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染黄清溪两岸时,学堂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信。信封上沾着淡淡的墨香,落款是“京城药商林氏”。圆觉拆开信,里面还夹着一张宣纸,纸上画着清溪的枇杷,笔触稚嫩却鲜活——正是货郎带到京城的那筐枇杷,被一位官家小姐临摹下来,还特意托人打听了清溪学堂的地址。
信里说,京城的药铺近来多了不少标注“清溪培育”的药材,药效比寻常药材好上许多,连太医院的御医都赞不绝口。林掌柜想请圆觉带着孩子们去京城,一来让孩子们看看更大的世界,二来也想请他们给京城的药农讲讲种植诀窍。孩子们围着圆觉,捧着信纸叽叽喳喳,眼睛亮得像夜空里的星星,连最腼腆的小阿牛都攥着圆觉的衣角,小声说:“师父,我想看看京城的麦子是不是和清溪的一样。”
出发那日,村民们早早地候在路口,有的给孩子们塞了晒干的枇杷干,有的把新织的布缝进孩子们的行囊,药农们还特意装了一马车的药材种子,说要让清溪的种子在京城也能生根发芽。圆觉牵着孩子们的手,沿着清溪往前走,阳光洒在水面上,像撒了一层碎金。孩子们走累了,就坐在河边歇脚,小阿牛从怀里掏出那本《乡野农事录》,在新的一页画上了清溪的河、路边的草,还在旁边歪歪扭扭地写:“要把清溪的故事带到京城去。”
到了京城,林掌柜早已在城门口等候。马车穿过热闹的街道,孩子们好奇地扒着车窗,看路边卖糖葫芦的小贩、挂着幌子的店铺,还有穿着不一样衣裳的人。林掌柜把他们安置在一处有院子的宅子里,院子里空着的土地,正好能让孩子们种药材。第二天一早,孩子们就拿着锄头忙活起来,圆觉在一旁指导,路过的人都围过来看,有人问这是什么药材,有人夸孩子们能干,还有几个京城的学子,蹲在地里跟着学分辨药材的叶子。
没过几日,太医院的御医真的来了。孩子们紧张地攥着衣角,圆觉却笑着让他们把自己种的药材拿出来,给御医讲怎么选种、怎么浇水、怎么防虫害。御医听着听着,不禁点头称赞:“没想到你们小小年纪,竟懂这么多农事药材的学问。”后来,御医还邀请孩子们去太医院,看那里收藏的药材标本,给他们讲药材治病的道理。小阿牛捧着太医院的标本册,眼睛都看直了,小声跟圆觉说:“师父,我以后也要种出能治病的好药材,让更多人不生病。”
京城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要回去的时候。林掌柜给他们准备了满满一马车的书,有关于各地农事的,还有医书的刻本,说要让清溪学堂的书架子更满一些。临走那天,京城的药农们也来了,他们给孩子们送了自己种的果子,还说等明年春天,要带着京城的种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