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原来范仲淹根本就没有去过岳阳楼?}
{我还以为能够将岳阳楼的景色写的这样好的人,一定是亲自去看过,而且还是在岳阳楼待了好久才对,结果你告诉我,这些优美的词句,全都是纯靠想象得来的?}
{范大大,要不您跟李白大大交流一下吧!我觉得你们在想象这一方面,还是挺有共同话题的!}
{再加上一个诗鬼李贺!}
{对对对,还有李贺!}
{李贺的诗,相比起李白的诗,想象的意味并没有这么浓重,但是他的诗,不管怎么看都是鬼气森森的!}
{可以看看什么时候再把李贺也给投上去,我真的很好奇李贺的生平和他的精神状态!}
{《岳阳楼记》!这可是语文课本上的必背篇目!}
{又来一位文学大佬!}
{宋朝虽然是公认的软弱王朝,但是他们的文化确实是灿烂,仁宗一朝更不用说,文学家那简直就是一抓一大把!更别提那届最离谱的龙虎榜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不止文章写得好,官做的也很不错!}
{确实,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赋词篇,还真的大多数都出自一些干实事儿的官员手中!}
{比如我们的苏轼大大!}
{苏轼这家伙,那可是不管被贬到何处,都能为老百姓干事的好官!}
{人家的性格还豁达,到处溜达着吃好吃的!}
{看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可真是完全看不出来这家伙竟然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只得了一个乙等!}
{科举考试是所有大宋文人的盛会,能够考到乙等也很不容易了,只不过范仲淹怎么才九十多名?明明这文采也不差啊!}
{就是,庆历新政之前,不是说文采才是科举考试排名的首要条件吗?这么一看,当初给范仲淹看卷的官员是不是收受贿赂,故意判这么低的?}
{应该不是,范仲淹写的这篇文章,是有感而发得,要知道,很多文章就是因为有了感情才能写的更好,可能科举考试的试题,没出到范仲淹那根感情的筋上?}
{有可能,就像我们写命题作文,写的那叫一个痛苦,你要是让我自由发挥,那就下笔有神!}
{《岳阳楼记》中,写了岳阳楼在晴天和阴天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和景色,除了景色描写之外,还在里面掺杂了范仲淹自己的一些感慨,很明显,这就是范仲淹将岳阳楼的天气比喻为自己的在官场上的处境!}
{晴天的时候,就象征着自己受到重用,在朝中极尽尊荣,阴天的时候,就象征着自己在朝中被排挤,被诬陷的现状!}
{这么一说,《岳阳楼记》能写的这么好就不足为奇了!}
{与其说这是在写岳阳楼的天气,还不如说是在写官场上的各种境地!}
{原来滕子京不叫滕子京啊!你看这事闹得!}
{滕宗谅也是一个为民干实事的好官,虽然也是受到了新政的牵连被贬谪了,但是人家有实力,很快就凭借着治理有方又升职了!}
{滕宗谅其实在北宋的官场上也还算是有名,毕竟也是做到了礼部员外郎的人,只可惜能够拿出手的文学作品实在不多,要是没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想来也就是那些专门研究北宋官员的教授博士们能知道他吧!}
{又一个因为作品和好友而广为人知的人!老祖宗们真的应该多想想青史留名的门道了!}
{跟名人做朋友这种方法虽然是旁门左道,但是它有用啊!}
{宋朝的升迁制度其实很唯心,那些熬足了资历的人可以升官,那种确实有政绩的人也有可能升官!}
滕宗谅此时还在朝中,他虽然是范仲淹的好友,也是支持改革的人,但是他向来不怎么参与朝堂上的各种争斗,只是一心一意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他本来以为自己这种小透明,既没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文学作品,又没什么很拿得出手的政绩,一定会消失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没想到竟然因为范仲淹的一篇文章而青史留名了?
原来之前那些官员们私下里各种议论的青史留名小技巧竟然是真的!
不愧是我的至交好友!
感动.jpg
范希文!这一次我滕子京一定会力挺你!!
滕宗谅感动的眼泪汪汪,拿起自己的袖子欣喜的按了按眼角,转头就看到了周围人虎视眈眈的眼神。
“陛下!臣自请担任岳州知州一职!”
一个臣子眼珠儿转了两转,正气凛然的出列请求外放!
哼哼,既然滕宗谅这个家伙能够凭借着一座重修的岳阳楼名声大噪,他们上当然也可以!
不就是重修一座楼嘛!
滕宗谅这个家伙想修,恐怕还得费很大的力气,又是发动群众,又是搞募集捐款,或者说还要上奏朝廷,请求朝廷拨款!
而他就不一样了,家中有钱,想修就修!
只要能够青史留名,别说是修一座岳阳楼,就是把岳州所有出名的古楼都修一遍也没什么问题!
只要能够青史留名,他家中一定会支持他的!
这个官员刚说完,其他眼红的官员们就知道了这家伙的想法。
好家伙,这里还有一个抢跑的!
“官家!臣也可以出知岳州!”
“官家!岳州那种穷乡僻壤,还是让臣去吧!臣年轻,经得住折腾!”
“黄口小儿闭上你的嘴!”
一个头发花白的官员赶紧出列,他就是那种全靠熬资历升官的人。
现在有个现成的功劳摆在他的面前,为了能够在新政实施的时候保住自己的官职,当然是要赶紧上啊!
暂且贬官有什么关系?就像是滕宗谅一般,只要有政绩,很快就能重回中央!
“官家!臣认为让年轻人去很不合理,岳州不好治理,这些年轻人还是靠不住,还得是我们这种老臣老能把握得住!”
这种破天的富贵,还得是他们这些老家伙才能接住啊!
这些人争先恐后,完全忘记了他们与范仲淹可不熟,范仲淹能给滕宗谅做赋,可不一定也会给他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