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一等人在王英山亲卫的带领下,一路疾驰,历经两日终于抵达了太子所在的中央营帐边缘。
他们站在一座山巅之上,极目远眺,只见营帐如繁星般密布,兵营如长龙般蜿蜒,各种将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而中央营帐上方,那面大武红色龙旗更是迎风飘扬,气势磅礴,令人不禁为之震撼!
“这可真是壮观啊!”李三一不禁感叹道。
“是啊,人一上万,人山人海,果然不假。”一旁的吕凡附和道。
据随行的王英山亲卫队队长介绍,这里聚集的人数足有三万之多,而且这还仅仅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军队都驻守在虎牢关与敌军对峙呢!如此庞大的军队,每天所消耗的粮草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走!”李三一不再迟疑,调转马头,如离弦之箭一般向山下疾驰而去。
一路上,他们穿越了十几道关卡,每一道关卡都戒备森严,守卫如临大敌。当距离营帐还有五里时,亲卫队便无法再继续前进了,因为前方已经是太子的核心区域,非经允许不得擅入。
李三一和吕凡下了马,徒步走向营帐。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道关卡,李三一身上的各种随身携带的武器被毫不留情地卸了下来,而吕凡却被禁止进入。
太子护卫们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李三一卸下来的一堆武器。这些武器琳琅满目,令人咋舌:三把锋利无比的刀、一把威猛的戟、一把连射弓弩还附带两胡箭矢、手持式弓弩、马鞭,甚至连他头上戴的发簪都是特制的兵器,脚上的鞋子也暗藏玄机,里面竟然藏着刀子和细绳。此外,还有一个急救包和一袋干粮。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重量绝对不轻,保守估计也有八十斤,甚至可能接近百斤!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李三一的盔甲并没有被卸下。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副盔甲可不简单。盔甲里面还藏着一层柔软的护甲,而在软甲里面,竟然还有一层坚硬的护甲。这三层防护,可谓是层层设防,固若金汤。
这软甲可是鱼富贵费尽心思,让情报部门花费重金购买而来的。据说,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成品,其价值高达十万两银子!为了测试它的坚固程度,鱼富贵还特意用刀、剑、戟、箭矢等各种武器对其进行了猛烈攻击,但结果除了在表面留下一些浅浅的痕迹外,软甲竟然毫发无损。
检查完毕后,李三一独自一人踏入了最后一道关卡,留下了目瞪口呆的太子护卫们。
早在第一道入口处,守将便急忙将李三一到来的消息传递给了太子。
李三一脚步坚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他径直走向营帐。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外面的世界被黑暗笼罩,然而营帐内却灯火通明,十来盏马灯将整个营帐照得亮堂堂的。
进入营帐后,李三一的目光落在中央的营帐内。那里坐着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的面容清秀,仪表堂堂,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富贵之气。在他身后,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武各中原王朝的大地图,仿佛在展示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掌控和野心。毫无疑问,这位年轻人便是太子。
在太子的左后方,站着一个太监模样的人,他身着华丽的服饰,面容谄媚,似乎对太子毕恭毕敬。
下首处,一位老年将军正端坐在椅子上,他身材魁梧,气势威严,大马金刀的坐姿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而其他七把椅子则空空如也,显得有些冷清。
营帐的两侧,摆放着各种刀、枪、剑、戟等兵器,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但这些简单而实用的兵营营帐,却与李三一自己的营帐颇为相似。
李三一走到营帐中央,单膝下跪,微微低头,朗声道:“臣李三一拜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营帐内回荡。
太子见状,哈哈大笑起来,连忙说道:“免礼,平身,赐座!”
“多谢殿下!”李三一听到太子的话后,站起身来,然后,他转过身去,小心翼翼地将半个屁股放在椅子上,似乎生怕自己的动作过于粗鲁,会引起太子的不满。
太子微笑着看着李三一的动作,接着向他介绍道:“这位是东征指挥部的英国公朱达开。”
李三一闻言,立刻站起身来,他的身体挺得笔直,如同一棵青松。他的目光落在朱达开身上,眼中透露出尊敬和谨慎。他对着朱达开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同时说道:“卑职参见英国公。”
朱达开见状,哈哈大笑着说道:“哈哈哈,早就听闻北方有个文武双全的少年将军李三一,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他的声音洪亮而豪爽,充满了对李三一的赞赏之情。
李三一被朱达开如此夸赞,脸上露出一丝谦逊的笑容,他连忙说道:“愧不敢当,在英国公面前,我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兵罢了,实在不敢言勇啊!”
太子见两人交谈甚欢,便插话道:“好了,都坐吧!”他的声音温和而亲切,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一阵轻松。
待两人分别在左右两侧坐定后,太子开口问道:“定北侯,这一路上可还顺利?”
李三一赶忙站起身来,他的动作依然显得十分恭敬。他回答道:“多谢殿下挂念,这一路上可谓是顺流而下,顺风顺水啊!”
“那就好,不用站起,就坐下说。你回答一个,站起一次,累不累?”太子笑道。
“多谢殿下,”李三一道,重新坐下。
“这次把你从北疆调过来,想必林侍郎已经跟你说过了,孤想让你来负责维持三州的治安,你对此可有什么想法吗?”太子面带微笑,开门见山地问道。
李三一略作思考,然后回答道:“回殿下,微臣确实有一些初步的想法,但由于尚未实地查勘,对具体情况了解不够深入,所以担心会影响到殿下的判断。”
太子摆了摆手,笑道:“无妨,如今天气渐冷,前线战事也处于对峙阶段,你不妨先说来听听。”
李三一点头应道:“是,殿下。微臣在秦州胭脂城时,曾有过几次剿匪的经历。依微臣之见,首先应当派出所有的斥候,对土匪和贼寇的情况进行全面侦查,以便掌握他们的活动规律和藏身之处。”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接下来,要在各个交通要道部署兵力,并设置关卡,加强对过往人员和物资的盘查,防止土匪和贼寇流窜作案。”
“然后,在确定了土匪和贼寇的具体位置后,我们可以集结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对其进行逐一围剿,务必将他们一网打尽。”李三一继续说道。
太子听得频频点头,问道:“嗯,如此甚好。不过,最后你提到的安抚,又是为何呢?”
朱达开显然对这一点很感兴趣,目光紧紧地盯着李三一,似乎在期待他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落草为寇,可能也是迫不得已。咱们在这里,也算是入侵者,别人害怕也正常。只要给他们公布咱们的政策,很多人还是不愿意为匪贼寇的。”李三一解释道。
““需要多少兵力?”朱达开一脸凝重地问道。
李三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道:“如果要彻底剿灭匪患,最少需要五千兵力。不过,具体各个节点需要布防多少兵力,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朱达开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接着又问:“嗯,这并不是信口开河!那么,关于安抚这块,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
太子也插话道:“是啊,对于这些土匪贼寇,不能仅仅只是武力镇压,还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安抚措施。”
李三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我想可以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对于那些本地能够安置的土匪贼寇,可以让他们留下来,给予一定的生活保障和工作机会,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而对于那些无法安置的,嘿嘿,我们可以把一部分土匪贼寇俘虏送到河西郡去,让他们去开荒、屯边。”
太子听后,若有所思地说:“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既可以解决这些土匪贼寇的出路问题,又可以防止他们死灰复燃。”
朱达开接着问:“三州共有民众二百多万人,你那里能够安置多少呢?”
李三自信地笑道:“去个几十万应该还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