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25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347章 精耕细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况且现在要是再开垦土地,先不说有没有充足的人口来种植,光是种植中所需要的耕牛、犁铧等畜力和工具,就存在很大的缺口,更别提田间管理所需要耗费的巨大劳动力了。

去年本部这里的两万多亩土地,已经快要达到部落族人的照护极限,所以熊洪才决定,三分之一的耕地进行休耕,让族人能减轻一些照护工作,从而想办法提升现有土地的耕种潜力。

这样做并不是熊洪闲的慌,事实上,从去年种植的粟田面积和收成比例来看,熊洪发现绝大多数的粟田,亩产量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正常情况下,一亩粟田差不多能收获个120斤左右,但实际上,去年一年,除了本部开垦、种植较早的几处土地,剩下的亩产基本上都在100斤以下。

这就很成问题了,去年整个熊部落种植了亩土地,就算按照100斤一亩的产量,那也应该有石,可是最终收入多少粟籽?只有石,这就少了1500石,15万斤!

而如果按照正常情况下120斤一亩的产量,那去年无形中“损失”的粟籽,就少了一百万斤!

这也是为什么在其他族人觉得收获如此丰盛的时候,熊洪有些开心不起来的原因。同样是付出了族人的辛勤劳动、同样是花费了大量的照护时间,取得的成果,居然有这么大的差别,却有些让熊洪失望。

当然了,熊洪也能理解,毕竟去年大部分村子和营地的种植也才刚刚起步,大部分族人对田地的照料也没有太多经验,更别提这些土地还没有完全养熟,种植的效果肯定比不上部落本部的。

所以今年的种植规划,分为两个部分:本部这边缩减三分之一的耕种面积,转而提高亩产量,而在其他村子和营地,则根据各个村子的实际情况,小规模地扩大耕种面积,用数量来弥补质量上的差距。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提升亩产量,100亩亩产120斤的粟田,等同于120亩亩产100斤的粟田,那照料多出来的二十亩田,是不是更费事一些?

但石雪等人是不清楚熊洪打算的,他们还以为是族长看到去年的丰收,觉得没必要去种植这么多粟田呢。

这才有石雪等人焦急地等了几天后,顾不上还在假日里,就跑到宗庙,跟熊洪请教今年的春耕事宜。

“深耕细作,自然是以现有的土地为基础,尽可能的提高亩产。”

事实上,从第二年熊洪带人进行种植开始,一直在注重提升这些土地的单产,比如施加粪肥、冬耕、春耕,还有种植豆类植物用来养地,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将土地的肥力提升。

另外,为了提高产量,熊洪也在选种、浇水灌溉、驱逐鸟兽上下功夫,并注重田间管理,尽量安排族人去除草,在粟开花的时候进行人工授粉……这些方法,都对粟的丰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即便用了这些办法,对粟米亩产量的提升,看起来也不算很多,也就是十来斤的差距,但对比现在的亩产,却是一个很高比例的提升了。现在熊部落的种地技术,毕竟不比后世动辄六七百斤的亩产,每亩地哪怕是提升一斤半斤的,在目前种植面积不算小的情况下,多收获的粟籽,也足够一个村子的人吃上很久的。

“族长,是不是我做的不好?那今年我们需要怎么做?”

石雪有些迷茫,这两年种植粟田,每年秋天田野里一片金黄、一穗穗谷子弯着腰的场景,让她最为喜爱,尤其是当脱粒晒干后的粟籽被放到仓库里,看着一厫间一厫间里面都堆满了金灿灿的粟籽,这种感觉很难描述,却很让人着迷。

但族长说粟籽的亩产还要提升,这就让她有些不知所措,族长交待的事情,她基本上都按时地完成,难道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好?

熊洪看着眼前这个掌管部落农业生产的队长罕见地露出慌张的神态,便知道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

“不,正相反,你们做的已经足够好了,亩产量的提升,并不是一两年就能见到成效的,这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熊洪笑着摆了摆手,打消了眼前几人的不安,“就像当初我们筛选、培育个头更大、粟籽更多的粟苗一样,需要不断地去尝试。”

“而这几年,你们是最辛苦的。”

石雪看到熊洪不像是埋怨他们的意思,便也放下心来,这几年,大家都看到了种地带来的巨大收获,却很少有人能看到,他们的农业种植队从春耕开始,每天天刚亮就要去田间地头,驱赶鸟雀、检查出苗情况;大中午顶着烈日,在其他族人休息的时候,他们要去锄草;而在秋收之时,更是要十几个晚上睡不了一个整觉,就害怕下雨。

“只要能给部落提供足够多的食物,我们就感觉不到辛苦,”石雪听到族长的赞许和肯定,瞬间红了眼眶,但长久以来形成的“女强人”形象,又让她生生地忍住了,“族长有什么安排,尽管吩咐,我们一定会全力地做好。”

