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了甘州以及李元昊被册封为太子后,党项人这边暂时停止了对河西地区的用兵,吃饱了怎么也得消化一下,无论是对李德明的党项政权还是对于李元昊本人来说都是如此。在这之后,李德明竭力想要促成的一件大事就是为李元昊请婚于辽国,他要让自己的儿子也做辽国的驸马爷。
我们暂且抛开党项人不谈,还是把目光拉回到宋朝。
在李元昊成为党项太子的这年十二月,丁忧期满的范仲淹在首相王曾和晏殊的共同荐举之下重回官场履职。赵祯下旨召范仲淹入京,然后让其以大理评事之职充任秘阁校理。这个官职不算很大,只是一个负责校勘和整理三馆图书典籍的文职官,但这却几乎是一个大宋官员想要成为顶级大臣的必经之路。换言之,范仲淹从这时候起就已经被朝廷当成未来的栋梁之才在加以刻意栽培。
时间转眼进入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这一年在整个仁宗朝都可以说是堪称极其重要的一年,因为从年初的正月开始大宋的顶级官场就开始剧烈震荡。在此后的半年时间,枢密使曹利用被贬至死,次相张士逊被罢官外贬,参知政事鲁宗道辞世,首相王曾被罢官外放,北宋的整个东西两府都震颤不已。
我们先来说曹利用。
纵观曹利用的倒台以及他随后自杀身亡的前后整个过程,这件事几乎可以写成一部扣人心弦且充斥着各种阴谋和算计以及无数血泪和教训的历史悬疑类报告文学——论曹利用的倒台。
之前我们就已经提到过曹利用在冯拯和王钦若相继离世之后在刘娥和赵祯面前的种种不当举止和言行,他现在是朝堂上资历最老的重臣,而且因为他为人随性且恃功自傲,所以他不但被刘娥所不喜,也被很多同僚所恶。宰相王曾就曾经对其在太后和皇帝面前的骄横而加以当面怒斥,那位出使辽国敢于对辽国君臣一顿咆哮的孔道辅更是劝谏刘娥应该尽快将曹利用罢免出京,可以说曹利用的处境基本上与当年的寇准相差无异——人皆怨之。但是,曹利用对此却是毫不在意并依然我行我素:我曹利用一不造反二不结党三不揽权,而且我还对国家立有大功,你们敢拿我怎么样?
曹利用自以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在整个大宋朝堂横着走,因此他连皇太后刘娥的账也不买。当时刘娥的亲族以及她的那些亲信太监都想通过她的皇太后身份为自己谋取个一官半职,而刘娥也会对这些人里面的某些人量才而用。于是,她就批个条子下去让中书省或枢密院给此人派个官。
这事为什么是东西两府都有份儿呢?因为文职官需要由中书省的宰相王曾首肯,而武职官需要由枢密使曹利用批准才行。面对刘娥叫人送出来的条子,王曾虽然不会完全照办,但如果此人真的还有点能力或才识他还是会给刘娥这个面子,但曹利用在这方面就纯粹是一只铁公鸡:批什么批?都是些没本事的货,就想着靠裙带关系走后门,朝廷可不是养废物的地方!
如此一来,这般不通人情的曹利用几乎就把整个后宫都给得罪了。刘娥倒还好说,她是皇太后,曹利用这样做虽然会让她不爽,但她还不至于把曹利用恨得咬牙切齿,可刘娥身边的那些太监就不同了。得罪了皇帝(摄政皇太后)身边的太监会招来什么后果?历史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吧?但是,一个人之所以没能避免历史悲剧在他身上的重复,究其原因就在于那个教训没有发生在他自己的身上。
眼瞅着曹利用打死也不肯给自己或亲族赏官,这些心怀怨愤的太监就开始想着另辟蹊径以达偿所愿,他们想到的办法就是走“家人路线”。要说这个法子可谓是历代以来百试不爽的绝妙大法,古今多少官场上的正人君子最后都是倒在了自己家里人从背后捅来的那一刀上。这些给自家人背后捅刀的人要么是坑了丈夫的妻子,要么是坑了老爹的子女,要么则是坑了儿子的父母,曹利用这辈子最大的悲剧也是如此。
某次刘娥又下了一道批条送往了枢密院,然后就是等待曹利用做出最终的批复。几天后,负责跟进此事的太监对刘娥说道:“太后,曹大人之前已经屡次驳回了你下的恩赏令,但这一次他一定会同意。”
刘娥不解,问道:“你怎么就这么肯定?”
