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25中文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为孩子刚出生,小小一团,看着就弱,加上又是头一胎,家里十分重视,宝贝的不行,生怕孩子哪里磕了碰了。

徐氏便提前跟接生婆打好了招呼,给孩子洗浴的时候,走个过场就行了,不要在水里面泡太久,以免受寒。

接生婆是个聪明人,加上前几天接生的时候拿了不少银子的赏钱,还有红包,本就心里忐忑。

现在也不贪添盆的这点子东西。

不像其他接生婆那样,为了多挣点添盆的铜板,洗三时磨磨蹭蹭。

利索地将孩子抱到盆里后,边脱孩子的小衣裳,边念着“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身,做贵人;洗洗手,荣华富贵全都有;洗洗脚,身体健壮少不了。”

三伏天本就热,徐氏怕孙子受风,一直也没从房里抱出来过,连窗户都没怎么开,闷得很。

孩子每天吃了睡,睡了吃。

就算照顾的精细,也还是起了一层痱子。

早中晚都要拍六一散,也就是现在的痱子粉,据陈二姑说是由滑石和甘草按比例研磨成粉,再加入珍珠粉和粟米粉调制而成。

具有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的功效。

但不管拍什么粉,热是实实在在的。

此时一碰到水,孩子不但没哭,反而咧着嘴无声的笑起来,明显是爱水。

手脚还在水里使劲划拉,奈何手短脚短,没扑腾起什么水花来。

旁观的众人都笑了。

“这孩子是个聪明的,知道在水里凉快呢”,说话的是华万里的老娘。

知道张家生了儿子特来贺喜的,也是想沾沾喜气,保佑自己儿媳妇下个月生产也一举得男。

她年少守寡,独自抚养儿子长大,按理说应该是个泼辣性子,但因着上面还有一个不好相与且十分长寿的婆婆,性子便比较软。

心地也十分善良,看到哪家有喜事总是乐意多说几句好话沾沾喜气。

其他人听了这话,甭管心里认不认可,都连声附和“是个聪明的!”

让张老二和徐氏等人听的乐得嘴都合不拢,热情招呼大家喝茶吃点心。

接生婆这边也没停,拿过大葱打了三下,边打边高声念着“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三打明明白白”,寓意孩子以后聪明伶俐,随后将葱扔上房顶。

要用艾叶水洗眼睛,念着“眼睛亮,看四方,读书明理状元郎!”

吉祥话一套一套的。

将流程走完后,便拿过干净的红肚兜和襁褓,一把将孩子裹了抱起来。

离开水后好一会儿,孩子估计才反应过来,没有自己喜欢的水了,瘪了瘪嘴哇哇大哭起来。

声音十分响亮!

张氏笑道:“这孩子哭的挺有劲儿,身体好,容易养活。”

“可不是嘛,他娘怀着他时补的那些好东西全喂了他这张小嘴了”,徐氏凑趣道。

说完小心的让蓉嬷嬷把孩子抱进房里。

自己还得帮着儿子招呼客人。

院子里一直热闹到下午申时才散。

陈二姑并没立刻走,道:“我去看看平安媳妇儿,顺便帮她诊个脉。”

这个徐氏当然是求之不得了,连声道谢:“麻烦他二姑了啊,我跟你一道去吧!”

“不用,也不费什么事儿,一会儿就出来了”,陈二姑笑道。

“那行,我在这边盯着下人清场,待会儿我再去看看她。”徐氏也没坚持。

客人走了,院子里还乱糟糟的,天气热,可得赶紧收拾干净了,不然容易招蚊虫。

陈二姑到房里时,蓉嬷嬷正抱着孩子在床边坐着。

丫鬟翠枝拿着扇子在旁边轻轻给孩子扇风。

“天气热,这房里还是有些闷,正午最热的时候可以适当开窗通通风,不然病气散不出去”,陈二姑轻声道。

钱攸宜半躺在床上,看起来精神还过得去,闻言轻轻笑道:“风打在身上直起鸡皮疙瘩,我这身子现在怕冷的很,等坐完月子换个房间就行了。”

说完对蓉嬷嬷道:“孩子还小,身子弱,以后就让他跟奶娘待在隔壁卧房吧,免得被我过了病气。”

“这刚出生的孩子一天一个样儿,总得抱来让小姐亲眼看看才好,不然出了月子该认不出了”,蓉嬷嬷也笑道。

每天只有孩子来的时候,小姐才能精神点,她可不得来嘛,这样小姐有了牵挂才能有精气神,人才能好起来。

不过这话不能说出来。

陈二姑伸手诊了诊脉,片刻后放下,笑道:“好些了,记得多吃些补气血的东西。”

“麻烦二姑了”,钱攸宜道谢。

“今天洗三很热闹,都夸这孩子聪明呢,想必满月宴会更热闹,到时候小姐您就可以抱着孩子出去了”,蓉嬷嬷接话道。

“那是自然,我的孩子怎么可能不聪明”,钱攸宜眼带骄傲,不过顿了顿又道:“其实也不用那么聪明,太聪明了过得累,一般聪明就行了!”

说完抬起手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

陈二姑陪着说了会儿话。

不到半个时辰,眼看着钱攸宜有些精神不济,扶着人躺下后,便告辞离开了。

蓉嬷嬷擦了擦眼角,抱着孩子跟着出去了。

留下翠枝伺候。

外面,张平安刚刚才在大门口把客人一一送完。

也累的很!

进来时,徐氏已经指挥下人将院子收拾干净了。

“对了,娘,今日我岳父还有几个大舅子,包括大伯、三叔还有小舅他们,都托镖局寄了东西过来,我已经记在礼单上了,您待会儿收拾些东西出来,好给他们回礼,明日我托驿馆的人带过去”,张平安提醒道。

“瞧我,忙忙叨叨差点儿都忙忘了,我现在就收拾”,徐氏拍了下大腿,连忙道。

张老二最在乎礼数,听后也跟着忙活起来。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便到了八月初。

今年慈县风调雨顺,也没什么大的灾害,百姓们收成都好,交税自然也很积极,没让张平安费什么心。

正当张家人在积极筹备孩子的满月宴时。

却突闻临安兴运仓失火,损失存粮约十万石。

作为朝廷南迁后的六大粮仓之一,兴运仓存粮是最多的,专门用来储藏税粮。

若是大夏国力鼎盛时,这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现在国力贫弱,又正值多事之秋,十万石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