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 第557章 第二台鲲鹏计算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个不用咱们提醒,上面早就想到了,不过物资运输车辆太多也有影响,这才想问问。”,张奎说道。

“那这就真没办法了。”,李枭摊了摊手。

这要是后世倒是好办的多,履带式运输车、极地运输车等等!都可以作为运输工具,但现在可不行,以现在的技术根本就办不到。

和张奎聊了一会,等到张奎走后,李枭就去了一趟猫猫车研究小组,把事情说了一遍,之后就一头扎进了旁边的实验室。

“隐身涂料”的事情他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经过了100多次的实验失败,算是终于弄出了配方。

配方中各种原料需要二十多种,像是有机硅酸盐、二氯二苯基硅烷、增强型防冻剂等等!

虽然弄起这些材料有些困难,但好在这些材料都早就被研究出来了。

只有水溶性Sm682环氧树脂和Kh560硅烷偶联剂,两种材料属于特定型号的材料,费了他一番功夫,否则的话十天前就能研究的差不多。

不过研究出来后,李枭只简单在实验室进行了一下实验,又研究起了其它的技术。

要知道在后世,想要达到隐身效果单一个雷达隐身涂层是完全不够的,用的基本上都是多频谱隐身复合涂层配方,通过多频谱隐身复合涂层就能实现,包括雷达、红外、可见光等多维度隐身效果。

多频谱隐身复合涂层虽然有难度,但啃完了那几十篇论文,李枭心中多少也有些底气。

这算是他为未来做的准备。

虽然现在还没有红外、可见光这些探测手段,但马上就会被研究出来。

根据李枭查的资料,在今年m帝就会研究出第一代红外型 AIm-9b “响尾蛇” 空空导弹,这一款导弹就采用了红外导引技术,这也是预示着红外探测技术的成功。

也是在今年长波热像仪问世,这在这个年代算得上是一种新的探测手段,可以通过检测物体发出的热辐射来形成图像。

也是在今年全球第一台强度干涉仪,也会被研究出来,这也是为可见光探测技术打下了基础,而这些迟早都会用到探测上。

既然有些把握,李枭肯定是想着把多频谱隐身复合涂层配方,到时候也可以提早装配。

等到之后和其它国家产生冲突的时候,没准也能靠着这一技术,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而想要弄出其余两种涂层其实也不容易。

可见光也被叫做红外迷彩层,它不是单一的涂层,而是由三大涂层组成,深绿涂料、中绿涂料、土黄涂料,三种一起才能够抵挡红外的探测。

热红外调控层虽然只有一个涂层,但配方也是很复杂的。

最后还要加上一个基体适配层,基体适配层作用也是很大的,它的作用是连接基材,所谓的是连接基材就是与功能涂层相连的一个涂层,作用就是解决个涂层之间的 “不兼容性”,确保涂层的的稳定性、功能性和耐久。

还有就是缓解界面应力,减少涂层开裂,防止腐蚀、氧化和磨损情况的出现,增加使用寿命。

虽然这一涂层不是功能涂层,但想要研究出来也不简单,可以说这些涂层就没一个简单的。

一直到了三月底,研究这才基本上告一段落,不过还没来得及测试。

计算机研究所就又传来了好消息,第二台鲲鹏计算机已经制造了出来。

“好,我这就过去。”,听到电话那边罗教授所讲,李枭高兴的道,直接叫上张向东就去了研究所。

“李工您来了。”。

李枭点了点头道:“罗教授呢?”。

“在办公室。”。

“那我自己去就成,你忙你的!”,说着直接就去了办公室,敲了几下门这才推门走进去。

罗教授见到李枭到来也是站了起来道:“小枭走,看看去,上次你说的互传要是如何实现?”。

年前李枭说了这件事后,罗教授就已经想了很久,知道需要用到电话线,但具体该如何传,心中却没有底。

看到李枭到了拉着他就起了机房,两台鲲鹏1号计算机,放在了两个机房当中,李枭检查了一下路线,就道:“这个是线路的接口,要把线路通过插头链接在计算机上。”。

在连接完毕,李枭就又来到了计算机前,开始手动设置两台设备的通信速率,两台设备的通信速率要保持一致,才能够进行传递信息。

不过这还不算完,这只是完成了初步的设置。

之后还要在发送端,通过汇编指令向UARt控制器写入数据,然后在接收端,通过中断机制监听数据信号。

李枭一边讲解一边进行实操。

在全部弄好后,就开始通过电传打字机输入电话号码,两边机房都是各有一台电话的,在输入号码后,调制解调器自动拨号。

在发动的计算机上设计完毕后,李枭就又带着人去了另一个机房,才是机房内的计算机显示屏幕上,已经显示出了是否同意链接的一个窗口,李枭直接同意了链接。

等了不到片刻,计算机上就显示链接已经完成。

这也让李枭松了口气,这算是成功了一大步,看到成功李枭也不愣着,打开文本编写了一段话。

“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保存卡就开始传输。

众人看到大气都不敢喘,看到这边开始上传,李枭又去了另外一边,选择了一个新的存储的磁盘,这才按下了接收。

很快文本就传了过来,当李枭打开那个文本,众人看到 “世界第一,遥遥领先。”几个字时。

众人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虽然他们早就知道要干什么,但嘴上说说和成功是两回事,都感觉到了不可思议。

计算他们还能理解,毕竟那是硬件运行后产生的结果,但这种传输,通过一条线怎么就能把信息传递到另一台电脑上,这是一个问题。

虽然不少人一时想不通,但也都不由欢呼了起来。

“成了,我们成了。”,一个人忍不住道。

“我们这一次又是世界第一。”,又一人道,脸上还露出了兴奋、自豪的表情。

他们就是研究计算机的,太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了,虽然目前看着用处不是很大,但确是一种尝试,一次突破性的尝试。

打破了物理空间限制,也打破了“孤立计算” 的局限,意味着今后 “异地计算单元可以协同响应”。

也就说是两个不同地方的计算机,可以跟别处理不同的数据,然后最后再利用这一功能进行汇总。

就比如完全可以把多台计算机,进行链接,然后台负责采集传感器数据,一台负责实时计算,然后最后一台负责将结果输出到显示器,这样操作一时可以节省时间,二也是可以分散算力,解决算力不足的问题。

不过这只是使用方法,他真正的意义远比这要大的多。

可以说这种传输,可是会影响今后计算机发展的一次突破,也为人们埋下了 “网络思维” 的种子,许多工程师都会意识到“多台计算机组成系统” 的可能性。

也正是这个想法,直接影响了1969年ARpANEt的诞生。

而ARpANEt虽然算不上是互联网,只是一个运营的分组交换网络,但也正因为ARpANEt,才有了后来的互联网,ARpANEt算的上上全球互联网的鼻祖,互联网的前身。

“李工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能不能在给我讲讲,我还是有些没有明白。”,欢呼过后,一个人迫不及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