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靶场,一片荒凉的戈壁滩上,紧张的气氛几乎凝固成实质。
三架改装过的高空侦察机已经在跑道上准备就绪,飞行员们坐在驾驶舱内进行最后的设备检查。
这些飞机外表看似普通,但机腹和机翼下都安装了特制的无线电发射装置和定向天线,是\"高空三机无线电定位制导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李明远站在控制塔内,通过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发射阵地。
那里,两枚改装过的\"空击-1\"导弹静静地立在发射架上,等待着这次决定命运的测试。
\"所有系统检查完毕,一切正常,\"无线电里传来机组人员的报告,\"请求起飞。\"
批准起飞,\"指挥官下达命令,\"按照预定航线飞行,到达指定空域后,启动无线电定位系统。\"
三架飞机依次滑入跑道,轰鸣着冲向天空,很快变成了高空中三个小黑点。
\"李总工,您觉得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张部长站在李明远身旁,声音里带着紧张。
李明远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继续盯着远处的导弹发射架。
说实话,他心里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这套系统是他根据未来知识和当前技术条件匆忙拼凑出来的,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效果如何,只有实弹测试才能证明。
\"理论上,成功率应该在85%以上,\"他最终说道,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信,\"但这是首次测试,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控制塔内的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监控着各项数据。
三架飞机上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已经启动,正在不断发送编码信号。
\"信号强度稳定,频率精确,三角定位系统运行正常,\"一位技术员报告道,
\"地面接收站接收到的信号清晰,三点定位计算结果与实际位置误差小于5米!\"
李明远微微松了口气,至少第一步是成功的。
三架飞机形成的无线电定位网络已经建立,现在关键是导弹能否正确接收和利用这些信号。
\"准备发射第一枚导弹,\"指挥官下达命令,\"目标:西北方向350公里处的模拟建筑群。\"
控制塔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监视器和数据屏幕。
\"倒计时:10、9、8...\"
李明远握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但他几乎感觉不到疼痛。
\"...3、2、1,发射!\"
远处的发射架上,第一枚\"空击-1\"导弹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咆哮着冲向天空,很快就消失在视野中。
\"导弹已接收三点定位信号,自导系统启动,\"技术员紧盯着数据屏幕,
\"计算单元运行正常,导弹已确认自身位置和目标坐标。\"
控制塔内静得出奇,只有仪器的滴答声和技术员的简短报告。
\"导弹飞行正常,速度稳定,路径符合预设,\"技术员继续报告,\"已飞行100公里...200公里...正在调整飞行路径...300公里...\"
李明远紧张得手心冒汗。
这是关键时刻,导弹已经飞出了常规雷达的跟踪范围,完全依靠自身的制导系统和三机无线电定位。
\"导弹接近目标区域,\"技术员的声音略微提高,\"距离目标50公里...30公里...10公里...\"
控制塔内的每个人都屏住呼吸,几乎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导弹击中目标!\"技术员突然大喊,声音因兴奋而变调,
\"远程观测站报告,导弹准确命中模拟建筑群中心,偏差不超过8米!\"
控制塔内爆发出一阵欢呼,工程师们互相拥抱,军官们用力握手。
张部长激动地拍打着李明远的肩膀,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成功了!真他妈的成功了!\"张部长几乎是吼着说,\"李总工,你又创造了奇迹!\"
李明远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第一枚导弹的成功证明了\"高空三机无线电定位制导系统\"的可行性,龙国现在拥有了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
\"准备发射第二枚导弹,\"指挥官很快恢复了冷静,\"目标:东北方向400公里处的防空阵地。\"
第二次发射同样成功。导弹精确命中了400公里外的目标,偏差仅为12米,仍然在可接受范围内。
测试结束后,控制塔内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庆祝会。
\"李总工,\"军部主任握着李明远的手,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这次测试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可以对敌国的生化武器基地进行精确打击。你为龙国的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明远谦虚地点点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都付出了巨大努力。\"
\"但没有你的核心算法和指导,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张部长插话道,\"现在,我们需要尽快将这套系统应用到实战中。情报显示,敌国的生化武器计划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我们必须抢在他们之前行动。\"
李明远点点头:\"我建议立即启动量产计划,改装更多的'空击-1'导弹,同时准备至少六架备用飞机,确保无线电定位网络的稳定性。\"
张部长当即拍板:\"同意!从现在开始,全厂进入战备状态,24小时不间断生产。我们的目标是,一周内完成20枚'空击-1'导弹的改装,准备对敌国的生化武器基地进行精确打击!\"
李明远走出控制塔,远远望着机场上停放的三架功勋飞机。
回到研发中心,李明远立即投入到了量产工作中。
作为这套系统的核心设计者,他需要解决大量技术细节问题,确保每一枚改装导弹都能可靠工作。
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忙碌。
铁臂-1机器人被安排在最关键的电子组件装配线上,它们精确的操作使得小型计算单元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
李明远站在装配线旁,看着机器人灵巧的\"手指\"将微小的元器件精确地安装到电路板上,心中涌起一种奇特的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