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在环的澄光尚未弥散,吴仙已穿过昼夜天最后一缕明暗气。周身的道韵骤变——不再是昼域的昭明或夜域的幽隐,而是一种清宁与浊动交织的玄妙,像握着半块凝着云气的玄铁,既触得到道韵的温润,又觉着手底魔息的沉烈正沿着掌纹漫开。
“这便是道魔渊。”渊底荡出声息,既带着道韵流转的清和,又裹着魔息奔涌的狂烈,“比昼夜天多了层‘本’。”
眼前的渊薮被一道玄黑的界痕劈成两半。
渊南的道域,万物都透着澄澄的“正”。莹白的“清玄镜”悬成道轮,镜心嵌着道族的“道韵纹”,道生时会漾出月华般的清辉,落在“太初坪”上织出层层叠叠的道纹;青碧的“道根草”长满云崖,草芯藏着道族的“太初晶”,道盛时会抽出玉簪般的草茎,朝着道轮的方向舒展,落在“玄牝龛”上聚成流转的道胎。道族的族人皆着“道袍”,袍上的道韵纹圆融如太极,他们托着“清玄镜”,每一次运转,道域的道界便往外扩一分,将渊北的魔息逼退数里。
渊北的魔域,万物都浸着沉沉的“逆”。暗紫的“浊元幡”展成魔帐,幡角缠着魔族的“魔纹”,魔生时会卷出墨浪般的浊息,落在“万魔滩”上烙出层层叠叠的魔痕;赤红的“魔骨花”绽满血岩,花芯淌着魔族的“魔核浆”,魔盛时会裂出獠牙般的花瓣,迎着魔帐的方向张合,落在“噬魂台”上聚成跳动的魔火。魔族的族人皆披“魔甲”,甲上的魔纹狰狞如夔龙,他们挥着“浊元幡”,每一次震颤,魔域的魔界便往南漫一寸,将渊南的道韵晕染几分。
此刻,道魔界上正翻涌着激烈的冲撞。道族的“清玄镜”照向魔骨花,本该涤荡魔息的清辉竟像泼在火山上的冰水般蒸腾起白雾,镜面反而被魔纹蚀出蛛网般的裂痕;魔族的“浊元幡”拂过道根草,本应吞噬道韵的浊息竟像撞上冰壁的狂涛般碎裂成沫,幡面反而被道韵纹烙出淡淡的道痕。
“道怕的不是魔纹,是‘乱’——怕魔息冲散了道基,道根草成了无韵的枯草;魔防的不是道韵纹,是‘滞’——怕道韵禁锢了魔性,魔骨花成了无烈的死瓣。”吴仙走到道魔界的正中央,指尖的共在环微微震颤,环光漫过界边一块半道半魔的“道魔石”,石上忽然浮出两段交叠的影。
一段影里,一百年前的道域突发“道滞灾”,道韵纹纷纷僵化如死,是魔族长老取了魔核浆的精魄“极魔珠”,融在道族的太初晶中,才让道脉重活——原来道族的道基,需魔性的冲荡才能灵动,否则便会因过“静”而枯寂。
另一段影里,八十年前的魔域遭遇“魔乱劫”,魔纹渐渐狂乱如疯,是道族老翁采了太初晶的精髓“极道晶”,掺在魔族的魔核浆里,才让魔脉重凝——原来魔族的魔性,需道韵的梳理才能有序,否则便会因过“动”而溃散。
道族的大真人正对着块“容魔玉”蹙眉。玉是魔族用魔纹凝的,本该纳魔息,可他用太初晶养了八十年,玉身总在道魔界处爆出刺眼的道芒,像被无形的道韵撑裂;魔族的大魔头正对着块“纳道石”叹息。石是道族用太初晶养的,本该容道韵,可他用魔纹裹了八十年,石体总在道魔界处渗出暗紫的魔液,像被无形的魔息蚀穿。
“你养的不是晶,是想让道韵有处活的盼;他裹的不是纹,是想让魔性有处束的愿,原是同本生。”吴仙示意道族大真人往容魔玉里嵌半颗太初晶——魔纹触到晶时,竟顺着玉纹缠出莹白与暗紫交织的道络,太初晶漫到玉侧时,凝出青碧与赤红相扣的魔纹,两纹相缠,玉身竟润如温玉,既不失道韵的清宁,又含魔性的沉烈。
又让魔族大魔头往纳道石上覆半道魔纹——太初晶遇到纹时,漾出的道辉竟顺着魔纹流转,魔纹裹住石身时,渗出的魔液竟缠着太初晶凝聚,石体霎时坚如玄钢,既含魔性的沉烈,又藏道韵的清宁。
道魔界的玄黑界痕忽然泛起流光,渊南的道根草旁,竟钻出株赤红的魔骨苗,苗叶缠着草茎结出半道半魔的晶果;渊北的魔骨花上,竟生出丛青碧的道根苔,苔丝混着花芯凝成半魔半道的玉浆。
道域中央的“道祖台”与魔域中央的“魔皇台”同时震颤。道祖台上刻着道族的“先天图”,魔皇台上绘着魔族的“后天纹”,此刻天图被魔纹遮得黯淡,地纹被道韵纹蚀得模糊。道族族长举着“太极旗”,旗上的道韵纹每亮一分,道域的清玄镜便明一分,逼得魔族的魔骨花往回缩了数里;魔族首领握着“修罗牌”,牌上的魔纹每暗一寸,魔域的浊元幡便烈一寸,染得道族的道根草往内缩了数里。
“这‘斗’,是忘了‘济’。”吴仙踏上两台之间的虚空,共在环的光漫过两台,那些黯淡的天图与模糊的地纹忽然亮了——“先天图”的“道生”与“后天纹”的“魔灭”在虚空相叠,竟拼出个“衡”字。
“两百年前,道族的‘道源泉’枯竭,是谁用魔纹引了魔息溪,帮你们蓄了泉眼?”吴仙问道族族长,又转向魔族首领,“一百五十年前,魔族的‘魔渊’崩塌,是谁用道韵纹筑了道基堤,替你们固了渊壁?”
道祖台与魔皇台同时发出钟鼎般的轰鸣,天图与地纹在虚空绞成道魔相济的气轮。有个道族少年摸出块嵌着魔纹的道佩,魔族少女掏出颗裹着道韵纹的魔珠,佩与珠相触时,竟透出半道半魔的柔光——那是两千年前两族合制的“道魔契”,早被当作禁宝埋在渊底的“弃道渊”里。
弃道渊里的残件忽然动了:道族崩裂的“容魔盏”飘向魔族碎裂的“纳道杯”,太初晶顺着魔纹渗进去,竟凝成只“道魔盏杯”,盛道韵时能纳魔息,容魔息时能存道韵;魔族碎掉的“纳道盘”滚向道族裂了的“容魔碟”,魔纹缠着道丝漫开,竟锻出只“魔道盘碟”,承魔息时能载道韵,托道韵时能化魔息。
道域的道根草旁,道族的少年正教魔族孩童用太初晶润魔骨花——花芯里渗进晶光时,竟结出半道半魔的果核,护住了将溃的魔性;魔域的魔骨花上,魔族的少女正帮道族孩童用魔纹通道根草——草茎里缠进魔纹时,竟抽出半魔半道的新枝,稳住了将枯的道基。
吴仙掌心的共在环亮得纯粹,光里映出更本源的影:鸿蒙之初的“太极境”中,阴神与阳神正隔着混沌界对峙,阴神的“玄阴珠”聚敛万阴,阳神的“正阳玉”生发万阳。
共在环的光,终于趋近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