这人回道:“因为曹大人家中的老母亲已经在私下里答应我了,她说她一定能帮忙促成此事。”
这件事情后来果然如这个太监所言,刘娥的这道条子竟然就真的通过了。刘娥对此的反应是勃然大怒,在这之前她还觉得曹利用是一个虽然态度不好但却秉公守制的忠良直臣,可此事却充分证明曹利用也不过如此。联想到曹利用在与自己对话时经常挺着个大肚子用手指敲击腰带的傲慢无礼之举,刘娥由此觉得自己算是把曹利用的真面目给看透了。
除了刘娥,曹利用还把小皇帝赵祯也给当成了一个可以毫不在意的摆设。
话说在宋朝的皇宫里有一项别具特色的君臣同乐活动,名曰“赏花钓鱼宴”,也就是皇帝和大臣们一起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进行赏花和钓鱼活动,然后再一同宴饮并在席间赋诗以和。这个活动其规模可大可小,小的话就是皇帝和宰辅大臣以及翰林学士等高官参与,规模大的话,在京五品以上的馆阁官员也能一起参加。太祖朝时期或是单独赏花,或是单独钓鱼或宴饮,将赏花、钓鱼、宴饮和赋诗合在一起始于喜好风雅的太宗皇帝赵光义,而将此作为定制则是宋真宗赵恒。
少年天子赵祯这年春天也在宫里举行了一次赏花钓鱼宴,这一次连馆阁官员也参与了,可谓是规模盛大,曹利用“公然僭越”的故事就发生在钓鱼这个事上面。按照儒家的传统和礼仪,在这种活动上,皇帝要是没钓上鱼来,那么其他人都不便拉杆,即使你的鱼竿被鱼给拖走了也不得拉杆,要不然怎么能够体现出领导的能力和地位呢?这天赵祯的运气很好,他没花多久就钓上来一条鱼,接下来就轮到这些臣子自由发挥了。
时任馆阁校勘的彭乘是第一次参与这种活动,所以有些规矩他并不懂。看到皇上撤走了,他也按捺不住早就已经有些小激动的手——他的鱼早就在咬钩了。
就在彭乘做出准备拉杆的动作时,他身边的同僚赶忙对他说道:“呃!曹大人还没钓上鱼呢!你不能起杆!”
彭乘这下就纳闷了:你曹利用又不是皇上,你怎么也搞这种排场?不过,奈何自己官小,彭乘还是忍住手没有起竿。
等到曹利用终于起竿钓上鱼来后,只见一个太监赶忙拿一个红色的鱼网将那条鱼给捞了起来。这可就是犯禁的行为,因为按照规定只有皇帝赵祯才配用红色的鱼网,可他曹利用起鱼的时候竟然也是用红色鱼网,而且身为顶级大臣的曹利用明知道这个忌讳却不加以制止。
当这天的活动结束后,一直对此耿耿于怀的彭乘对身边的人说道:“曹大人位高权重却如此不避嫌,他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行此僭越之举,我看他迟早要大祸上身。”
被皇太后所否定,对自己的僭越之举毫不在意,被同僚所恶,被后宫里的太监所集体记恨,曹利用几乎可以说是将他身边的人都给得罪了,得亏他这时候没有遇到丁谓那样的人,要不然他的下场定然会比寇准还要惨。但是,说句公道话,曹利用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为人所讨厌之处,他也因此而得罪了很多人,但他在主观意识上却从来没想过要与谁为敌,他本人没有什么坏心眼,更没想过要刻意去整谁害谁,在这方面他比寇准都还要单纯。说白了,曹利用就是情商低。
试问:这世上有比丁谓还要阴险和狠毒的人吗?答案是有,而且就在曹利用的身边,还不止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那就是在后宫里的那些习惯了在大臣面前昂首挺胸的太监。曹利用最后的倒霉乃至是死亡都是拜这些太监所赐,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些太监对他早已是怒火中烧,而这里面对曹利用怒气最盛恨意最深的当属大太监罗崇勋。
罗崇勋与曹利用此时早已结仇,但这其中的原因却不是因为曹利用挡了这位太监大哥的升官发财之路,而是源于罗崇勋的一次自作孽。某天他因为犯事而被刘娥发觉,具体是什么事不得而知,反正刘娥是动了怒,她没有直接收拾罗崇勋,而是找了一个狠角色代她教训此人,这个狠角色便是曹利用。
曹利用是怎么收拾罗崇勋的呢?他把罗崇勋叫到枢密院,然后让人将罗崇勋的帽子和头巾都给取下,罗崇勋就这样披头散发地站在曹利用面前等待发落。这已经算是罗崇勋的奇耻大辱了,更让他不能接受和忍受的是,曹利用接下来像是训孙子一样对他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且骂了好长一段时间。对于平日里习惯了在众人面前作威作福的大太监来说,这种耻辱岂是能够忍受得了的?罗崇勋当时简直恨死了曹利用,他暗自发誓一旦有机会定要让曹利用加倍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