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气候边缘 > 第149章 苔藓穹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墨飞解开西装第三颗纽扣时,手背蹭过迪拜塔外墙的玻璃。上午九点的阳光经过双层隔热膜的过滤,依然在金属袖扣上灼出光斑。他低头看了眼温度计:室外51c,体感温度62c。

“刘教授!三号冷却塔的数据流断了!”对讲机里传来工程师沙哑的吼声。刘宇正蹲在花坛边,食指拨开覆盖在智能苔藓上的砂砾。这些基因编辑过的植物本该呈现灰绿色,此刻却在烈日下泛着诡异的蓝光。

“让备用机组提前启动。”李墨飞抹了把滑到下巴的汗珠,转头对安保队长喊:“把红毯撤了!高温会让化纤材料释放有毒气体。”

开幕仪式被迫推迟四十七分钟。十二名工程师挤在临时搭建的遮阳棚下,平板电脑屏幕因为高温出现色斑。李墨飞抓起冷却剂喷雾罐,对着主控台接口猛喷。

“苔藓的荧光反应是自我保护机制。”刘宇将显微镜递给总工程师,“看这些叶绿体结构,它们在反射紫外线。”镜头里,苔藓细胞正以每分钟3次的频率收缩,像无数微型呼吸泵。

空调系统突然过载的警报声中,3个阿联酋儿童跑过警戒线。最大的女孩约莫十岁,用椰枣叶编的头环兜着几块冷却塔掉落的金属片。“这个能换冰吗?”她指着物资发放点的移动冷库,脚上的塑料凉鞋已经部分融化。

下午两点零七分,六架增雨无人机升空。气象学家哈桑盯着雷达图上的积雨云:“湿度不足12%,催化剂可能引发沙尘暴……”

话音未落,第一波碘化银已经洒向云层。李墨飞看着监控屏上跳动的电磁数据,突然发现刘宇的种子吊坠在发烫——那个装着非洲铁木种子的玻璃瓶,正渗出淡黄色汁液。

降雨在20分钟后到来。拇指大的雨滴砸在滚烫的混凝土路面上,瞬间蒸腾起白雾。空中监测仪突然发出刺耳鸣叫,沙尘暴与雨云形成的电磁漩涡,正在干扰苔藓的湿度感应系统。

“关闭所有户外喷淋!”李墨飞冲向总控台时,看见那群孩子正用椰枣叶收集雨水。叶片在高温中迅速卷曲,将水分锁成一颗颗颤动的银珠。

地下三层的生态控制中心保持着22c恒温。刘宇将病变的苔藓样本放入培养皿,显微镜显示菌丝网络正在分泌黑色粘液。“是过度应激反应,”他指着显示屏,“把西区遮阳网的透光率再降低15%。”

李墨飞注意到通风口有细小的黑影闪动。抄起手电筒照过去,发现三只栗喉蜂虎正在啄食苔藓上的虫卵——这种本该在春季迁徙的鸟类,竟在酷暑中存活下来。

“它们把巢筑在冷却塔导流板后面。”工程师调出热成像图,四十度的金属表面上有6个鸟巢,“幼鸟喙部有灼伤痕迹,但羽翼发育正常。”

傍晚6点23分,沙尘暴吞没了城市天际线。刘宇站在观测窗前,看着基因编辑的胡杨树苗在狂风中弯成六十度角。他的种子吊坠突然开裂,非洲铁木的嫩芽顶破玻璃瓶,根须扎入控制台缝隙。

“快看温控数据!”监测员突然大喊。在户外温度突破55c的极限值时,所有苔藓种植区的地表温度稳定在38c——那些蓝光苔藓形成了天然隔热层。

李墨飞抓起对讲机:“立即启动应急方案c!把备用苔藓孢子混入人工降雨!”他在漫天黄沙中看见孩子们用椰枣叶头环兜着苔藓块,像捧着微型绿洲穿梭在楼宇间。

次日凌晨4点,12辆洒水车沿主干道喷洒苔藓孢子。刘宇跪在监控中心地板上,用镊子将非洲铁木的根须接入生态网络。晨光初现时,大屏幕上的热力分布图泛起涟漪状的蓝斑。

“西区降温4.2c,湿度上升至19%。”工程师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李墨飞望向窗外,发现那群孩子睡在冷却塔阴影里,融化的凉鞋粘着几片发光的苔藓。

