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宝殿内,香烟袅袅,金身佛像慈悲地俯瞰着众生。
苦乘方丈跪在蒲团上,枯瘦的背影在烛光下显得愈发萧索。他没有念经,也没有叩拜,只是静静地跪着,仿佛一尊风干的雕塑。
六名亲手培养的三代精英弟子,就那样走了。
他亲口下的令。
每一记禅杖落下,都像打在他自己的心上。
但他别无选择。
不能让少林千年的声誉,毁于一旦。
可如今,声誉保住了吗?
是他管教不严,识人不明,才让孽障混入山门,犯下这等滔天大罪。
罪过,是他的。
良久,他俯下身,将额头深深地贴在冰冷的地面上,声音沙哑而疲惫:“佛祖在上,弟子……有罪。”
“师弟,罪不在你。”
苦乘方丈身体一僵,缓缓回头,只见苦辩、苦性两位师兄,不知何时已站在了他的身后。
苦辩依旧是那副邋里邋遢的模样,只是眼神中,没有了往日的戏谑,只剩下沉重。
苦性则面沉如水,双手合十,目光落在佛像上。
“师兄……”苦乘方丈张了张嘴,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声苦涩的叹息。
“痴儿。”
苦性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如钟,“当年火工头陀叛寺,我少林遭逢大劫,比今日凶险百倍,我们不也挺过来了?如今,你身为方丈,岂能先自乱了阵脚?”
火工头陀。
一个尘封已久的名字,让老僧的思绪,瞬间回到了数十年前那场血与火的动乱中。他们三人,正是从那场劫难中互相扶持、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这份情谊,早已超越了寻常的师兄弟。
苦乘方串起一丝惨笑:“师兄教训的是。只是……我少林,病了。病在骨子里。”
他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骇人的精光:
“那六个孽徒,只是被推出来的替死鬼。真正的凶手,还藏在寺中。而且,能瞒过我,瞒过戒律堂,瞒过达摩院,将六个心性大变的弟子安插进核心层……此人,必然是我少林高层!”
此言一出,苦辩和苦性皆是瞳孔一缩。
这个猜测,太过惊人,也太过可怕。
“所以,”苦乘方丈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我准备,死一次。”
“什么?!”
苦辩手中的鸡腿“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师弟,你疯了!”苦性也失声喝道。
“我没疯。”苦乘方丈的眼神异常平静,“如今,敌在暗,我在明。我若不死,那条毒蛇,就永远不会露出他的獠牙。只有我‘死’了,方丈之位空悬,寺内大乱,他才有机会跳出来,争权夺利,到那时,我们才能将他一举拿下。”
这是一个何等悲壮,又何等无奈的计划。
堂堂少林方丈,竟要用假死,来骗出寺中的内鬼。
苦辩弯腰,默默捡起地上的鸡腿,用僧袍擦了擦,却没有再吃。
他看着自己这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弟,眼中满是心疼与悲哀。
苦性紧闭双眼,胸膛剧烈地起伏着,显然内心正在进行着天人交战。
良久,他睁开眼,道:“好。但只靠我们三人,不够。你需要帮手。”
苦乘方丈点了点头:“我正是此意。如今寺内,人心难测,信得过的人,不多了。”
“三德那小子,可以算一个。”
苦辩开口道,“他一心痴于武学,对权势毫无兴趣,为人又刚正不阿。他闭关冲击宗师已有多日,也不知情况如何。我去叫他出来。”
“好。”苦性应道,“那……神魈顾渊呢?”
提到这个名字,苦乘方丈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
“此人,是一柄双刃剑。”他沉吟道,“他实力深不可测,心性更是坚如磐石,若能得他相助,自是如虎添翼。但……他非我佛门中人,行事全凭本心,不受任何约束,我怕……”
“怕什么!”苦辩打断了他,“都到这个时候了,还管他什么佛门不佛门!只要能救少林,别说是个武痴,就是个魔头,老衲也敢请!我去!我去跟他说!”
说罢,他便风风火火地朝外走去。
……
藏经阁内。
顾渊正盘膝坐在一堆经书前,眉头微蹙。
他面前摊开的,是一本《维摩诘经》。
此经,他已看了三天。经文中的佛理,他能看懂,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窗户纸,无法与自身的武学之道,真正地融会贯通。
尤其是其中“不二法门”的妙谛,让他隐隐有所触动,却又抓不住那丝稍纵即逝的灵光。
“施主,可是遇到了难处?”
