提升吗?” 她转向古文字破译组,老教授正用激光扫描仪检测刀身的磨损情况,那些千年的刻痕里还残留着未散尽的怨念。

佐藤博士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跳动,调出刀镡符文的分子结构模拟图:“刀身的金属疲劳已经到了临界点,再提升能量输入可能会导致碎裂。或许可以尝试在符文表面镀一层纳米级的超导材料,剑桥的艾略特教授应该有相关技术。”

艾略特教授的水晶球突然在数据台上投射出超导材料的原子模型,银白色的晶格结构在蓝光中缓缓旋转。老教授的白胡子上还沾着咖啡渍,显然是从实验室直接赶来的:“钇钡铜氧超导薄膜的临界温度是 92K,正好匹配玄铁镜的工作环境,但需要在真空腔体中完成镀膜 —— 我们的分子束外延设备明天就能运到。”

江浅的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全球误差分布图上,十七个观测点的红色异常值像散落在地球上的星火。最刺眼的是马丘比丘的数据,席尔瓦院士的太阳石聚焦系统在星光强度低于 6000 流明时,能量引导效率会骤降 17%,这与三天后天气预报中的多云天气形成尖锐的矛盾。

“星光不足的问题必须解决。” 她拖动分布图上的南美节点,与血玉琮的能量参数叠加,“把血玉琮的红外辐射转化为可见光,用能量转换器补偿星光损耗 —— 它的晶格结构本就能实现不同波段的能量转换。”

小林突然举起平板电脑,屏幕上跳动的热成像图显示血玉琮在能量激发时,内部会形成稳定的红外光源。年轻队员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绷带下的肋骨随着急促的呼吸微微起伏:“江队,我计算过转换效率!如果用钕磁铁制作聚光罩,能将红外辐射的利用率提升至 83%,完全能弥补星光不足的缺口!”

赵坤走进实验室时,作战靴上的露水在地板上踩出整齐的脚印。他将一份加密文件传输至中央数据库,屏幕上立刻弹出镇魂鼎的能量输出曲线图:“第九次实验的异常数据找到了,饕餮纹的金色液体在低温环境下粘度会增加,导致能量传输出现 0.3 秒的延迟 —— 这就是稳定系数波动的原因。”

江浅放大曲线图的波动节点,那些锯齿状的峰值正好对应着绝对零度场发生器的运行周期。她想起李教授解读的甲骨文 “水火既济”,突然意识到镇魂鼎的青铜材质在零下环境中会发生晶格收缩,就像冻僵的手指难以灵活运动。

“艾略特教授,冷却系统能采用梯度降温模式吗?” 她指向发生器的参数面板,“让鼎身保持在 5c,只对血玉琮实施深度冷却,这样既能稳定晶格又不影响能量流动。”

老教授的助手立刻在虚拟屏幕上调整参数,模拟动画显示梯度降温模式下的能量传输曲线变得平滑如镜。水晶球投射的温度场模型中,镇魂鼎周围的橙红色等温线与血玉琮的蓝色区域形成完美的过渡带,像冷暖气流在山谷中和谐交汇。

哈桑教授突然在古文字组的工作区发出惊呼,埃及学者的荧光笔在纸莎草文书上划出密集的红线。江浅快步走过去,发现他正在比对冥界审判图案与五怨器的能量分布,天平两端的羽毛与心脏在能量场中形成的比例,与实验中的黄金分割误差值完全吻合。

“这不是巧合!” 哈桑的卷舌音里带着激动,他用虚拟标尺测量图案中的偏差角度,“荷鲁斯之眼的瞳孔在绘制时就存在 0.5 度的倾斜,这与我们观测到的相位误差完全一致 —— 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李教授颤巍巍地举起甲骨文拓片,苍老的手指点在 “中” 字的竖画上:“老祖宗的智慧啊!这个字的竖画故意向左偏了半度,就是为了补偿能量传输中的自然偏差 —— 这是最古老的校准方法!”

当两种文明的校准参数输入系统时,全息投影中的误差曲线突然大幅回落。江浅看着屏幕上重新生成的理论模型,那些红色的异常值被金色的补偿线温柔包裹,就像先民的智慧在守护着现代的探索。

“新模型的容错率提升了 4.7%。” 陈博士的声音带着如释重负的轻快,她将优化后的参数导入模拟系统,十二面体空腔内的能量漩涡立刻呈现出更稳定的形态,“但还有个隐患,当‘烛龙’恒星的辐射强度骤降超过 0.5% 时,整个系统的同步率会跌破 70%—— 我们需要建立辐射预警机制。”

江浅调出全球射电望远镜阵列的监测数据,屏幕上的红色预警线在三天后的时间轴上闪烁。那颗十三万光年外的暗红色恒星,其辐射波动正呈现加剧的趋势,像颗不稳定的心脏在宇宙深处跳动。

“让席尔瓦院士在马丘比丘加装辐射监测站。” 她对着通讯器下令,目光掠过屏幕上的太阳石模型,“用太阳石的光敏特性制作预警装置,当辐射强度异常时,立刻切换至备用能量源。”

夜幕降临时,实验室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不是故障,而是系统自动进入了节能模式 —— 连续十二次实验耗尽了安全区三分之一的备用电源。江浅看着数据台上自动生成的优化方案,每个参数调整都凝聚着不同文明的智慧:超导镀膜技术来自英国,梯度降温算法源自中国古籍,辐射预警机制借鉴了古埃及的天文观测……

艾略特教授的水晶球在黑暗中发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屏幕上的全球协作图谱。十七个观测点的光点此刻已连成坚固的网络,像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织就的防护盾。江浅知道,三天后的五星连珠仍充满未知,但此刻在实验室里流淌的数据,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实验结果 —— 那是不同文明跨越时空的握手,是人类面对宇宙时最坚定的回答。

当最后一组优化参数归档时,五怨器在十二面体空腔内安静悬浮。血玉琮的血色游丝与玄铁镜的幽蓝光带在能量场中轻轻触碰,不再有丝毫偏差。江浅想起李教授常说的 “和而不同”,或许完美的稳定,从来不是消除差异,而是让每个独特的存在都找到最和谐的位置。

她走到观察窗前,安全区的防护罩外,星辰正沿着亘古不变的轨迹运行。那些闪烁的光点中,有一颗属于 “烛龙” 恒星,有一颗属于马丘比丘的太阳石,还有一颗,属于实验室里这群为了守护家园而彻夜不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