正午12点整,联合国秘书长按下启动键。智能苔藓在三十秒内覆盖了直径三公里的露天广场,地表温度从68c骤降至41c。李墨飞在致辞时发现刘宇的种子吊坠开花了——米粒大的花苞里,淡金色的花粉正随风飘向人工湖。

当第一个气候难民家庭走进荫凉区时,暴雨毫无征兆地降临。这次是真正的季风雨,苔藓在雨水滋润下迅速增殖,将沙丘染成蓝绿色。李墨飞看见那群孩子脱掉上衣接雨水,背后的晒伤正在苔藓冷敷下消退。

洗手间的感应水龙头不断失灵,李墨飞第三次甩动湿漉漉的双手时,余光瞥见蓄水池边缘的异样。3只栗喉蜂虎幼鸟漂浮在循环过滤网上,橘红色的喉羽像烧尽的火柴梗,细爪蜷缩成灰色的问号。他蹲下身,发现池壁附着着尚未消解的纳米冷却剂——这是白天给服务器机房降温时泄漏的。

“李博士?需要帮忙吗?”保洁员推着工具车停在门口。李墨飞迅速用纸巾包住鸟尸塞进口袋,人造丝面料立刻被渗出的冰水浸透,贴着大腿皮肤像块正在融化的薄冰.

宴会厅的冷气开得太足,香槟塔表面凝着水珠。刘宇的食指关节敲击着平板电脑边缘:”上周的盐碱化检测数据显示,地下十米处的ph值已经突破8.5^……”

“但日降雨量增加了3毫米!”哈桑的络腮胡上粘着蛋糕碎屑,手里的气象报告被空调风吹得哗啦作响。李墨飞插入两人之间时,西装右袋的幼鸟尸体滑到内衬底部,隔着衬衫能感觉到细微的羽管摩擦。

落地窗外,苔藓蓝光在沙丘表面流淌。白天运送难民的卡车轮胎印正在被夜行沙狐重新塑形——那些梅花状的爪印精准地踏在轮胎纹凹陷处,像在进行某种神秘的填字游戏。李墨飞想起女儿用橡皮泥修补玩具车辙的模样,喉头突然发紧。

“我们测算过临界值。”他打断哈桑挥舞报告的动作,“盐碱化会在两年内侵蚀新建的苔藓农场,但眼下这三十万难民需要……”

刺耳的瓷器碎裂声截断话头。侍应生打翻的椰枣蜜饯在地毯上黏成棕褐色沼泽,三只沙漠甲虫从装饰盆栽底部窜出,贪婪地啃食糖分。刘宇突然抓起餐刀蹲下,刀尖挑起一只甲虫:“看它们的鞘翅!”

在吊灯照射下,甲虫背甲呈现出与智能苔藓相同的蓝绿色荧光。李墨飞摸出辐射检测仪,数值在接触甲虫外壳时飙升到85μSv\/h——这是白天苔藓异常发光时的辐射残留量.

宴会主管关掉音乐宣布提前散场时,李墨飞在消防通道找到运冰车的司机。这个满脸雀斑的年轻人正用阿拉伯语骂骂咧咧地擦拭车斗,融化冰水在水泥地面汇成微型湖泊,十几只趋光的沙漠蝇正在水面产卵.

“今天往苔藓农场运了多少冰?”李墨飞递过手帕。

“28吨,但有一半在路上就化了。”司机指着车斗里残余的冰碴,“那些该死的蓝苔藓像在呼吸冷气,冰块隔着保温层都被吸干了。”

李墨飞回到实验室时,防护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三只蜂虎幼鸟在解剖台上排列成放射状,便携x光机显示它们的嗉囊里塞满荧光苔藓孢子。当他把检测探头伸向泄殖腔时,警报器突然尖叫——幼鸟骨骼的锶-90含量超标400倍。

窗外传来沙狐的呜咽。夜视监控画面里,那只小兽正在撕咬轮胎印中的苔藓丛,每扯下一片蓝绿色植株,沙地上就会腾起转瞬即逝的荧光尘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