苦辩的声音,毫无征兆地在顾渊身后响起。
顾渊眼皮都未抬一下,对此并不意外。这藏经阁,本就是人家的地盘。
“《维摩诘经》讲的是‘心净则佛土净’,说的是出世与入世不二,烦恼与菩提不二,生死与涅盘不二。”
苦辩自顾自地坐到顾渊对面,捻起一页书卷,“施主你武功已至化境,追求的是至强之道,这本是‘入世’。但你又心如止水,不为外物所动,这又是‘出世’。”
“你杀人,是为了扫清道路上的障碍,这是‘烦恼’。你悟道,是为了追求武学的终极,这是‘菩提’。在你身上,这‘不二法门’,早已体现得淋漓尽致,又何须向故纸堆里求索?”
一番话,如醍醐灌顶,瞬间点醒了顾渊。
是了。
他一直试图去理解佛理,却忘了,他自己,本身就是佛理的最佳诠释。
道,不在经书里,不在言语中,就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之间。
顾渊没有道谢,他知道,这老和尚突然跑来指点自己,绝非善心大发。
既然对方不说,那这白得的便宜,为何不占?
旋即,他将心中积攒多日的玄妙疑问,一股脑地向苦辩抛了出来。
苦辩起初还只是随口解答,但越听,脸上的神情就越是震惊。
这年轻人,究竟看了多少书?
他对佛、道、武三家经典的理解,竟已到了如此骇人听闻的地步!
他提出的问题,个个直指核心,深奥无比,连他这个浸淫佛法近百年的老僧,都得仔细思量才能回答。
一场论道,就在这藏经阁中,悄然展开。
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只有一问一答,一言一语。
久而久之,他体内的《心意诀》,在这些佛道至理的浇灌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层阻碍他许久的,从六十九级到七十级的瓶颈,那层薄如蝉翼的窗户纸,在无数智慧火花的碰撞中,被悄然点燃,烧灼,最终——
化为乌有!
70级返璞归真,破!
轰!
一股无形的气浪,以顾渊为中心,轰然扩散!
藏经阁内,所有的经书,无风自动,哗哗作响。阁楼之外,正在洒扫的几名少林弟子,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宏大意念从天而降,让他们心神摇曳,几乎站立不稳,纷纷骇然地望向藏经阁的方向。
“这是……有人顿悟了?”
“好可怕的武道意志!是谁在藏经阁里?”
而身处风暴中心的苦辩,更是百感交集。
他看到了。
在顾渊的身后,隐约浮现出一尊顶天立地的虚影。
那虚影,时而是手持拂尘、飘然出尘的道人,时而是宝相庄严、拈花微笑的佛陀,时而又是手持长枪、战意冲霄的武神。
三道虚影,最终缓缓融合,化作了一个模糊不清,却又包容万象的混沌光团。
见状,苦辩不由地嘴巴微张。
我滴个佛祖爷!
这怪物快要领悟武魂了啊?!!
光芒散去,异象消失。
顾渊猛地睁开双眼,眸生金光,差点闪瞎苦辩的眼。
他并不知过去了多久,但此次收获匪浅。
《心意诀》被他一口气推衍到了90级,达到了地阶上品的层级;九阳真经的70级屏障,他也唾手可破。
感受到体内汹涌澎湃的内力,顾渊没有丝毫惊慌,因为他已经能够控制自己体内的所有内力,甚至能够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损一寸而诸身无伤。
在心法的加持下,千般特性加身,也能不露声色。
这就是返璞归真级功法的强大。
顾渊露出了笑容。
没想到,自己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一门功法就练到了返璞归真之境,接下来就是冲击天人合一了。
感受着体内那股圆融如意、生生不息的内力,以及那种仿佛能洞悉万物本源的奇妙感觉,心中一片空明。
他看向苦辩,平静地开口。
“说吧,你帮我,所求为何?”
苦辩看着眼前这个气息内敛到极致,却又仿佛与整片天地融为一体的年轻人,深吸一口气,拱手郑重道:“老衲想请施主,救我少林。”
他将寺内有内鬼,四大家族被灭门,以及方丈准备假死破局的计划,和盘托出。
“如今少林,已到生死存亡之秋。”
此话一出,他原以为顾渊会面露惊讶,或是有所动容。
然而,顾渊的神色,没有丝毫变化,平静得如同一潭死水。
这让苦辩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