“嗯,你们农业队的努力,我一直看在眼里,你们做的够好了。”

不管是对土地的深耕,还是提高土壤肥力,亦或者是田间管理和日常的照料,石雪带领的农业耕种队,都几乎挑不出毛病,做的事情也都符合熊洪的预期。

不过种植业在熊部落也才刚刚起步,很多地方还是处在非常原始非常初级的阶段,而熊洪虽然知道一些种植的理论,但对于跟后世截然不同的种植条件,也只能尽量地去尝试去摸索。

“不管怎么说,要想使种植的作物一年比一年产量高,那首先就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尽量挑选个头大、饱满的籽粒。”

这个工作部落一直比较重视,而这些年部落种植的一些“试验田”,或者说是种田,也让部落的产量有了较大的提升。每年冬季,石雪都会带着族人,去将从“试验田”收获下来的粟籽进行挑选,作为春天种植的种子。

“嗯,选种这些事,你当初就说过很重要,我们每年都会筛选,”石雪点点头,这几天他们只在上午休息,下午的时候,就会带着二三十人,去存放种粮的厫间里筛选符合条件的种子。

“还有就是土地方面的问题了,去年秋收,你也看到,本部这边收获的粟籽,要比其他村子产量更高,既然种子是一样的,那就是因为土地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石雪点点头,本部这边在秋收后会进行秋耕,将土地里收割后剩下的粟杆、粟根都从地里刨出来,用耙耙好后,集中到一起晒干、焚烧。而且在春耕开始前,也会对土地进行更深的翻耕。

而在其他村子里,由于农耕所需的工具、畜力都要依靠本部这边的耕种队支持,每年秋收后的秋耕几乎就没有开展过,只是在春耕开始前,尽可能地抓紧时间,从而完成耕地的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熊洪对这些村子种植产量低下不满的原因,没有秋耕,就少了将土壤深层躲藏过冬的昆虫、草根等刨出来的环节,全部等到春耕才去做这件事,而春耕的窗口期又短,几乎不可能让族人在完成这些事情的同时,把土地再深耕一遍。

“如果说短时间没办法培育出更高产的种子,也没办法提升耕地的效率,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多给土地施肥。”

石雪带领的农业耕种队,不仅对种苗的种植非常重视,而且对提升土壤肥力,也做了很多工作。

比如堆肥,比如收集池塘、河道的淤泥,甚至是洒草木灰,都是为了尽可能地提升土壤肥力,让生长在土地上面的粟,能够结出更多更大的果实。

但光靠一个本部的农耕队,生产出来的肥料——无论是堆肥还是淤泥,都不是太多,连满足本部两万多亩的耕地都很勉强,更别提其他村子了。

所以熊洪现在特别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能够大规模生产肥料的办法,提升部落的土地肥力。

另外就是对于种植密度的规定,一亩地能种多少粟,这些也需要石雪他们来按照前两年的经验来规定,太多了,粟杆之间会互相争夺营养,造成减产,而太少了,又达不到亩产最大化。

“种植的密度,同样重要,这些事你们应该更加清楚。”

石雪点点头,每亩正常需要条播两斤的种子,要是按照以前撒播,会多费半斤种子,间苗起来也更麻烦,所以现在都采用条播的方式。

“部落的土地,不管是本部还是其他村子,都有很高的提升空间,”熊洪看着石雪几人渴望地听着他的讲解,瞬间有种自豪感,“不过这条增产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尝试,我希望看到的,就是农业队伍,能够帮助部落,收获更多的粟籽。”

勉励了一番之后,熊洪便将新的一年,他对农耕队的规划,在这些“资深专家”面前,提了出来。

“首先就是需要挑选一些种粟经验丰富的族人,来组成一支小队,专门来负责培育种子,在田地里寻找优良的植株,留作种子。并且要想办法提升土壤肥力,这件事,可能需要很久才能看到成效,但现在就要开始准备,这两天你挑选二十人出来。”

石雪点点头,的确如族长所说,粟米作为一种颗粒小、产量不高的作物,对种子的要求很高,就像当初,一开始只有七八十斤的产量,到现在的近一百三十斤,大部分提升都来源于对种子的筛选。

“其次是继续改善土壤肥力,以及深耕田地,”熊洪顿了一顿,组织了一下语言,让石雪他们能听懂,“就比如我们翻土需要往下翻二十厘米,太浅了,粟米就长不好。”

根茎叶等生物知识,石雪自然是没有学过,但熊洪了解一些,作为整个植株获取营养的部位,粟米的根能够生长的越长、越深,它能够获取的营养就越多,同时扎根深,也不容易倒伏。

另外还有堆肥,木棍和黑手现在依旧带着农耕队的族人们四处收集粪肥,并且自从学会了堆肥,整个部落堆肥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虽然还不能保证每亩都能施上肥,但已经能覆盖本部近一半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