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网游动漫 > 大唐凌烟志 > 第381章 宗室晋封固国本,灵州奏凯定边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1章 宗室晋封固国本,灵州奏凯定边功

当太子李建成接过东部前线指挥权的诏书时,太极殿的铜壶滴漏正记录着这个王朝的关键时刻。李渊在赋予储君空前军权的同时,敏锐地意识到,要巩固朝廷权利核心,就必须先巩固宗室藩屏,尤其是助其成为皇帝的关陇军事集团,此刻正需要新一代的将领来延续荣光。

与此同时,北疆的狼烟从未真正熄灭,当太子在出征山东平定内乱时,帝国需要另一位能征善战的宗室坐镇西北,抵御突厥与梁师都的威胁。于是,一场关乎宗室册封与边疆防务的部署,在这个多事之冬的长安悄然展开。

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中,夜幕初垂,长安皇城内,太极殿两侧的蟠灯次第亮起。中书令封德彝捧着紫檀木名册匣趋步进殿时,看见侍中陈叔达正与吏部尚书杨恭仁低声交谈,门下省给事中在廊下校勘诏书,尚书省左右丞带着舆图候立丹墀,三省主官齐聚,预示着今夜将定鼎宗室格局。

陛下,封德彝展开绢帛名册,自晋阳起兵六载,宗室子弟征战四方,今当循《武德令》授以显爵。他刻意略过淮阳王李道玄新败之事,但殿中每个人都嗅到空气里弥漫的焦虑。

李渊抚着玉带,目光扫过十八个朱砂圈定的名字:突厥在北,黑闼复起,此刻大封宗室,诸卿以为如何?

正合时宜。陈叔达持笏回应,昔汉高封建同姓,终成七国之乱;今陛下分封诸王,当使相望相助。他特意指向灵州方向,略阳公李道宗镇守北疆,尤需重爵以壮声威。

杨恭仁补充道:按制,郡王食邑二千户,配亲事府、帐内府。然河北战事吃紧,可暂缓实封,先定名分。

几日前,灵州城头,朔风卷过,旌旗猎猎作响。年仅二十岁的灵州总管李道宗手按城垛,凝视着远方掀起的漫天烟尘。这是贼寇梁师都之弟梁洛儿引着数万突厥铁骑,如黑云般压境而来。

“总管,突厥前锋已至三十里外!”斥候的声音带着颤抖。

李道宗冷笑一声,年轻的面庞上却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着:“传令,四门紧闭,偃旗息鼓。”

三日后,突厥人见城中毫无动静,戒备渐松。是夜,李道宗亲率五百精骑,自西门悄然而出,绕至敌营侧翼。

“听我号令,”他低声对副将道,“待他们篝火最盛时,直取中军。”

子时刚过,突厥大营突然火起。李道宗一马当先,银枪所向,敌军人仰马翻。梁洛儿在亲兵护卫下仓皇北逃,遗下粮草辎重无数。

然而,不过两日,探马再报:“郁射设引突厥精骑进驻五原故地,与梁师都结成同盟!”

这一次,李道宗不再固守。他亲率大军北上,昼夜兼程,在黄河畔与郁射设展开决战。唐军箭如飞蝗,铁骑如潮,直杀得突厥人丢盔弃甲,被迫退出经营多年的五原故地。

捷报传至长安时,李渊正在批阅各地奏章。他放下手中朱笔,对侍立身旁的裴寂笑道:

“昔年魏武赞任城王彰‘好为将’,今观道宗用兵,何其相似!年纪轻轻,便知示弱诱敌、出奇制胜,更难得的是懂得乘胜追击,开拓疆土千里。”

说着,他起身行至殿外,望着北方的天空:“这样的将才,岂能仅以郡公之位相待?”

窗外北风呼啸,李渊想起月前李道玄孤军覆没的惨状,禁不住紧握了一下拳头。这些年轻宗室,既是屏障,也是牵制,既要靠他们巩固李唐根基,又要防范尾大不掉。最终他执朱笔批红:准奏。令太常寺备九锡仪仗,择吉日行册封礼。

此次册封的十八位宗室,实为李渊构建权力金字塔的战略布局:

李道宗(20岁)任城郡王,李渊堂侄,任灵州总管,北御突厥;李孝恭(31岁)赵郡王,李渊堂侄,任荆湘道行军总管;李神通(45岁)淮安郡王,李渊从弟,任山东道安抚大使;李神符(38岁)襄邑郡王,李渊从弟,并州总管;李道玄(已故)淮阳郡王,追封阵亡的李渊子侄;李道兴(22岁)胶东郡王,李渊子侄,时为李世民麾下骑将;李博乂(35岁)陇西郡王,李渊兄子,任掌宗正寺;李奉慈(33岁)勃海郡王,李渊兄子,任益州行台丞;李瑗(38岁)庐江郡王,李渊堂侄,原洺州总管;李孝常(29岁)义丰郡王,李渊从弟,任华州刺史;李琛(41岁)襄武郡王,李渊堂弟,任利州总管;李叔良(36岁)长平郡王,李渊从弟,任镇守泾州;李德良(34岁)新兴郡王,李渊从弟,任潞州刺史;李幼良(28岁)长乐郡王,李渊从弟,任凉州都督;李哲(39岁)济南郡王,李渊堂弟,任虢州刺史;李裕(25岁)平原郡王,李渊侄,任天策府参军;李度(27岁)丹阳郡王,李渊侄,任陕州总管;李韶(24岁)晋陵郡王,李渊侄,任齐王府司马。

十一月廿九日辰时,太常寺雅乐《昭和》奏响,承天门外陈列着十八套玄衣纁裳。李道宗居首,身着衮冕九章,腰悬金鹊刀,目光掠过丹陛下的貔貅战旗,三日前他刚在灵州击退突厥,甲胄的血腥气尚未散尽。

制曰:门下省侍中陈叔达展卷朗声,咨尔略阳公道宗,禀灵岳渎,列爵山河。今授尔任城郡王,锡以白茅,永固藩屏......

当金绶带落在肩头时,李道宗想起战死的堂兄道玄。他抬眼望向太极殿飞檐,那里悬着的铜铃正被北风吹得铮铮作响,仿佛阵亡将士的英魂在注视着这场权力更迭。

册封持续至午时,十八位郡王在太庙完成祭祀。礼成,新晋郡王们却各怀心思。有人摩挲着印章思量站队,有人已在心中勾勒封地版图。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