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卫扬回来时手上提了不少东西。
从国营商店买了一盒红烧肉、一盒土豆炖鸡、还有红烧鱼。
他还从百货商店买到了少量的大米、小米和丙等面粉。
一些单位虽然乱糟糟的,但国营饭店和百货商店都还在营业。
他特意去百货商店转了一圈,发现商店内陈列的商品种类很少,不少货品都处于缺货状态。
特别是粮食,不是他不舍得买,而是供应实在是太少了。
“婶儿,你要是不和我们走,得多做点准备。”
看到卫扬带了这么多东西回来,张翠正想说他破费,听到他的问题,愣了愣,问:“做啥准备?”
卫扬道:“家里要是在乡下有亲戚,就去换点粮食,商店里的供应之后可能会供不上,以后是什么情况也说不准。”
张翠恍然大悟,点头说:“是该多准备准备,改明我就去乡下看看。”
卫扬说:“我和你一起去,你这边都稳当了,我才放心走。”
张翠心里热乎的不行,越看卫扬越满意。
男人最重要的就是有责任心,她闺女找的这个对象一看就能顶起家里的事。
“小卫啊,我不是啥也不懂的小年轻,你用不着想把啥都给我办好,我自己能行。”
卫昭说:“婶儿,一个女婿半个儿,你要是认卫扬这个未来女婿,就让他和你一起忙活,这是他应该做的。”
卫扬觉得他三姐还是有点用的,说话总是能说到他心坎里。
张翠笑着说:“认认认,咋不认呢,小卫我是再满意不过了。”
在一旁眼巴巴许久的双胞胎问:“妈,咱能吃饭了吗?”
张翠瞪他俩一眼,嫌这俩货眼里只有吃的,和卫昭那三个孩子比起来,她家俩小子就像是好动好玩好吃的皮猴子。
卫扬笑说:“赶紧吃吧,鱼凉了就不好吃了。”
张翠今天蒸了一大锅红薯小米饭,小米还是借来的,炒的一盘鸡蛋也是借来的。
最近这光景乱糟糟的,粮食都不好借了。
杀千刀的鲁建西,这个狗东西到底什么时候能死?
“小卫,来这一趟花了不少钱,往后你们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别在婶儿这浪费了…”
张翠说话时,见卫扬突然起身,不由止住了话。
卫扬坐的位置面对着窗户,见窗户那有黑影晃动,他立马起身拉开了门。
正往里偷看的鲁建西被抓了个现形,他立马直起身,面上换上了一副无所畏惧的表情走到门口,挺直了胸膛和卫扬对视。
看到外面的人,张翠眼里顿时充满厌恶、戒备、恐惧。
鲁建西脸皮很厚的打着招呼:“婶儿,吃饭呢。”
看到鲁建西今天是一个人来的,张翠多少放松了些。
“你来干啥?”
鲁建西是来看张翠家什么情况的,最主要是看卫扬走了没有。
卫扬双眼充满警告意味的说:“我昨天的话你当做耳旁风?”
鲁建西笑着举起双手,“我今天来啥也不干,就是想和婶儿说几句话。”
他一脸挑衅的看向卫扬:“同志,别紧张,我说完就走,不耽误你们吃饭。”
张翠知道他狗嘴里吐不出什么好话,却没想到能听到那些让她恶心至极的话。
“婶儿,你知道吗,前阵子我好心收留了叔,结果他睡了我媳妇,现在我媳妇跑了,昨天他又回来求我,我这个人心软,又收留他了,他说我是老林家最有出息的子孙。”
话落,张翠的表情变了,卫昭的表情也变了。
双胞胎嘴里还没咽下的肉都不香了。
卫扬走到鲁建西身旁,居高临下威胁意味十足的看着他说:“你走不走?”
鲁建西知道自己拳头没他硬,嬉皮笑脸的说:“马上就走。”
转身时他还特意刮了一眼卫昭,笑嘻嘻的问:“婶儿,这是你闺女吗?”
看着咋不太像呢?不是说张翠的闺女也就二十?
卫昭眯着眼看着鲁建西,此时她的神态和卫扬眯眼时像极了。
“眼珠子盯到你姑奶奶脸上了。”
卫扬举起拳头,鲁建西咧着嘴心跳加速的跑向楼梯口。
卫扬不紧不慢的跟在后面。
到了筒子楼外,鲁建西见他还跟着,心里跳了跳,脸上的笑终于收敛了,开始撒丫子狂奔。
卫扬在原地盯着他的背影,没追。
要是杀人不犯法,鲁建西得死在他手上好几回。
楼上,张翠被恶心的吃不下饭。
她想不通林大海咋是那样的人。
双胞胎也食不下咽。
他们爸竟然说那个坏蛋是林家最有出息的人,鲁建西明明是个大坏蛋!爸是不是傻了?爸都被那个坏蛋打过,为啥还要回去找那个坏蛋?
想不通啊,双胞胎咋样都想不通。
卫昭被鲁建西的眼神盯的浑身发毛,嘴角绷着,心情显而易见的不好。
卫扬上楼后见屋里气氛不对,笑着说:“婶儿,别让他影响咱们的好心情,你不高兴,他就高兴了。”
张翠点头,觉得他说的对,但表情还是忧心忡忡的。
卫昭再次劝道:“婶儿,跟我们走吧,你闺女肯定也希望你带着他们一起过去,刚才你也看到了,那个人不会善罢甘休的。”
双胞胎仰着脸说:“妈,我们一起去找姐吧。”
张翠说:“我们要是去了,就是你姐的拖累,到了那,我能干啥?”
卫扬正欲说他可以给她找工作时,张翠就说:“小卫,这工作是露白亲爸没了后国家补偿给我的,我哪能说丢就丢?去了那边,还得给你添麻烦,我一家都指着你过活,露白在你那还抬得起头不?”
卫扬说:“我和露白结了婚就是一家人,我的工资就算养一大家子也养的起,你是她妈,以后就是我妈,她弟就是我弟,我照顾你们天经地义,我肯定能给你找到工作,你们也用不着指着我过活,不存在露白在家里能不能抬起头的问题,婶儿,你别固执了,那边没什么不好的,到了那照样能落地生根。”
卫扬大概懂张翠的顾虑。
老一辈不舍得离开生长的地方,既有对这里的眷恋,又有对未知生活的恐惧、担忧,在熟悉的环境里夜里才能睡的踏实,一切都是因为习惯、且惧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