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众人纷纷落座后,何玉柱霍地站起身来。他环视众人,声如洪钟地开口说道:“想必各位对我都不陌生,我也就无需赘言自我介绍了。今日,我主要是想郑重地介绍一下,我身旁的这位。”
何玉柱边说边用手指向旁边的朱由检,话语如连珠炮般继续说道:“这位乃是当今圣上朱由检,亦是现任的崇祯皇帝。因陛下是首次参加咱们陕西的会议,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皇帝陛下亲临我们陕西!”
何玉柱话音刚落,便带头鼓起掌来。房间里的其他人也纷纷响应,如雷的掌声此起彼伏。
由于朱由检初次参加此类会议,一时之间有些茫然失措。他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依照自己在皇宫中的经验,面无表情地对着下方的众人微微颔首。
何玉柱见朱由检并无多言之意,再次接过话头。他慷慨激昂地说道:“五年前,陛下询问我们何时出陕西?我曾言,因鞑靼大草原的战略部署,并未有出陕西之意,虽说如今时机也不甚理想。然而,如今南方的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拯救大明的子民,经众人商议,我们决定出陕西,挥师南下。”
听到何玉柱的这番话,下方的众人皆是瞠目结舌。下一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兴奋,自己等人被困在陕西多年,一直渴望着能够杀出去。
由于有上方总督的压制,下方的人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忍受。今日竟然听闻,即将出陕西。众人的心中,只剩下了按捺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时,高育良用水杯在面前的桌子上轻轻一敲,发出清脆的“咚咚”声。这声音犹如定音之锤,使得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高育良这才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高兴的事,咱们先放一放。当务之急,是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我希望各个府衙都能慷慨解囊,不要像以前那样藏着掖着。你们既然支持我们的人南下,就应该把所有的预备官员都推出来。我希望每收服一个地方,我们的官员都能立刻跟上。”
说完,高育良转头看向祁同伟,语重心长地说道:“同伟啊,还有你的军队,也要迅速集结过来。全部推进,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南边的战争。这样也能让老百姓少受些苦难。”
祁同伟连忙应道:“放心吧,老师。我这就去下达命令,把部队全部拉过来。准备集合,争取十天内集结部队出发。”
这时,何玉柱突然插话,来了一句:“且慢,部队不能全部调走。我最多只能给你 80 万士兵,而且其中还有 30 万是新兵。”
祁同伟听到何玉柱的话,转头看向旁边的他,疑惑地问道:“公子,这是为何?”
何玉柱一脸严肃地说道:“这些年,在鞑靼草原上,我一直让鞑靼人和大清的部队相互厮杀。如今的大清,没有人知道鞑靼草原已经全部落入我们汉人之手,甚至整个鞑靼草原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而且,我得到确切的消息,吴三桂已经从喂养大清的人,变成了被喂养的人。更糟糕的是,据那边传过来的消息,吴三桂似乎有投敌的想法。”
听到这话,整个大厅里的人都义愤填膺,对吴三桂的谩骂和诅咒此起彼伏。
祁同伟略加思索,仿佛洞悉了何玉柱的意图。他小心翼翼地开口道:“公子,你莫非是想等他们抵达山海关,届时来个前后夹击!”
何玉柱颔首轻点,应道:“正是如此,我料定你们进入南边之际,吴三桂定然会投降。
届时大清的军队,必然会倾巢而入山海关。我会从西边、北边兵分三路。将大兴的后路尽数截断,再加上这 80 万人。无需费吹灰之力,便可将满清一举消灭。”
听闻何玉柱的阐释,祁同伟连连点头。他一脸肃穆,郑重地说道:“公子,你大可放心,即便有 80 万之众,我亦有把握,在一年内平息南边的战事。同时,还能收服长江以南之地。
何玉柱却再度开口:“到那时,我希望山西、河南、山东这三地,暂且按兵不动。”
此次却是朱由检,转头凝视着何玉柱。他满脸好奇,疑惑地问道:“何总督,你此举何意?为何不一举将其拿下?”
何雨柱看了看身旁的朱由检,一脸严肃地说道:“据京城传来的消息,朝中的大臣们。为了提防我何玉柱,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已在京城寻觅好了替代之人,乃是南越王之子。我们若是一开始便大动干戈,他们就会直接拥戴南越王之子,在京城登基称帝。同时废除你的皇帝身份。”
听到何雨柱所言,朱由检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紧紧握住面前的茶杯,嘴里发出嘎吱嘎吱的咬牙声。同时低声咒骂道:“这帮无耻之徒,一群混蛋。朕真想亲手将他们碎尸万段。”
何玉柱却是一脸轻松,宛如胜券在握的将军,说道:“陛下放心吧,早晚会有这样机会的。现在我们不动这三省,就是为了麻痹他们,稳住他们,给我们腾出时间来。到时我们收复了南边,只剩下这点地方,那时他们就如同俎上之鱼,任我们拿捏,全看我们心情。”
有了祁同伟的保证,以及众人的亲力安排,陕西的 80 万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短短用了 5 天的时间,就聚集在了当初的临时检查站附近。
到了地8 天,在祁同伟的大手一挥下,80 万人如离弦之箭,直接出了陕西,开始南下。
朱由检看着整齐的80万大军出陕西,心里还在发出病态的想着。不知道自己到时领着大军回到京城,京城里的那帮老狐狸,会是什么样的脸色?
同时,朱由检的心里也是开心不已,脸上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失去大明皇帝的身份而苦恼。